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的河东现象(1)

序言:

自907年朱温篡唐自立后梁到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后周,五十三年间,中原纷扰,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而五代之中,后唐、后晋、后汉三代都是有前任的河东节度使起家,史称河东现象。而同一时期,南方也是群雄割据,历史上将这段时间称为五代十国。十国里,绝大多数都在南方,北方只有一个即割据在河东的北汉。北汉虽小,却也是极为顽强的,抵抗后周北宋长达二十八年,直到宋太宗时代才被攻下。北汉的灭亡,也标志着五代十国最后残余的结束,也最终了解了自晚唐五代的河东现象。

河东的战略地位

河东,即今山西省之地。狭义的河东是今天山西运城一带,广义的河东则是如今的山西省。山西是北方的中枢,是华北海拔最高之地,对周围的河北、河南地区都有着居高临下的优势。山西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华夷融合最密切的地方之一,也是融合的较为彻底的地方之一。

关于河东道及河东首府太原府的战略地位,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就明确写道: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关中而外,吾必首及夫山西。盖语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又南则孟津、潼关皆吾门户也。汾、浍萦流于右,漳、沁包络于左,则原隰可以灌注,漕粟可以转输矣。且夫越临晋,溯龙门,则泾、渭之间,可折而下也。出天井,下壶关、邯郸、井陉而东,不可以惟吾所向乎?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吾盖征之春秋之世,而知所以用山西者矣。叔虞之初封于唐也,不过百里之国,其后并兼弱小,渐以盛强。

南北朝后期,高欢父子据守晋阳并大力经营,而且大军屯扎于此,使得晋阳成为与邺都、洛阳并列的军政重镇。高洋建立北齐后,历代北齐皇帝都往返于晋阳、邺都之间,继续大力经营晋阳,晋阳在则北齐在,晋阳失则北齐亡。隋朝成立前后,杨坚平尉迟迥之乱,焚毁邺都,却保留下了晋阳,并继续经营,并设留守。隋末,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太原,南下关陕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整个唐朝时代,太原与河东道因为是唐朝龙兴之地,倍受重视。唐玄宗年间,正式将太原府列为北都,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并列,仍然设留守府。府尹一般兼留守,官居从三品,与大都督府副都护和大都督府长史是平级的。太原府下辖的太原、晋阳两县视为京县,官居正六品上,地位于远高于一般的县的从六品上下。李白针对太原就说过一段话: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高度形象概括了太原府的地位。

唐玄宗设立节度使制度后,河东是最早的一批节度使,治所在太原府。节度使一般都兼任太原尹、北京留守。安史之乱时,河东太原一直固若金汤,始终未被叛军攻下,河东的坚守对保障关陕和牵制叛军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安史之乱后,随着吐蕃逐渐攻陷河陇西域,唐朝与西域的联系主要靠回纥道,而与回纥的来往主要是两条路,一是通过朔方灵州,一是通过河东。而朔方一带面对的局势非常复杂,有吐蕃、党项等民族,而河东则比较安全,实际上与回纥的交往主要依靠的就说河东道了。而在北方的防御体系中,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也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固的防御体系。即以河东节帅太原府为大本营,云州等地为前进基地,振武军为前沿阵地,天德军和三受降城为前沿据点。虽然这些地方分属河东节度使、振武军节度使和天德军都防御使三个辖区,但是河东节度使大本营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

