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到天山,他走过唐代诗人走过的路,去看他们看过的风景
在穿越剧很流行的那几年,有这样一个问题常常被大家讨论——如果可以穿越,你最想回到哪个朝代?
十个人中有一两个会选北宋,因为它经济发达、礼待文士;有一个会选西汉,最好是汉武帝那期间,因为可以看看开疆拓土、振兴汉邦;而剩下的人大概都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唐朝。
是啊,唐朝最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与追慕。那是一个人才辈出、各领风骚的崭新时代,那是一个万国宾服又开放包容的自信时代,那是一个百姓富庶而国力强盛的伟大时代,那是我们至今怀念的盛世唐朝。
我们追念了这么多年盛唐,那你知道唐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吗?
唐朝在极盛时期东西长有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长有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大概是这个样子:
疆域这么辽阔,多适合国内旅游啊。从小熟背各家律诗绝句的我们都知道,唐朝的文人们大多热衷于出游,他们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从来就位于天南海北。
比如,李太白早在千年前就实现了我们的梦想——环游中国,他一生的足迹遍布18个省、206个州县、80多座山,60多条江河、湖泊。
王维,虽然没有李白去的景点多,但人家也是各个地方的典型风貌都没落下的。
韩愈,从珠江流域到黄河流域也算是有过一次深度游了。
所以,唐代的诗人们为什么能去这么多地方呢?因为,唐朝的假期是真的多啊!
唐代一共有53个节庆假日,每次节假日的长短各有不同,而且学生还会有专门的田假和授衣假哦。唐玄宗以后,政府还会给员外郎以上的官员们发专门的旅游经费,也就是说,他们不仅带薪休假,还能公费旅游,换做是你,你去不去?
当然,这样的国家法定节假也只够周边游的,如果想深度游,那么就得借助另外一项制度了,这就是文人们的科考。唐代户籍管理严格,人们是不能长期离开户口所在地的,而求学、求官却是例外。
所以,很多学子都会借着科考的机会到处旅游一番。这样不仅能够饱览风景名胜、增加自己的阅历,还能于沿途结交名流墨客,一举两得。我们所熟知的杜甫、李白等诗人就都曾在青春年少时四处游历,并留下了诸多我们需要全文背诵的千古名篇,比如杜甫的《望岳》。
说回正题,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诗人们的足迹和唐朝的疆域并不完全一致,好像少了一块?
少的就是左上角的河西走廊及其以西的西域,也就是我们如今常说的丝绸之路。唐朝极盛时期,其最西端最远到达了中亚的咸海地区,如此广阔的丝绸之路上难道就没有什么诗人前去旅游探险过的吗?如果有,他们最远又去到了哪里呢?
诗人们最远去到了哪里这一问题可能无从考证,但他们在那时就有人到达过如今的天山地区了,比如岑参。
新疆师范大学的薛天纬教授实地走访了西安、兰州、敦煌、嘉峪关、张掖、武威、天水、他地道(翻越天山的车师古道)、吉木尔萨(北庭)、库车(龟兹)、碎叶城等地,探访丝绸之路沿途的唐诗遗迹,考察风土人情古今变迁,今天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一起追寻壮美河山间留存千年的诗意隽永。
咸阳·渭城朝雨浥轻尘
西安西城墙有两个城门,一个是西门,直对市中心的钟楼;一个是玉祥门,在西门的北边,门内是宽阔的莲湖路。玉祥门外,一条大道笔直地向西展开,名为大庆路;大庆路尽头,与汉城路交接的地方,有一组与马路平行的花岗岩丝绸之路群雕。
相关资料介绍,1987年是丝绸之路开创2100周年,西安市政府建造了这组群雕以资纪念。群雕出于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马改户之手,表现的是跋涉于丝绸之路上的一队骆驼商旅,其中有唐人,也有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展示出一支西域驼队即将西行的浩大场景。
2014年2月国家博物馆丝绸之路文物展胡人牵驼俑
此处是唐长安城开远门遗址,行人出了开远门,就踏上了通向西域的大道。因此,这里被视为丝绸之路的起点。
台湾著名雕塑家李再钤先生曾发表这样的观感:在横贯西安东西的那条大马路西端,也就是古代丝路的起点处,踏踏实实地做了一件够壮丽、够雄伟的大作品。这件雕塑充分地表露了粗狂浑厚和豁达开朗的格调,表现了汉唐古意,让过路行旅引起了无尽历史情怀,仿佛置身于唐代长安街市中。
观赏这部作品必须是像阅兵一样,边走边看。事实上,可以把欣赏它当作聆听一首交响曲那样地让视觉感官在时间的延续上获得美感和愉快。“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观赏这组群雕,似有叮叮咚咚的驼铃声在耳边响起。
