如何轻松读懂券商行业研究报告?
在此之前,重点要提到一点:不要花费过多时间寻找完美研报。
行业很好,国家政策很支持,企业又出现业绩的拐点,团队也非常好,估值还很低,这样的完美股票,并没有。
当所有人都认同某个研究报告时,我们发现它总会有瑕疵,真正太完美的研报,你又很难付得起它的价格。
01
那么该怎么读研究报告?
卖方报告&买方报告:
一类是证券公司研究报告,也称卖方研究报告。普通投资者在网上能免费浏览的,主要是证券公司的研究报告,之所以成为卖方,是因为证券公司的收入主要是其客户交易产生的佣金(手续费)。
另一类是买方研究报告。基金、私募等是用来自己管理的资金交易,而不是靠别人的交易赚钱,其研究报告也主要是自用,研究报告的内容也较为客观。但很可惜,此类研究报告,目前很难在网上免费浏览。如果要付费阅读,动辄数千上万元一份,也不是普通投资者能消费得起的。
02
研究报告中哪些需要关注?
1、所谓的“硬数据”:即企业的实际产品数据,包括产品种类、产量、价格等数据,以及企业财务方面的数据,这些都是实事求是的数据,通过券商报告可以省了你自己到处查资料,总结数据的时间和精力。
2、深度研究报告:此类研究报告中会有一部分内容是介绍相关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宏观数据类的资料,这些资料也是作为个人不易收集的资料。譬如你研究白酒类企业,就要知道整个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税收政策以及个股在行业中的地位。
3、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般是机构对企业近期发的提出问题,企业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阅读这种报告,从中可以了解到企业近期的发展状况,以及对焦点问题的处理情况。
4、行业报告:一般来说,有一类企业,随行业变化的影响大于企业自身变化,譬如工程机械行业和券商行业,当一个行业好的时候,行业内所有的企业过的都不错,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好公司也免不了受影响。所以,阅读此类报告,是了解行业宏观变化的一个窗口。
图片
03
哪些东西可以忽略不计?
1、对企业未来几年的增长速度的假设
这个数据是我见过所有报告中,最为拍脑袋的数据,大部分情况回头看都是不准的。因为这个数据连企业领导人都不敢排胸脯保证的数据,轮到券商的时候只能拍脑袋了!
2、为了进行估值而编的所有假设性数据
公司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也就是变化。
券商的分析员要么是认为自己比企业领导更了解企业,要么是因为必须要给个估值,没办法必须假设一些数据!
3、得出的结论
从后视镜来看报告中给出的结论基本不准,呵呵,拍脑袋得出的假设当然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了!而且你发现所有报告给出的评估价格都是现价格再上涨10%-30%的一个价位。
04
研究报告的阅读要领
1、事实比观点重要、客观描述比主管推断重要
少数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与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的交流记录以及调研报告,这类报告往往会透露出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没有详细说明的内容,故而参考价值较大。
2、注重知识的普及
这些投资报告往往提供了让投资者学习这些行业知识的机会。此外,研究报告中,常常会对一些宏观经济数据,或行业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对宏观经济感兴趣的投资者,不妨收集起来,留待以后查看对比。
3、关于报告的可靠性
从客观性角度看,研究报告中,涉及宏观经济预测的内容相对可靠,行业研究次之,上市公司报告位列最后。这是因为,对宏观经济的判断,距离时机操作最远,因此,即使一些偏负面的判断,研究员也没有太多顾及。
4、无声胜有声
如果一家上市多年的公司,长时间以来完全没有券商关注,那么这家公司很可能的确缺乏吸引力,发展前景堪忧。毕竟,对于很多缺乏吸引力或者存在重大风险的上市公司,研究员可以选择不出研究报告。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直关注某家上市公司的券商,在一些重要时点(如定期报告刊登,公告资产重组等),没有相应的研究报告,这很可能说明,研究员认为该公司价值明显高估,但如果在研究报告中如实表达观点,难免得罪上市公司,但又不愿做违心之论,故而选择沉默。
5、逆耳忠言
鉴于上市公司研究报告中,建议卖出的可能性非常之少,特别是在牛市当中,一旦出现这样的报告,投资者要特别留意,研究员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往往是风险昭然若揭。
6、结论次要,推论的过程重要
很多投资报告纯属是应景之作,当报告做出一些重要的结论时,一定要注意推论的过程是否可信。总之,研究报告不能替代投资者思考,只能是提供一种信息来源。
7、研究报告要连续看,对比看
对于重点公司,券商研究员会持续关注。对照同一个研究员连续撰写的同一家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投资者会更加清晰的了解该研究员的研究思路,价值判断取向以及研究水平,等等,而对比不同研究员关于同一问题的研究报告,更有利于投资者启发思路,各取所长。
8、关注研究员的水平
从研究员的角度关注研究报告也是可取的。目前业内公认的、最权威的,对研究员水平进行评估的机构是《新财富》杂志每年推出的分析师排名。
05
读研报八项特别注意
1、 出现政策的变化
2、 技术的创新
3、 拓展新市场(不论是海外市场,还是地域性新市场)
4、 进入新领域(比如从传统领域进入现代化领域)
5、 推出新产品
6、 企业转型(对市场的空间,竞争对手做分析,然后评判这个企业的成功率)
7、 看资产注入和看拐点(看这家企业有没有新故事)
8、 看它的故事,是否逻辑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