安史之乱后,唐朝遍设节度使,而在河东道境内主要设置有三个节度使辖区,首先是老牌的河东节度使辖区,地位最高、兵力最强,而且邻近代北产马区,节帅按惯例一般都兼任太原尹和北京留守,同时任务也最重,既要担负着防御北方突厥、回纥的重任,同时还担负着监视河朔强藩的任务,还有就是在与中原强藩的作战中,河东几乎都是主要的参战军之一。除河东节度使之外,还有就是河中节度使,治所在河中府,肃宗至德二年(757)设立,759年升蒲州为河中府,长期管辖河中府、晋州、绛州、慈州、隰州,相当于今天山西省石楼、汾西、霍州以南和安泽、垣曲以西。885年建号护国军节度使。河中节度使在河东道的地位是仅次于河东的,河中节度使的辖区是河东道最富裕的地方,而且邻近关中,肩负着京师的侧翼屏障。第三是昭义节度使,辖区主要是如今山西东南部与河北西南地区,领有泽、潞、邢、洺、磁五州,治所在潞州,今天的长治一带。昭义节度使辖区在晚唐五代一直是分合不定的,合则五州并列,分则以太行山为界,泽潞为一镇,其余为一镇。昭义节度使的辖区实际上是跨越两道了,太行山以东的三州实际上是河北道的地界,也是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府在河朔地盘内控制的仅有的几个州,实际上是唐朝政府深入河朔地盘内的楔子和突出部,故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次与河朔与中原强藩的作战中,昭义也是主要的出兵地之一。

河东道是北方最重要的区域,也是北方政治地位最高的区域,同时因为河东地处代北华夷交界之地,也成为战争最多的区域之一以及民族融合较为彻底的区域。同时因为安史之乱后河陇西域的沦陷,不少河西西域的汉族和汉化的胡人如昭武九姓胡等都集中在了河东的北部区域,而且因为契丹的崛起,与契丹的冲突也日渐增多,而河东也有与契丹的接壤地,故而不少契丹族人也南下河东地带,使得河东境内的胡人为数不少,而且这些人往往拖家带口还颇具武力,无疑又增强了河东军的战斗力。

沙陀族李克用的崛起

沙陀族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原名处月,西突厥别部。处月分布在金娑山(今新疆博格多山,一说为尼赤金山)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名为“沙陀”的大沙漠一带,因此号称沙陀突厥,简称沙陀。也写成“沙陁”。唐代文献将沙陀原来的名称处月,译写成“朱邪”,作为沙陀统治者氏族的姓氏。唐高宗永徽年间,唐在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过程时,在处月地置金满、沙陀二羁縻州。702年(武周长安二年)处月酋长沙陀金山因从征铁勒有功﹐被授予金满州都督。后因吐蕃所逼﹐金山之子辅国率部搬迁到北庭。安史之乱后,北庭与内陆隔绝,该地沙陀取道回纥来长安者备受回纥暴敛之苦。789~790年,沙陀七千帐附吐蕃,攻陷北庭。后吐蕃迁沙陀到甘州(今甘肃张掖)﹐以辅国孙朱邪尽忠为统军大论。吐蕃攻扰唐边﹐常以沙陀为前锋。及9世纪上半期回鹘取凉州,吐蕃疑沙陀与回鹘相勾结,想再把沙陀搬到黄河以西。朱邪尽忠和长子朱邪执宜在808年率部众三万落投归唐朝,途中尽忠为吐蕃追兵所杀﹐执宜率残部到灵州塞。唐将沙陀部安置在盐州(今陕西定边),设阴山都督府﹐以执宜为兵马使,流散各处的沙陀相继还部﹐势力增强。唐朝以沙陀邻近吐蕃,虑其反复,又以其部众多,将使边境粮食价涨﹐故当灵盐节度使范希朝迁河东节度时﹐诏沙陀举军从徙河东。范希朝选其骁勇一千二百骑﹐号为“沙陀军”,其余安置在定襄川,执宜部则居神武川的黄花堆(今山西山阴东北),更号“阴山(阴山当作陉山)北沙陀”。以后唐又分其众隶诸州﹐以弱其势。唐宪宗对强藩成德王承宗、淮西吴元济,武宗对泽潞刘稹用兵以及宣宗对抗吐蕃、党项、回鹘,皆得沙陀之助。唐懿宗时﹐执宜子赤心率骑兵助唐镇压庞勋起义,被授予大同军节度使,赐姓李,名国昌,后又因助唐抵御回鹘而迁为鄜延、振武节度使,然为吐谷浑所袭,退保神武川。876年李国昌儿子李克用袭据云州。唐朝用代北吐谷浑酋长赫连铎等及幽州节度使李可举屡击李国昌父子。880年,国昌父子败后逃入鞑靼部。