站在丝绸之路起点,人们自然会联想起王维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元二使安西》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传唱过程中又被称为《渭城曲》。刘禹锡有《与歌者何戡》诗:
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
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何戡所唱的,就是王维这首诗。渭城就是咸阳。丝绸之路起点距离咸阳不过20公里。咸阳在渭河北岸,行人从长安来,要渡过渭河,才能踏上西去的大道。
今天的咸阳,渭河之滨有个古渡公园,公园门外树立着“咸阳古渡”的文物标志碑,碑上标示的年代是“明清”。大概是告诉人们,直到明清时代,渡口仍在使用,唐代的渡口应该也是这里。
渭河渡口
进入公园,右侧树立着一幅巨大的诗意画,画面上一条小船刚刚靠岸,两位朋友正在岸边揖别。右首是行者,身旁有匹昂首嘶鸣的马,他舍舟登岸,即将踏上征途,西出阳关。左首是送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应该由他吟出,只是他们手中都缺了酒杯——这样表现或许更含蓄而有“意在画外”的效果。
这两句堪称经典的唐诗,道尽了一代代“西出阳关”之人的心曲,有豪情,也有悲慨;有对前程的向往,也有对故人、故土的留恋。
甘肃敦煌西南的阳关故址
即使生活在当代之人,由于社会生活条件的巨大变革,由于交通及通讯的发达,“西出阳关”早已不是畏途,但唐诗所表达的人性感受,仍然敲击着远行者的心弦。
天水·本家陇西人
前些年,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两地曾发生关于李白的“故里之争”。江油作为李白故里,向来没有异议,邓小平当年曾有“李白故里”的题词。
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
安陆则是李白与许氏夫人建立家庭的地方,他曾“酒隐安陆,蹉跎十年”。李白“初入长安”失意后,在洛阳、开封一带徘徊不归,作有《春夜洛城闻笛》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人是把安陆称作“故园”。但是,安陆方面似乎并不看重,或者是忽略了“故园”这个专属于自己的美好语词,而把目光盯着“故里”,不许江油独专,执意要与江油分享“故里”的荣光。
江油当然不能坐视,要起而捍卫“故里”的唯一性地位。于是一时间在网上闹得纷纷扬扬,不亦乐乎。就在这个时候,劈空传来又一个强势的声音:“李白‘故里’在天水。”
李白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他在《与韩荆州书》中又自称“白陇西布衣”。陇西是秦汉郡名,汉武帝时于其地分设了天水郡。这等于李白向世人宣告,自己是汉飞将军李广的后裔,而李广正是天水人。
关于李白家世,还有三条传世的权威资料:一是被李白称之为“族叔”的李阳冰所撰《草堂集序》云:“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一是与李白有密切交往的魏颢所撰《李翰林集序》云:“白本陇西。”一是亲见李白之子伯禽“手疏”的范传正所撰《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云:“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这些资料的记载完全一致,即李白是陇西人。这就是“李白‘故里’在天水”的文献依据。
但是,这些资料也共同证明着一点,即天水是李白先世所居地,李白的族望可上推至李暠以至李广。先世所居地,与“故里”实在不是一个概念。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感受一下李白在此地的影响。
秦安是天水市属县,距天水市区所在的秦州区只有40公里,但两地之间其实隔着重重山峦,公路要穿过三个隧道,最长的卦台山隧道长达两公里多。
秦安县城的太白街
不难想象,早先从天水到秦安翻山越岭,也是一段艰难的路程。在秦安,你能看到成纪大道、成纪宾馆,但却没有“成纪”的具体地名,这个地名已经成了一个充满历史感的“符号”。
县城制高点为凤山。凤山上有古建筑群,有的属佛教,有的属道教。最显眼的,有一处“青莲念佛堂”,是纪念李白的。在它的后面,原来还有李白祠,现在已无踪迹。
凤山俯瞰秦安县城
当地有一条谚语:“秦安的褐子清水的麻,天水出的白娃娃。”褐子,是平民百姓所穿的粗劣衣服,用麻制成,现在大概早已绝迹。
唐代士子考中科举、取得“出身”后,还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授官,吏部考试称作“释褐试”;释褐,就是脱下平民百姓的衣服,换上官服。李白终生没有做过正式的官,即未曾“释褐”,这难道是他前世命定的吗?他祖籍成纪,成纪人就是穿“褐子”嘛!
