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最基础的理论:阴阳五行的意义

中国医学是以人类实际生活经验与整个宇宙的变化为实验室,即疾病由日常生活中罹患,而疾病的痊愈,亦可由日常生活中寻求自然的解决,是由先贤智能的推理与经验累积,对大自然,环境的各种冲击与适应,不论在任何变因之下,中医皆以“阴阳五行生克”不变应万变,也确能为人类健康医疗,实际应用之实用医学。故有“为医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以及“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之明训,经验较任何空洞理论,与书本上的记载可靠得多。

中医学理与中药原本一体,但今日常见中草药的毒性研究报告,与劝民众服用中草药应加斟酌的文章,而却不见能令大众明白什么是中医学理、中药学理的研究报告。

中医学理的黄帝内经,与药物学的神农本草到本草纲目,病与药的阴阳五行生克,自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毒,诸药的性味,有毒、无毒,及其祛毒,炮制方法,对人之适应,成方的配伍禁忌,君臣佐使,入何经络,对疾病的疗效,皆有详载条述,乃诸先贤的累积经验,五行生克与药物的君臣佐使,甚至出神入化的使用以达到医疗的目的,免除药物对人体的危害(副作用)都有很翔实的记载。

中国医学从生理解剖、移植及药物治疗的经验发现,疾病因药物、饮食、气候、情绪等在经络脏腑的传变(并发症或副作用),阴阳五行生克医疗学理的建立,除外伤国术馆的手术保留,其余解剖、移植、手术的被废除,实有一段长远的历程,常听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到底什么是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呢?

(一)什么是五行相生相克呢?

宇宙间上下左右与中心五点均衡之基本动能,为能的升、降、扩散、收缩与稳定,其作用综合分别为火、水、木、金、土代表之,能的生长为阳,消耗为阴,能的助力为生,阻力为克。人为小天地,天地之五行即人身体的五行。人身之五脏五行为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脾土五行为人体五脏之能的五种活动现象。

兹以肺“金”为例:肺主气、气动即为风,风即能,金能传热(能),吸热(能),散热(能),吸入呼出含有水份的空气,蒸发水气,冬天口鼻可见呼出白茫茫的水蒸气是热热的,为肺金受心火生热,蒸发水气成热(能)所生之余热(能)。肺主皮毛,皮毛被全身肌肤之表,皮肤毛孔亦司呼吸排汗散热、吸热、传热之功能,夏天热汗多,汗亦与呼吸之散水气同,汗多则肾排尿少,冬天汗少则尿多,是为肺“金”调节体温、吸热、散热、传热使温度上升,下降为金的作用。

火有君火、相火、火即热(能),自然界太阳为君火,地球的内热为相火,心为君火,肾中之阳为相火,火藉金而传,营养火化生热(能),心主血液,主全身热的能源,运动心跳加速,则肺呼吸加速呼吸空气,以散心火所生之热,风断即气绝,气绝即身死,人死体温散失,体温即是火,身体骤冷,皮肉腐烂,“水”汁无火蒸动气化而流失。

木为生火之源,肝为木,肝主筋脉,护卫血液,使血液有沟渠(血管)可循,不致火热(能)泛滥,内经言:“肝藏血,卧则血归于肝(即肝如电流之充电)”,醒后肝血源源不断供应心脏利用,心因以产生活力(火),肝供应心脏血液,肝血尽则疲倦欲睡,睡醒则肝如充电般充血而体力恢复。乙型肝炎因肝受感冒化学药物中毒与风寒所阻,致肝不能充血,血不能归于肝,则肝无血以供应心脏(火)使用,故人始终疲倦嗜卧,醒则口苦口干,肺金吸热散热太快,消耗心火所生之热,皆足以令肝血加速枯竭,致肝所主之筋脉,受风寒不能护卫血液循环,而筋骨酸痛,甚至抽筋,故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为木生火,而金克木。

肾为水脏,中医学上的补“肾”壮“阳”,“阳”为生命的生生之能,“肾”为生命之始,“补肾”是补生命之源亦即是补全身,“壮阳”即是强化生命的生生之能源,男女皆可补肾壮阳,而不是狭义的补男人的阳具。

内经灵枢经脉第十“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又曰:“肾主骨,骨主髓。”肾主骨,肾为水气所生,骨为筋、脉(木气)联结之支架,肾中之阳强,则可使肝木生长茂盛,肝木强则心火之能源能获得供给无虞,活力旺盛,肾中之阴水旺,则可降低心火所耗之能,而助肝木藏血之耗失,肾水旺则火自平,故曰滋阴降火。

脾属土,土能生养万物,脾主肌肉,土旺则饮食健而肌肉强,甘津之气布溢,全身得以润泽,肌肉强能致皮肤具弹性光泽,发挥肺的吸热、散热、传热功能,食不甘美则肌肉衰,致皮肤弹性失,肺金气弱而元气衰,是为土生金。