沙陀部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就会在漠北自生自灭,但历史从来不会这么简单下去,尤其在唐末那个纷扰动荡的时代。黄巢起义开始后,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各地官军及京师神策军是兵败如山倒,起义军攻入长安后,唐僖宗逃亡成都,同时下诏招天下军镇入援,包括之前曾经反叛朝廷的沙陀部武装。党项族拓跋思恭与鄜州(治今陕西富县)李孝昌同誓讨贼,抵达王桥,被黄巢击败,后与郑畋等四节度同盟,屯兵渭桥。李克用率沙陀﹑鞑靼军入援。883年﹐李克用率沙陀军击败起义军在梁田陂,黄巢退出长安,唐擢克用为河东节度使。

李克用(856年10月24日-908年2月23日),字翼圣,本姓朱邪,被唐朝皇帝赐姓李氏,沙陀族,神武川新城人。唐末至五代初年军阀,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其父朱邪赤心(赐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

李克用自881年出兵讨伐黄巢,到884年平定黄巢,三年的时间就由一个有罪之人被开赦到升任河东节度使,并被赐予国姓李,晋封陇西郡王。升迁不可谓不快,可谓是坐着火箭飞上来的,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天下大乱,朝廷的直属禁军神策军及可以依靠的军队毫无战斗力所致,而李克用则握有一支虽然人数不多但战斗力极为强劲的武装力量。而自李克用升任河东节帅后,十余年间,横行河东基本掌控了河东道整个区域,同时出兵幽州,还曾出兵关陕,俨然北方霸主,同时还被加封晋王。不过因为李克用的实力发展太过迅速,与中原的朱温的矛盾也日渐尖锐,双方的矛盾已经不是靠妥协和皇帝调停来解决的了,只能是武力解决了。

从896年到李克用908年去世,这一段是朱温和李克用争夺北方霸主的阶段。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是河朔三镇(成德、魏博、卢龙)控制的河北道地区以及河南山东地区,次之是关中地区。

朱温攻割据者兖州朱瑾、郓州朱瑄,896年,李克用出兵救兖、郓,路过魏博,被魏博击败。魏博镇从此附属于朱温。次年,李克用攻幽州,大败,兵士死亡过半。幽州卢龙的刘仁恭依附朱温,发大兵步骑十万,攻魏博镇,屠贝州(治清河,河北清河县),投尸于清水,清水被壅塞不能流。朱温发兵救魏博镇,大破刘仁恭军。朱温军追击,自魏州以北数百里,沿路都是刘仁恭军尸体。此后,李克用、朱温连年攻战,李克用失势,成德、义武(节度使驻定州)两镇都归附朱朱温。901年,朱温灭河中镇。李克用失去三个附属镇,只好向朱温求和。朱温出兵五万乘胜围太原城。902年,朱温大举进攻,又围太原城。朱温两次围太原,虽然未能拿下太原城,但也显示出其兵力强大,而李克用急于自保,不敢再出兵攻朱温。

906年,朱温率兵攻沧州(守将是刘仁恭长子刘守文),刘仁恭发境内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全部男子当兵,面上刺“定霸都”三个黑字,文人在手臂上刺“一心事主”四字。沧州城被围百余日,城中人吃泥土甚至人相食,居民大半饿死。刘仁恭向李克用求救,出兵三万供李克用使用。李克用攻朱温的潞州,朱温才解沧州围退兵到贝州。907年,刘守光(刘仁恭次子)拘禁刘仁恭,俘获刘守文,自作幽州节度使。908年,李克用死,子李存勖继位。

在这十二年里,双方大小战事无数,但总体上来说,朱温的宣武军占据着优势,李克用的势力被逐步压缩,最后被压缩到只剩下了河东节度使辖区一带了。失去河中镇,李克用在朱温篡唐时,虽有心南下出兵,但却无力为之。而失去河朔,则河东东面也有侧翼之忧。到李克用去世时候,李克用的晋王国势力已经是十分危险了,河朔、河中相继丢失,昭义泽潞地区局势也岌岌可危。

