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为何不将“三藏真经”送到东土?他到底在顾虑什么?

(博士论西游第六七四讲,选自《西游谜中谜》(504)第九章――观音努力之谜)

在上一讲中,我们提到,在西游世界中,如来的佛法创作能力不算最强,至少佛派创始人太上老君,以及过佛派的掌门人燃灯,他们的佛法创作能力就远超如来。受到佛法创作能力的创制,为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赶制出浩繁的“三藏真经”,他只能在亲自创作的同时,再从所谓的“小乘佛法”中选取部分经卷,将其编入“三藏真经”,也成为了“大乘佛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管“三藏真经”是不是由如来独立创作,但是投入了他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大乘佛法”终于杀青,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向东土大唐传经了!而对于宗教思想的传播,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经”,二是“取经”。

不过,在这两种方式之中,主要的方式应为“传经”,这是因为,宗教思想创立之后,除了创始人之外,别人对其中真谛并不了解,只有主动向他人讲授和传述,该宗教才能被众人接受并得以确立,所谓“传经布道”,就是这个意思!

太上老君就是主动“西出函关”,才得以“化胡为佛”,创立佛派的!如来也是让“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从而舍卫国才了解“三藏真经”的。

至于用“传经”的方式来传播宗教思想,当然也有,但该方式绝对不占主流!只有在已经对宗教思想有了深入了解,但是了解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疑问,为解决心中疑问,才会主动去了解相关内容。

在现实的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也是先有西域和天竺高僧来到中原,进行译经和传经活动,才有东土高僧到天竺求法。

战国时期,燕昭王七年,天竺道人尸罗来经五年来到中原;汉明帝时期,天竺高僧摄摩腾,受蔡愔、秦景之请,来到东土讲经;之后,有安世高、鸠摩罗什、达摩诸多天竺和西域高僧先后来到中原译经传道。

对于中原到天竺求法取经之人,直到三国时期,才有高僧朱士行,他为求《般若经》正本,出塞西至于阗国,二十余年间写得《放光般若》九十章;东晋时期,高僧法显为严整戒律,到天竺求法;玄奘为学习《瑜伽师地论》,在唐太宗时期,偷渡出境,前往天竺那烂陀寺,师承戒贤法师,留学十七年。

即使在西游中,悟空也是赞成传经,而不认可取经!在狮驼国的妖怪放出“唐僧被夹生吃了”的风声之后,悟空心中埋怨,“这都是我佛如来坐在那极乐之境,没得事干,弄了那三藏之经!若果有心劝善,理当送上东土,却不是个万古流传?只是舍不得送去,却教我等来取。”

无论是现实社会,还是西游世界,传经是主要方式;无论是太上老君,还是如来本人,以及悟空,他们也都认可传经,而不是取经。那么,为何如来还要用取经的方式,向东土传播“三藏真经”呢?

对于传经方式,在“盂兰盆会”上,如来提出了自己的顾虑,“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也就是说,他认为直接将经送到大唐,东土之人就会不珍惜“三藏真经”了!

如来真的是害怕“怠慢了瑜迦之正宗”,而不把“三藏真经”送到东土吗?本人认为,如来根本不是怕东土众生不珍惜,而是怕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道派和佛派的共同创始人太上老君!

我们已经知道,东土大唐作为太上老君的起家之地,他深耕并与燃灯共同经营多年,他不仅在此地根基深厚,并且此地关系其切身利益。同时,作为“天下第一仙”的太上老君,他本领高强、势力强大,如来根本无法与其正面争锋。

在这种情况下,如来若采用传经的方式将“三藏真经”送到东土,与太上老君争夺大唐信众。即使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该方式也是对太上老君赤裸裸的侵略,更不用说太上老君本人的感受了!生气那是肯定的了!

要知道,在西游世界中,“老君一生气”,必然“后果很严重!”如来对此十分明白,所以,他连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都不直接面对,他怎么可能去直接面对太上老君本人呢?因此,哪怕传经方式再好,他也不能将“三藏真经”直接送到东土!

采用取经的方式来向东土扩张,那效果就很不一样了:不是他如来去大唐抢占地盘,而是东土百姓前来索取经卷。太上老君即使生气,也只能生气你的佛派原始经卷太老,没有增加新功能,不再对百姓具有吸引力,而不能迁怒于如来本人。

你看,对于如来来说,采取取经的方式向东土传经,是不是最好的方式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