张掖·苍茫登古城
“金张掖,银武威”,是甘肃人自豪的说法。张掖南面是绵延不绝的祁连山,四月间,自张掖去往祁连山麓“扁都口”的沿途尽是望不到边际的油菜花,铺成连天的金黄色海洋,真应了“金张掖”的赞美之辞。
额济纳河
张掖,即唐代的甘州。张掖得名,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可见张掖在丝绸之路上地理位置的重要。今甘肃省的“甘”字,即来自甘州。但是,张掖在唐诗中却很少出现。检索所得,仅有两首直接言及张掖的诗。
其一,初唐诗人陈子昂随乔知之军西征,到达河西,写有《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
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闻道兰山战,相邀在井陉。
屡斗关月满,三捷虏云平。汉军追北地,胡骑走南庭。
君为幕中士,畴昔好言兵。白虎锋应出,青龙阵几成。
披图见丞相,按节入咸京。宁知玉门道,翻作陇西行。
北海朱旄落,东归白露生。纵横未得意,寂寞寡相迎。
负剑空叹息,苍茫登古城。
陈子昂素怀大志,这次从军出征却没有得到施展才抱的机会,所以登上张掖古城时情绪显得很落寞。
张掖市中心的钟楼
其二,岑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将门子弟君独贤,一从受命常在边。
未年三十已高位,腰间金印色赭然。
前日承恩白虎殿,归来见者谁不羡?
箧中赐衣十重余,案上军书十二卷。
看君谋智若有神,爱君词句皆清新。
澄湖万顷深见底,清冰一片光照人。
云中昨夜使星动,西门驿楼出相送。
玉瓶素蚁腊酒香,金鞭白马紫游缰。
花门南,燕支北,
张掖城头碛云黑,送君一去天外忆。
这首诗是岑参在朝中所写,送别的对象张献心,被任命为河西节度副使,要前去赴任。《新唐书·方镇表》记载,河西节度副使“治甘州,领都知河西兵马使”,诗的结尾说“张掖城头碛云黑,送君一去天外忆”,正印证了史书的说法。
张掖之北的合黎山
至于甘州,值得一提的是甘州乐。元稹有写甘州乐的《琵琶》:
学语胡儿撼玉玲,《甘州》破里最星星。
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功夫夜夜听。
唐代凉州乐中有《甘州》大曲,“破”是音乐术语,指曲子演奏到一半时节奏转为急促,进入高潮。星星,形容乐声美妙。
晚唐诗人薛逢有《醉中闻多〈甘州〉》诗,也是写听《甘州》大曲的感受:
老听笙歌亦解愁,醉中因遣合《甘州》。
行追赤岭千山外,坐想黄河一曲流。
日暮岂堪征妇怨,路傍能结旅人愁。
左绵刺史心先死,泪满朱弦催白头。
诗人当时在绵州刺史任上,官做得不得志,醉中借听甘州乐抒写愁怀。
居延·长河落日圆
其实,唐诗中有一个与张掖直接关联的重要地名,那就是居延。将张掖与居延连接起来的,是黑河。黑河发源于祁连山,从张掖城中流过(所以又称张掖河),向西北方向曲折流去,古称弱水。
弱水拦腰穿过甘肃,一直流到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在那里涵养出一片水草丰美的绿洲,称作居延海或居延泽。汉代,在这里修筑了居延城。
黑河(古弱水)
居延连接着漠北草原与河西走廊,是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居延南部有峡口山,峡口山既是胡骑南下的要道,又是唐军驻守的要塞,同时也是产生了不少唐诗的地方。陈子昂不但到了张掖,而且到了居延,在居延作有《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诗中描写了居延的地理风光: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
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
……
王维有著名的《使至塞上》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诗人以监察御史身份赴河西节度军中慰问戍边将士,行到居延所作。诗写于穿过峡口山时。大漠,指居延南面的巴丹吉林沙漠;长河,指弱水,即额济纳河。
视野辽阔,画面壮丽,洵为边塞诗的绝唱。王维虽然是“诗中有画”的写景高手,但非亲历其地,绝不能凭空想象出“大漠”“孤烟”这样的诗句。
额济纳河边上的胡杨
王维这次“问边”的过程中还写有一首《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壮美的边塞风光与豪纵的边塞生活场景相辉映,代表了典型的盛唐边塞诗风格。
天山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所谓“天山路”,是连接庭州与西州的一条重要通道。岑参诗告诉我们,当时由北庭往长安,所取道路是经天山路到达西州,然后沿丝绸之路中道向东行进。
这条翻越天山的道路叫他地道,又叫金岭道。因为汉代时西州地为车师前王国,庭州地为车师后王国,所以,他地道又称作车师古道。
天山北坡
岑参还有一首《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诗中有句:“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轮台路”也是指他地道。岑参有首题为《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的诗:
奉使按胡俗,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
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
吾君方忧边,分阃资大才。昨者新破胡,安西兵马回。
铁关控天涯,万里何辽哉!烟尘不敢飞,白草空皑皑。
军中日无事,醉舞倾金罍。汉代李将军,微功今可咍。