在这十二年的梁晋争霸中,朱温能压着李克用打,确实显示出朱温有着出色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较李克用为忧。朱温这十二年里,因为其控制了唐室,处于政治上的优势,所以其大部分时间一直是打着奉诏讨贼的旗号。而军事及用兵方面,李克用治军较为散漫,军队纪律性不强,而朱温所部则纪律性很强,战斗力强悍。朱温用兵也十分老辣,相继压服了河朔,使得河朔尤其是魏博镇成为自己稳固的前进基地。

晋阳古城

晋阳城

晋阳古战场

太原城

唐朝中期元和四十八藩镇图

820年的唐朝

(0)

相关推荐

  • 李克用:唯一善终的独眼皇帝(五代十国后唐热搜)

    历史上共有四个独眼皇帝,梁元帝萧绎86岁被困台城皇宫活活饿死.前秦皇帝苻生喝的酩酊大罪后被宫人活活勒死.大顺皇帝李自成兵败后被农民拿锄头打死,唯独后唐追谥为武皇帝的李克用,是因病而死的,是善终的一个皇 ...

  • 胡耀飞 | 从招抚到招讨:晚唐代北行营的分期与作用

    作者简介 胡耀飞 浙江德清人,1986年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中国唐史学会理事.2019-2020年在日本国学院大学访问.出版有<杨吴政权家族政治研究><吴越国与吴越钱 ...

  • 唐末五代的河东现象(6)

    附:网络上明镇布武的五代地图.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五代部分及新加坡电视连续剧<绝代双雄>片头曲 https://www.iqiyi.com/w_19rt31rgd5.html(新加 ...

  • 唐末五代的河东现象(5)

    宋太祖.太宗屡伐及最终灭北汉 高平之战后刘崇就病重,命刘承钧监国.两年即956年,刘崇病故,刘承钧即位. 刘承钧在位十四年,任内自知实力不如后周,国策以保境安民为主.对内勤政爱民,礼敬士大夫,任用郭无 ...

  • 唐末五代的河东现象(4)

    刘知远割据河东南下称帝建汉 刘知远与石敬瑭一样,也是沙陀族人,是同一代人,比石敬瑭小三岁.早年跟随李嗣源.石敬瑭作战多年,屡建功勋,两次救石敬瑭于危难之中.石敬瑭起兵反唐时,刘知远就是最重要的谋划者和 ...

  • 唐末五代的河东现象(3)

    河东大本营的强化再弱化及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 李克用.李存勖父子自平黄巢到灭后梁,时间跨度四十多年,能够以河东一隅之地最后统一整个北方,着实是一番不小的功业和成就.李存勖灭后梁,主力是河东沙陀步骑兵武 ...

  • 唐末五代的河东现象(2)

    李存勖继位及梁晋再争雄 唐天佑四年(907),朱温篡唐自立,国号为梁,年号开平.但是河东李克用.四川王建.淮南杨行密.岐地李茂贞这些仅次于朱温的四大强藩拒绝承认朱温政权.王建曾与李克用相商,认为唐室绝 ...

  • 晚唐五代的河东现象

    晚唐五代的河东现象 序言: 自907年朱温篡唐自立后梁到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后周,五十三年间,中原纷扰,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而五代之中,后唐.后晋.后汉三代都是 ...

  • 《狼殿下》野人男主成皇帝义子,这种现象为啥在唐末五代很普遍?

    <狼殿下>剧照 热播剧<狼殿下>中,主角楚有文本是山间与狼为伍的野人,但被皇帝楚馗直接看上并收为义子.按照之前剧方透露的消息,<狼殿下>原本是有历史背景的,楚有文在 ...

  • 一直没想通的一个故障现象

    上午,帮同事检查一个电机1.5KW的烧坏原因.电机主回路是接触器下方一个热继电器,故障是热继电器烧坏了,缺相.  想不明白的是测量热继电器输出侧电压时,数字万用表显示有七百多伏电压,连测两次都是这个数 ...

  • 50例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及解释!你都用得到!

    50例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及解释!你都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