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京剧】我曾经为高盛麟先生鸣不平!

旧上海戏剧界有捧角之风,那是有钱有势的大亨们的风流韵事,本不足为奇的。也有懂艺术者,用心诚,手段正的,也成就了一些菊坛明星,直到今天,人虽不在,依旧一直闪闪发光。

  1947年,我是个19岁的大学一年级的穷学生,无钱无势,只是身在十里洋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时异想天开,居然也偷偷捧了一回角儿。

  我自幼迷上京剧,一听到锣鼓声就很兴奋。艺术这玩艺,只要迷上了,就无法自拔。好比抽鸦片,入了黑籍,要戒是极难的。只因戒不掉,我便一本正经地投名师,访艺友,一度放弃学业,混迹梨园,整天玩“西皮二黄”。

  其时交上了一位演员朋友,大我十三岁。他有唱戏的天才素质,可惜交华盖运,萎靡不振,甚至有点自暴自弃的心理。他是唱武生的,武生是要用稳、准、狠的功夫征服观众的,而他站在台上,手执刀枪,有时连眼睛都不抬。尽管一派懒洋洋的架势,看上去身段却比满台翻滚、卖足了力气的演员耐看。用当时的上海话说,我对他是“吃得死脱”,现在的说法是,我成了他的粉丝。这叫做不懂戏的看热闹,懂戏的看门道。可观众毕竟还是看热闹的多,便有人在小报上骂他是“将门犬子”,更有封他外号的,谓他“高三短”,一来嘲弄他个子矮了些;二来他衣服穿烂了,短了一截;三来鞋子穿得磨掉了跟,也不换新的。熟悉剧坛往事的老一辈人,想必知道我说的是后来大红大紫的名角高盛麟。我颇为他鸣不平,总想帮他走出穷困潦倒的逆境,然而有心无力。但是真才实学是能够扭转命运的。

  1947年夏天,黄金大戏院头号大名角麒麟童伤风感冒,有心提携高盛麟,让他出来挂头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高盛麟打起精神,大干一场了。

  打炮戏第一天唱“战太平”,他拿出真本领来了。一个唱武生的,却拿老生戏来打头阵,可算出奇制胜。当晚大雨,我担心影响其上座率,谁知八仙桥上车水马龙,居然上了满座。他在台上连唱带打,台下彩声如雷,我在台下也是声嘶力竭地喊好。看他全力以赴,观众都议论说,这样唱几天,必定能红起来。果然报刊的戏剧新闻便用大标题报道高盛麟“时来运凑”,这个“凑”字对我是个启发。我少年气盛,便也想出来凑个热闹。穷学生别的本事没有,写文章倒是不难。不过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票友,写文章捧角,起不了大作用。既然我要捧的是唱戏的,他在台上唱,我何妨在台下也唱呢?人生一舞台,台上是戏,台下又何尝不是戏!于是我就用一个笔名,打扮成老前辈的气派。且委屈他高先生一下,把他当晚辈待。文章是九分捧,一分训,弄假成真,有何不可?这笔名叫“张云”,张开的云,与天地同在,和日月同辉。够老了吧!题目大得吓人:“浩论高盛麟”。文章发表,便有人问高盛麟:这位张云老先生是何方高人?高盛麟笑而不答,让他永远是个谜!

  这篇文章发表在1947年12月第六卷第七期《半月戏剧》上。

  五十年后,武汉京剧研究专家蒋锡武来南京,当这年在南京举行的京剧节会演的评委,我有幸识荆。他送我一本自己主编的《高盛麟表演艺术》,书中竟在重要位置上收有我那篇文章。我重见旧作,喜出望外,便有点得意地对锡武先生说:“这个张云就是在下我啊!”他愣了一下,笑道:“那我还欠你稿费呢!”

