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画中看古人的避暑妙招

2020/7/25

杭州在经历了连绵的阴雨天之后,终于持续放晴。不过这天晴得有些过分,就像歌里唱的“气温爬升到无法再忍受”,一转眼我们已经度过了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这么热的天,能干些什么呢?

不如学古人去林间观瀑、品茗~

观瀑

南宋  马远  高士观瀑图册
绢本设色  25.1cmx26cm
12世纪末-13世纪初

这幅画是马远奉诏之作。为何这样说?

我们看画中马远的落款,他在名讳前加了“臣”字。按照画院的规矩,奉诏而作的画作,为臣子进献皇帝,需在名讳前加“臣”,以尽君臣之礼。(tips:生于绘画世家的马远,曾任南宋宋光宗、宋宁宗两朝画院待诏。)

瀑布

并未望向瀑布的高士

马远命名此画为《高士观瀑图》,但画中的高士并未观看位于其左侧的瀑布,反而在看瀑布汇入地面,形成的河流,此举为何?其实,对“水”进行哲学阐释,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孔子曾对着川流不息的河流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在《赤壁赋》中也曾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面对眼前这奔流不息的河水,不知高士作何感想?

画中之“水”

现实中是否有此高士我们并不知晓,但是马远的确多次描绘与“水”有关的画,例如《水图》卷画了十二幅不同的水波,完全通过对水的不同姿态的描写,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可见马远对水的观察细致入微。或许,图中高士本就为马远投影?

宋代  燕文贵  纳凉观瀑图页
绢本设色  23.7cmx24.8cmx2
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绘清溪一湾,溪畔水阁掩映在蓊郁的翠树秀竹之中,背景峭壁坚崚,飞瀑如练,溪流急湍击石,清波拂岸,充满着夏日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纳凉观瀑图页(局部)

水阁内一人身着白衣袒胸斜坐,乘凉观瀑,凝视潺湲,若有所思。两边石山挟泉水奔腾,重击大石,水花飞溅。阁后老树、丛竹葱郁。瀑布高悬直下,平中寓险,意境恬静清幽。

明代  仇英  静听泉声图
纸本设色  112.5cm x 61.5cm

古人不仅“观瀑”还要“听泉”,他们总能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

画中茂林层叠,远山含黛,青松傲立,翠竹迎风,溪水潺潺,有一文人袒胸而卧,一边看书,一边听着泉水欢快流动的声音,陶醉于山水之间。好不自在!这样的生活是多少都市人向往的生活啊。

品茗

独自一人在山中“观瀑”累了,便邀请好友一同品茗,聊近况,聊人生,聊理想……

<< 滑动查看

明代  文徵明  林榭煎茶图卷
纸本设色  25.7cm×222cm
天津博物馆

图绘竹篱围成的院落,主人凭窗远眺,童子室外烹茶,远处一人拄杖前来探访。作者以细致的笔触描画出文人悠闲安适的生活,这类题材的作品在文徵明传世绘画中有一定比例。图中山石的画法引人注目、在用花青、赭石色染后、作者以焦墨干笔反复皴擦,墨色浓重。这种画法文微明画作中较为少见,或为其一种尝试。

唐代  周昉  调琴啜茗图
绢本设色  28cmx75.3cm
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此图描绘的是唐代仕女弹古琴饮茶的生活情景。全图共有五位仕女,图的重点表现一位红衣仕女坐在园中树边石凳上弹古琴,旁边茶女端着茶托恭候。

此图又名《弹琴仕女图》,画三位坐在庭院里的贵妇在两个女仆的伺候下弹琴、品茶、听乐,表现了贵族妇女闲散恬静的享乐生活。图中绘有桂花树和梧桐树,寓意秋日已至。贵妇们似乎已预感到花季过后面临的将是凋零。调琴和啜茗的妇人肩上的披纱滑落下来,显示出她们慵懒寂寞和睡意惺忪的颓唐之态。

