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公刘版
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者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19世纪70年代,世界爆发第一石油危机,通用汽车一跃而起,福特公司濒临破产,福特汽车的第一代掌门人福特如此总结教训:“不创新,就灭亡”。
美国最负盛名的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深刻认识到:“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创新符号
这一神妙的创新符号,在您的大脑中究竟有多深刻!
创新一词,从目前已有的文献史料来看,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的《魏书》:“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魏书》卷六十二),在稍晚的《周书》上出现第二次“创新"一词:“大象初,征(斛斯征)拜大司徒。诏(于)翼巡长城,立亭鄣。西自雁门,东至碣石,创新改旧,咸得其要害云"。接着又在《南史》出现:“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当时古籍中的创新一词,大概与革新同义。
创新在《辞海》中,创指始创之也,新指初次出现,与旧相对。其中只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二是在现有基础。改进更新,三是指创造性、创意。
由此可知中华民族文化中创新一词虽然出现很早,但是它的内涵并不丰富,而对创新的方法和重大意义没有提高到空前绝后的高度。
直到1912年,时年29岁的奥地利裔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创立了创新理论,从此创新的内涵日益丰富,逐步形成了创新文化。
大约在一个世纪之后的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的创新意识从此日益深刻!
自十八大以来,在公开讲话和报道中,“创新"一词出现超过千次,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而其中创新一词排在了第一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2013年10月21日,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015年10月29日,在党的18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总支记的上千次的强调与提醒,是否会促生您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细胞、创新方法的增长,只有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深刻了解创新思维,确实掌握创新方法,踏实培育创新细胞,才能在祖脉文化领域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