天气下降为雨、为水,水气上升为云为雾,在日常生活中,天气下降为雨为水,大家都能看见,水气上升为云、雾时,除廿四节气时,大家都不易看见,肺强金盛,小便通利,大便顺畅,肺衰金弱,水不能气化上升为能,致肺呼吸所得之水气不能下降,致小便不利而留为肿,是为今日尿毒症,为肺、肾金水不能相生所致。

五脏各司气的上升、下降、扩张、收缩与稳定,即身体五脏六腑皆在作呼吸的作用,不光是肺在作呼吸作用。

肺金将空气吸入体内,是为气的收缩,肝木将空气呼出体外,是为气的扩张,心火将凝结之气能加热使之上升,上升能助气的扩张,肾水将气凝结使之下降,下降能助肺金气的收缩。上升不能太快,下降亦不能太快,收缩不能太快,扩张亦不能太快,是为气的稳定,即脾土的作用。

五行相生相克为气动的均衡至中和之理,是电、能的传动,不是五行“相生”,更不是五行“相克”,而是“五行相生相克”,即能的升、降、扩散、收敛与稳定如环无端,周而复始,失一不可,不偏不倚,不可太过,不可不及,故圣人倡中庸之道,乃为中医之至理,是以五行身命的气化,与十二经络的“周易——即易经”——乃为医疗获取健康之最高境界。

观之今日科学再怎么进步,药物再怎样特效,就像再好的农药亦消灭不了虫害问题,而最终的受害者仍是人类本身,医疗科技的进步,解决不了人类疾病健康问题。甚至造成身体更大的伤害,为解决此问题,只有让人类重新认识中医学理——十二经络病变,阴阳五行的均衡之脏象学说。

中国医学对疾病的治疗,内经素问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曰:“治病必知天地之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部份,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

(二)中医的手术、移植外科学之废除

内经灵枢,素问与难经对人体经络脏象,受病幽微皆有详阐,至于解剖学的研究与实用,灵枢经载有:“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气多血,与其皆多气血,与其皆少气血,皆有大数。”方技传,华佗书有:“若病发结实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麻醉药),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实为今日外科解剖医学之先驱。

列子汤问篇: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扁鹊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即悟,如初,二人辞归。是为器官移植之记载,古代无血型检验配对,无输血,无氧气设备,但手术、解剖、移植等有确实的记载,是否中医不科学呢?

黄帝内经阐人体阴阳之秘,穷五行生克之源,举凡外感风暑寒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男女,酒酲餬浆,致病之因,脏腑血气,筋骨皮肉,脉络经穴(穴为天干、地支交汇之点,天有三百六十五行星与人有关连,地有三百六十五穴,人的骨与骨,筋交会点有三百六十五穴,即天有回归线,地有龙脉,人有气血之交汇点,即神经丛,气的聚结之处曰穴)受病之处,望闻问切,针灸药石,治病之法,辨吉凶,决生死之生克顺逆,言之甚详。

溯本追源,中医辨证论治,奠定伤寒论对疾病的六经传变,病因、病理的传变解释,乃为外科手术不能解决疾病问题的主因,从生理解剖、移植及治疗的经验到发现疾病的传变(合并症或副作用),阴阳五行生克医疗学理的建立,除外伤国术馆的手术保留,其余解剖、移植、手术的被废除,实有一段长远的历程。

先贤心血著述,祖先伟大的遗产,丰富的宝藏,举凡病理、诊断、治疗方面的基础医学,可以放诸天下而皆准,历亿万年于不败,单是针灸、经络、穴道的位置,针法、疗效,方剂的君臣佐使,就足以令今日医学汗颜了。

不明中医十二经络之经络病变,及药物的归经疗效,对中医学理、内容、穷个人一生研究不完,如用西医头痛用头痛药,发烧用退烧药,感染用抗生素,风湿用止痛药,把病患坑在疾病的陷阱里,来发展西医,更要强迫中医、中药走西医、西药的“理论路线”,埋首于中药分析其有效成份、分子式、构造式、而弃中医学理、中药的性味、升降浮沉,酸苦甘辛咸滑涩宣通,汗吐下和,温清补泻,配伍禁忌,君臣佐使,中医诊断学的望闻问切,人体的表里虚实,寒热正邪,四诊八纲,阴阳五行生克等不顾,而在中国发明的科技,各方面都落后西方遥遥千里之外,唯独中医、中药的科学,千秋万世,永不落后,几千年医疗的累积经验,只说重新整理就很困难了,却被那些无知,或别具用心之徒,大喊中医科学化、中药现代化,而空谈发展中医,实为谋杀中医,试想中医科学化、中药现代化不是缘木求鱼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