  这件事不提也就罢了,既然提出来,就像夏夜的蚊子,挥之不去了。想想这事毕竟有点弄虚作假,虽说游戏三昧,无伤大雅,当时自鸣得意,如今倒有点不好意思了。

  今年写信给上海京剧研究专家翁思再,讨论一个艺术问题,顺便也把这事提了一下,算是把这公案,正式了结,付之一笑了。

  几年前,翁思再为上海音像出版公司编了几位京剧名家的录音,出版问世。出版社竟然也把我请进了录音棚,锣鼓丝竹,热闹了半天。

  录音存世是名角的专利,我这个等闲白了少年头的外行,居然也混进去玩玩,一则以喜,二则以愧。猛然想起当初写文章捧高盛麟的事,高先生早在1989年归了道山,莫非在天有灵,让我到京剧界来当一回角儿么?不错!不错!当年我看高盛麟唱《八大锤》,他饰的是双枪陆文龙,我在台下想过:要是有机会上台去给他配演王佐,就不枉在人间走一回了。

(作者系谭派老生名票)

(0)

相关推荐

  • 浅谈高盛麟与盖叫天及上海武生大会串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盖派武生创始人盖叫天就是京剧武生界泰斗级的人物,被称为武生界楊.尚.盖三大流派,与楊小楼.尚和玉.盖叫天並称三鼎甲,而盖叫天则在南方风糜一时,独领风骚. 此时的高盛麟,从北京富连成 ...

  • 浅谈大武生之王金璐

    五十年代中,被评为"高李厉王"四大武生之王金璐先生,还是有真玩艺的. 王先生生于1920年,少入中华戏校,排在"金"字科(本应排为和字科,因王和璐没王金璐响亮, ...

  • 之江:听高盛麟说杨小楼

    高盛麟喜欢同朋友们谈戏说艺,有一次他把整个儿下午的时间说了一代武生宗匠杨小楼,杨是他的老长辈和师傅,他自小景仰和学习的榜样. "说起杨先生我不知为他挨了多少次打哩!"他的话从他在富 ...

  • 建国后的京剧,为何只有“裘派”、“张派”?

    京剧传承至今已经二百多年历史了,经过不断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的京剧名家,但是大多数都是建国前就已经形成流派了,如旦角梅派.尚派.程派-,生角的谭派.余派.麒派.马派-,武生的楊派.尚派.盖派-,花脸的金派 ...

  • 京剧《古城会》高盛麟、袁世海(1976年资料)

    京剧《古城会》高盛麟、袁世海(1976年资料)

  • 【侃京剧】冯志孝:关于学习马派艺术

        马连良先生是一位勇于革新.兼收并蓄而又自辟蹊径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记得那是一九五三年, 当我第一次看马先生的演出时, 我获得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那时我在戏校学习, 经常出去看戏, 思想里自然 ...

  • 【侃京剧】谈张学津的“得与失”

    在马谭张裘那一代名伶之后,许多1960年代前已经崭露头角的老生在1976年后已经年过花甲,但更多的正值壮年,经过八十年代京剧的不景气,九十年代有了音配像,这些马谭张裘的学生辈重新焕发了神采.在这一批人 ...

  • 【侃京剧】刘长瑜:我与荀派艺术

    2015年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诞辰115周年,全国各地的纪念活动层出不穷.每到这种时间节点,人们总会借纪念的契机回望.总结.反思.曾请益于荀慧生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对荀派情有独钟,对于荀派艺术, ...

  • 【侃京剧】有感于“现代琴师”

    曾见网上一帖题为<专为张派青衣伴奏>,不免对时下的"琴师"有点感慨. 小时候请琴师吊嗓,如果是吊零碎段子,只要说"我吊一段二黄原板"或"西 ...

  • 【侃京剧】流派新说!

    鹧鸪声声,流派新说,说什么耶?笔者直言了:我们中京坛上的戏迷们,在"流派"的问题上,争争吵吵,气气恼恼,空熬了过多心血,不合算,亏损特甚!人生苦短,我们应该过一日开心一日.尽管&q ...

  • 关栋天、于魁智——南北对话侃京剧

    关栋天.于魁智 在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家中,须生行当有"南麒北马"一说,这就是上海的周信芳,北京的马连良.如今,南北梨园的中青年须生演员中也出现了两位优秀人物:上海的关栋天(原名关怀 ...

  • 【侃京剧】新凤霞:程砚秋先生对我的教益

    一九五〇年底,我在北京三庆戏园演出.当时的剧目中现代剧目很多,如<刘巧儿><祥林嫂><艺海深仇><小女婿><兄妹开荒>等戏:也演评剧传统戏: ...

  • 【侃京剧】京剧的出路与未来

    毫无疑问,京剧已经无法赢得市场--在影像全面优胜于文学与戏曲之后,纵然将全中国最好的剧场都给它,它也无法复现昔日的荣光.原因无外乎众所周知的那几条: 戏曲作为一种农业.手工业时代的艺术,从生产方式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