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像他这样做丢了性命,又能怨谁呢 2024-04-10 19:52:17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这里孟子说,一个人说过的话,不一定要遵守,不一定要守信,在行为上不一定要有始有终,而要惟义所在。但是,并不是像战国时那个尾生一样,为守信而死。尾生为了等爱人,约好在桥下见面,大水淹来了,为了不失信,也不离开,宁愿抱着桥柱被淹死;尾生的“守信”不是惟义所在,只是恋爱圈子里的圣人罢了。在做大事的时候,有的地方并不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例如曾经答应一个朋友帮他做事,后来发现他是坏人;这时如果说“言必信”,那就不是学圣人,而是学“活该受刑”。所以遇到这类情形,就是惟义所在,言不必信了,不必去守那个信诺了。所以“言必信,行必果”,要在道义上衡量,应该不应该?合理不合理?做大事的人,言信、行果,不是没有标准,而应该是“惟义所在”。佛家也是如此,名为“方便善巧”,“方便妄语”。为了救一个人,撒谎也没有关系,不犯妄语的戒,因为这妄语的目的是为了救人。例如看见某甲将要去杀乙,而你对某甲说,我昨日刚遇见某乙,说你如何如何好。这分明是撒谎,但是为了消除甲对乙的愤恨而不去杀乙,这是救了一个人,乃是功德,这就是善巧方便。孟子的这段话,就是这个道理。《孟子与离娄》(东方出版社)--------------“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这很严重,他说你获得上面的信任,“有道”,是有个办法的,什么办法?要“信于友”,如果“不信于友”,你就不能“获于上”了。照这个文字解释也对啊,但是不是这样呢?这是孟子玩文字,很多古人的好文章,因为玩文字玩得使后人看不懂,走错了路;不过有个好处,后人从这里去研究就可以写论文拿学位。那么我们就要研究了,如何“信于友”呢?第一我们先了解儒家的思想。孔孟的思想讲信,普通我们解释这个信字很容易,读古书都晓得,信者信用也,就是有信用,讲话说了算数,这叫“言而有信”。如果这样解释的话,你把《孟子》全书读完了会感觉孟子自打耳光,因为孔子说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孟子自己也讲过,“言不必信”,对不对?讲话不守信用是可以的;“行不必果”,做事情也不一定要有交代,如果一定交代、一定守信,就是小人。所以读古书很难,上下文要连起来才会明白。“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孔子这句话是讲某一类的人,比如古代有个人最守信用,名叫尾生。他跟女友约在桥下相见,等的人没有来,山洪爆发,他为守信用最后抱着桥柱子被水淹死了。他守的什么信用呢?爱情的信用,不是别的大事,这一种人就是所谓“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又譬如假设我们碰到一个坏人,因大意而答应了他,后来发现他是坏人,你为了守信用也去当坏人吗?那就是“硁硁然小人哉”,孔子讲的就是信字的第一个道理。第二个道理,什么是信呢?如果只照字面解释孔孟之学,就难怪五四运动要打倒孔家店了,这是几千年来照字面错解而造成的。什么叫信啊?信自己,也信任人家。所以朋友之间要有信,信任自己,能够有自信,也信任别人。“信于友”这个友,并不一定是讲一两个朋友哦,儒家所讲的友与弟就是社会的关系。友弟就代表社会,如果自己的兄弟姊妹都相处不好,是不可能对社会对朋友好的。所以”信于友“是这么一个道理。“不信于友,不获于上矣”,一个人如果不信于友,他的人品格调已经不高了,器量也不宽厚了,就像下棋、柔道一样,段数已经不高了。《孟子与离娄》(东方出版社)--------------“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孔子说,到处要讲信用,要守信。我们研究儒家思想,这一点要搞清楚,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有些人要打倒它,实在不晓得活用。我们过去读书,总是问这个孩子读书读通了没有?不会问拿到文凭没有;学问要读“通”,要晓得活用的。孔子这里说的,一个人“言必信”,讲了的话一定要兑现。“行必果”,做事一定有结果,有始有终。这种人该不错吧!可是孔子说“小人哉!”这样是不错,可以用在自己做人方面,但并不一定可以处理国家大事。而在平时做人也如此,假定现在朋友、同事之间,家庭有了困难,即使下雨下雪,没船没车,走路也得赶去帮忙。但到了一个非常的时候,自己有大的任务在身,那恐怕就不能顾全这个朋友之间道义的小节了。所以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个话就很妙了。孔、孟之道,总是教人忠信,讲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要有结果,而孔子却又说,这样事事固执守信的,只是小人。