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江湖儿女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621,阅读时间:约7分钟
爱读武侠小说的朋友大概都有这么个印象:武侠世界的背景多数都是宋朝,而且第一大帮基本都是——丐帮。
对于丐帮,金庸老爷子无疑是充满了好感,在《天龙八部》“杏子林中 商略平生义”一章中直接写道:“丐帮一直暗助大宋抗御外敌,保国护民”。同时借由乔峰列举了丐帮长老们刺探军情、刺杀敌将的事迹。
看《天龙八部》对丐帮的描述,令人顿觉豪气冲霄。但疑问也随之而来:这样“义薄云天”的“江湖儿女”,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说起这个话题,就不得不提宋朝的一个特殊存在——边民。
一、民风彪悍的边民
我们印象中的宋人好像比较怂,对外军事总是打败仗,不是在缴纳岁币,就是在缴纳岁币的路上,整个宋朝既是“富宋”,好像也是“弱宋”。
但是,说到北宋的边民,那就必须加一个定语——“民风彪悍”!
由于没有燕云十六州和长城的保护,中原王朝一马平川的腹地,自然也就完全暴露在北方游牧王朝的铁蹄之下。很长一段时间,辽国骑兵的日常三件事就是“吃饭睡觉抢东西”,对辽国骑兵来说,这种日子简直就是“爽歪歪”!
辽国骑兵这种玩法,毗邻北方的边民,可就倒了血霉了——他们随时都处在家破人亡的危险边际,不是被掳,就是被抢。
虽然宋朝也在边境陈兵,可是千防万防也难防“贼惦记”,对于高机动性的游牧骑兵,宋朝的边军,基本都是有心无力。这种情况下,边民们不得不“自相纠率,保守乡井”或“各据山寨,屯聚自保”。换成现代话说就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豺狼来了,有猎枪”!
不得不说,正是北宋边境这样不安的环境造就了边民们彪悍的民风!
说到此,有朋友估计就要嘀咕了:既然边境那么危险,为啥不搬家呢?找个安全的地段猫着不香吗?
这就得给大家略微科普一下——两宋的边疆范围!
一般来讲,所谓边疆,就是国境线附近的一小撮地段,了不起南北几十公里吧。可是两宋不同,由于缺乏战略要地的防护,两宋的边境范围非常大!以北宋为例:边境涉及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可以说几乎整个华北平原的北部都属于边境!而南宋就更不堪了,两淮甚至长江沿线都是战火纷飞。这么广袤的地区,都是汉民族祖祖辈辈生活的热土,他们怎么可能搬迁?又能搬到哪去呢?
二、弓箭社和买马社
如前所述,面对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兵,很多情况下,正规军是指望不上的,那就只能“练好武功,防止挨揍”!
“丐帮”终于要出场了!激动人心有没有?不过,“降龙十八掌”、“打狗棍法”、“落英神剑掌”……这些统统都没有!“丐帮”的基础训练科目是——骑和射!
先说骑这事,能骑就代表你能拥有更高的速度,无论逃命还是对敌人进行降维打击,那都得骑马才行。可是好马的价格也让人咋舌——那年月有一匹好马,相当于今天开个大奔,今天平民百姓买大奔有多难,当年边民们买好马就有多难!既然买马难,那就大家“众筹”买马——大家分摊成本,共同出资买“大奔”!如此一来,也就解决了马的问题。这种社团,就叫“买马社”。
这种民间买马的行为,有时官方还相当支持——“官助其直”,翻译过来就是“国有资本持股”。这么一来,买马社迅速做大做强:宋太宗时期,五六年间,就在河北北部形成了一只万余人的广锐马军!对于买马社这规模,宋真宗赞叹道“广锐三十指挥各自买马,甚利国家”。
再来说射这事。大家知道:在今天的热兵器时代,无论军队还是警校,射击都是必备科目。而在“一寸长一寸强”的冷兵器时代,最看重的也是——射击。这便是“弓箭社”的由来。
弓箭社出现在宋真宗景德年间,史载“自澶渊讲和以来,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成立弓箭社的目的当然是“练武”!由武艺高强的人出任“教头”,我们熟悉的岳飞的师父周侗,就是这样的“弓箭社”教头。
当然,弓箭社修习的科目并不限于弓箭,还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兵器,除了违禁的火箭、——毕竟多才多艺,才能更容易在战场上活下去!
说到这,可别以为弓箭社是个松散的民间组织,恰恰相反,弓箭社的组织纪律相当严格:“所立赏罚,严于官府”,“分番巡逻”,“遇其警急,击鼓,顷刻可致千人”。此外,弓箭社的训练也相当有组织性:据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记载“三、六、九习射一次,并定期较射”。
翻译成现代化说:弓箭社这种民间组织纪律严明、分工明确、训练有素!
除了弓箭社、买马社,还有“忠义巡社”、“万马社”、“壮丁民社”等社团组织,他们大体相当于武侠小说中的各大江湖帮派了。
三、强悍的战力
估计有朋友就要说了:民兵啊?估计战斗力比不过大宋的正规军吧?
嘿,恰恰相反,他们的战斗力还真不是一般的强!因为彪悍的民风,盛产猛人:
比如起自民间的红袄军,首领杨安儿和他的妹妹杨妙真都是武学高手:“杨安儿,有力强用,一堡所服……(杨妙真)膂力过人,马上运双刀,所向披靡。”杨妙真的丈夫李全,也号称“铁枪无敌”。
再说点名气响亮的,岳飞、韩世忠、张俊,出身贫寒的他们,一身武艺哪学的?正是“弓箭社”!
“弓箭社”不但战力强悍,不输金庸笔下的大侠,而且他们的侠肝义胆,也不输金庸笔下的“义薄云天”!
比如:在太原大战中,迅速驰援太原的,除了宋廷派出的正规军,还有相当部分的民间组织。
开禧北伐中,给南宋打先锋的,就有这些战力强悍的边民组织。
宗泽的抗金大军中,边民组织更是多达百万。
……
《神雕侠侣》中,群雄驰援襄阳一节大家都印象深刻吧?那可不是金庸老先生自己在瞎掰!是真事:在南宋与蒙古的襄阳大战中,南宋正规军几次想突破重围救援襄阳,但都失败了!而最终突入襄阳城中的,恰恰是连编制都没有的边民组织,领头的叫:“矮张”张顺、“竹园张”张贵。无论“矮张”还是“菜园张”,这名头一点都不响,听起来和“山鸡”、“乌鸦”之类的古惑仔差不多,但是论英雄气概,或许他们才是真实的郭靖大侠!
可以这么说:在两宋的对外战争中,几乎每次都能看到这些民兵组织,而他们正是金庸笔下那些忠义无双的江湖儿女的原型。
四、结语
无论买马社还是弓箭社的这些边民,他们长久生活在战争的缝隙之中,真实境遇远不如金庸笔下那么逍遥自在,可残酷的环境,使得他们生存能力极强,战斗力也更加强悍。对比一下,号称百万的北宋禁军,别说骑射作战了,能骑马走两步都几乎做不到,这种所谓的“雄师”,纵有百万,又怎能保境安民?
从某种意义上说,宋朝能从靖康之变里保住半条命,一个直接功臣,就是这些江湖儿女!
参考资料:《宋会要》、《如果这是宋史》、《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