开头四句“奉使按胡俗,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明确记载了由轮台往交河的行程,平明出发,日暮到达。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岑判官”(以及武判官)的马料账,出土文献与传世诗歌互相印证,奇妙得令人叫绝,岑参骑着驿马在轮台路上奔驰的情景如在目前。
他地道的北端山口距北庭故城约40公里。山口有村镇,叫泉子街。由泉子街进山,山路沿着河道蜿蜒而上,水流上架了六座桥,依次叫头道桥、二道桥,直至六道桥。我当年到过头道桥的山口,此地叫大龙口,估计岑参为友人送行,也是送到这里,而后目送行人的坐骑在山路上消失。
头道桥
走完六道桥,就是翻越天山的险途,翻山的路程约50公里,最高处叫金沙岭,是天山南北的分水岭,也是庭州与西州的分界。南端山口距交河城约70公里。由北庭到交河,全程约160公里。按九月天气的昼长计算,正是岑参骑马一天的路程。
据敦煌文书《西州图经》残卷记载,西州北向穿越天山的通道有花谷道、移摩道、萨捍道、突波道、乌古道、他地道、白水涧道等。
二道桥
三道桥
白水涧道至今仍是乌鲁木齐通向吐鲁番的大道,而且已建成了高速公路。而移摩道的南口在今鄯善县,是唐代的赤亭口所在,所以又称赤亭道。北口在今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两头乘车的路程不算,徒步翻越需两天时间。
如果有机会去走一回,第一天会上到雪线以上,翻过山脊,在北坡宿营,而第二天将沿着一条河道下山,这一路拄着登山杖,一步一趔趄,可以亲身体会岑参诗中“一川碎石大如斗”是何景象。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他地道正在适度开发,以利游人徒步穿越。或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在岑参行经的这条路上亲自走一回。
车师古道路线图
龟兹·行到安西更向西
《新唐书·西域传》记载,贞观二十一年(647),朝廷任命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安西都护郭孝恪等讨平龟兹,“徙安西都护于其都,统于阗、碎叶、疏勒,号‘四镇’”,这应该是设置“安西四镇”的开始,龟兹是安西都护驻地。
龟兹旧地是今天的库车。库车东距库尔勒300公里。从库尔勒到库车的公路和铁路基本平行,都是沿着丝绸之路中道,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傍着天山,向西延伸。途中经过轮台县,这里是西汉时轮台国所在的地方。
若我们要寻访与安西相关的唐诗,首先便要说到岑参。
玄宗时,设安西四镇节度使。天宝八载(749),高仙芝为四镇节度使。岑参前往安西,入高仙芝军幕。到达安西后,岑参作有《安西馆中思长安》诗:
家在日出处,朝来起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由“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二句可知,诗写于岑参来到安西军中一年之后。诗中充满乡思,东风吹来,诗人觉得好像带来了家信,结尾处甚至幻想仙人费长房施展“缩地术”,拉近安西与长安的距离。“缩地”不可能,但现代交通的发达等于“缩地”,想想今人真是比古人幸运得多。
岑参此期写于安西的诗,与第二次来西域在北庭军中供职时所写的诗篇,有明显差异:北庭诗多七言古体,此期多绝句及五言律诗;北庭诗有鲜明的客观写实性,此期以抒写乡思为基调;北庭诗慷慨奋发,此期所作意绪悲凉。如以下: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碛中作》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过碛》
北庭故城内城北门
俯瞰北庭故城
那首著名的《逢入京使》,也似此期所作: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之外,其他唐代诗人所写与安西相关的诗篇,为数不少,内容几乎全都是送人之作。
如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杜甫还有一首送安西都护高仙芝的诗,题为《高都护骢马行》,题下有注:“高仙芝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护。”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此诗专写马,其实是写人,寄托了对高将军立功的期待。
李白也有一首《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可能写于他供奉翰林的时候:
安西幕府多才雄,喧喧唯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尘清计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由这许多送人赴安西的诗篇,可以想见安西在唐代军事地位的重要,也可以想见安西军中人才济济的盛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罗浮》诗中有“乡关渺安西,流浪将何之”的诗句,“安西”所指,应是他祖上的流寓之地碎叶。随着李白诗句,我们可以将考察的目光沿着丝绸之路向更西方向延伸,那便到了葱岭那边的吉尔吉斯斯坦。
飞跃葱岭
如今,站在长安城墙向西眺望,或许我们可以听到穿越千年的驼铃声在耳边响起,它在提醒我们丝绸之路是盛唐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途中诞生的文学也是盛唐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有一日,你能够亲自踏上这段穿越千年的文学旅行,在丝路中读懂唐诗。
-End-
编辑:山鬼 黄泓
观点资料参考:
《从长安到天山:丝绸之路访唐诗》
转载及合作请加微信:
Burning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