这么说来,是不是言不必行,讲的话,过去了就算了吗?并不是这个意思。读书最怕如此断章取义,必须要看整篇,才知道孔子这几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大丈夫成大功,立大业,处大事,有个远大的目标必须要完成的时候,有时就不能拘这些小节,小节只是个人应做的事。如为国家民族做更大的事,个人小节上顾不到,乃至挨别人的骂,也只好如此。比如说国际上的外交,那是利害关系的权衡,随时都在调整,不是呆板的“言必信,行必果”一句话了,因为他是以国家的利益、全民的利益为前题,有时守不得小信啊!“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讲的是这个道理,但是人无信不立,人与人之间还是要讲信义。《论语别裁》《历史的经验》《中国式管理》******赞赏 赞 (0) 相关推荐 真相:孔子反对“以德报怨”,还说“言必信,行必果”的都是小人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传统道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比如最核心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很多约束道德的古语箴 ...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句话怎么理解? "言必信,行必果",在我们常人看来,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可在孔子眼中,这种人只是小人而已. 这里的小人,并不是骂人的话,不是指我们认为的那种"坏人",而是与大人 ... 品《孟子》,分享一些启发人生的至理 今天我们来品读几句孟子给我们总结的人生至理. 第一句孟子讲: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说别人坏话的时候,应当考虑一下后果. 俗话说得好"哪个人后无人说,哪个人后不说 ... 南怀瑾老师:如果你把做这些事以为是事业,错的一塌糊涂 大家常常把做生意称为事业,常听到"你做什么事业?"这句话错了!做生意不能算是事业. 事业的定义,在<系传>里很明白地告诉了我们.是什么呢?"举而之诸天下之 ... 南怀瑾老师:凡事不能做绝,留一点路给人家走才好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缺憾的世界.但是也有人通了的,晓得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个缺憾的世界.像曾国藩在晚年,就为他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要求自己有缺憾,不要求圆满.太圆满就完了,做人做事要留 ... 南怀瑾老师:做好事很多意想不到的跟着会来,没有智慧就会“慈悲生祸害” "行善不以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行善不以名",一个真正做好事的人,不是为了求名,为了别人表扬.宣传才去做 ... 南怀瑾老师:这一关实在不好过,别说你没有这样做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是孔子的弟子,姓言,名偃,子游是字,少孔子四十五岁.他问孝,孔子讲解很明白,他说现在的人不懂孝,以 ... 南怀瑾老师:这样的缺德事可不能做,会有报应的 春天"生而勿杀",医学同政治有关系,不要杀生."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于生物世界,只能够施出去,不要罚,不要杀生.你们都晓得"秋后算帐", ... 【教育读书】南怀瑾老师:读书做学问,先求渊博,还是先求专精?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南怀瑾老师: 读书做学问,先求渊博,还是先求专精? 一,南怀瑾老师:孔子的"通识"教育 "游于艺&qu ... 南怀瑾老师:读书做学问先求渊博还是先求专精 一.南怀瑾老师:孔子的"通识"教育 "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 其中的"礼",以现代而言,包 ... 【南怀瑾老师】做善事必须要小心的道理 做善事必须要小心的道理 本文摘录自 <列子臆说> [杨朱曰:"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 这一段就看到杨朱 ... 南怀瑾老师:逸则淫,容易生恶念,所以人还是要多这样做 左丘明的<国语>一书中,有一篇敬姜论劳逸,叙述鲁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对儿子的一番教训,政治思想非常高.她说人必须要接受劳苦的磨练:"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