全卷构图松散,与人物的精神状态合拍。人物组合虽不及张萱之作紧凑,但作者通过人物目光的视点巧妙地集中在坐于边角的调琴者身上,使全幅构图呈外松内紧之状。卷首与卷尾的空白十分局促,疑是被后人裁去少许。

画中的人物线条以游丝描为主,并渗入了一些铁线描,在回转流畅的游丝描里平添了几分刚挺和方硬之迹,设色偏于匀淡,衣着全无纹饰,当有素雅之感。人物造型继续保持了丰肥体厚的时代特色,姿态轻柔,特别是女性的手指刻画得十分柔美、生动,但诸女的神情和脸形流于程式化,缺乏个性。

明代  陈洪绶  停琴啜茗图
绢本设色  76cmx53cm

《品茶图》又称《停琴啜茗图》,画面典雅简洁,人物造型高古,衣纹细劲圆润。画中两人相对而坐,似是一主一客。蕉叶铺地,主人坐于其上,旁置茶炉壶具,炉中炭火正炽。客人坐一怪石上,又以一方奇石为琴台,古琴已收入锦缎琴套中。此时,琴弦歇,茶正熟,两人手持茶盏,四目相视,正闻香品啜,耳边琴声犹在。此中乐趣,任凭读者遐思。

明代茶的品饮方式流行撮泡法。明代中国茶叶制作的主流由团饼茶改为散茶,改蒸青为炒青。由此,品饮方式也从末茶烹煮或冲点改为散茶全叶沏泡。《品茶图》中茶炉上搁有一把单柄平底砂壶,炉旁又有一把紫砂壶,显然炉上的壶是煮水,炉旁的壶是泡茶,两人手上的是品茶盏。这种撮泡法一直沿袭至今。

明代 钱穀 惠山煮泉图
纸本墨笔 66.6cmx3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惠泉有方圆二池,圆者甘,方者不及。宋代蔡襄、欧阳修、苏轼等都品尝过惠泉水。

此画为钱穀于隆庆四年(1570年)所绘,记录画家与僧道儒等身份的友人,于无锡惠山惠泉汲泉煮茗的雅事。绘好友四人品茶赏景谈天;三童一汲方池惠泉,另二于松下煽火备茶。树木多以干笔皴擦,人物偶有几处以浓墨点染,画面干湿浓淡表现恰到好处,笔法灵巧。

看了这么多文人的解暑方式,你是否有一丝心动想要尝试呢?夏天虽热,但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你的一份清凉~

这个周末,不如去山中做个逍遥神仙,走起!

END

往期回顾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乐诗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0)

相关推荐

  • 马远 · 携鹤赏梅

    林和靖,原名林逋,字君复. 林逋少孤,力学,通经史百家.性孤高,喜恬淡.漫游江淮,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以湖山为伴,相传二十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 ...

  • 大 观 | 龙美术馆藏宋元绘画

    全球公立博物馆中收藏的书画,由于丰富的出版.频繁的引用,大家多少都已有所了解.但书画收藏并非只在官方--自古以来,私人收藏也是书画保存与流传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此前曾为诸君介绍过"沃雪斋&qu ...

  • 马远 · 望月

    月下,或独酌.或抚琴.或拨阮.或听泉.或吟咏.或赋诗. 马远笔下景物本就寒廖,不同于明清时的小景作表面的荒寒意,而是彻骨的孤意,寒凉.马远笔下有月,只得是月更冷,景愈清. 山风习习,虫鸣嘶嘶,松风吹解 ...

  • 马逵 · 石壁看云

    屈原<渔父>云: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子被放逐,受了打击心情郁闷,头也不洗,这就来到沅江边溜达,感叹.吟咏一番.这便是泽畔行吟. 梁楷 泽畔行吟 南宋画家 ...

  • 马远全集

    南宋 马远 寒江独釣图 绢本设色 40cmx51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人们常把徐渭比作梵高,死后百年才看出他的好来.而徐渭作为一个事件.一种现象,即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然而,我们不 ...

  • 南宋时期马远二十五幅精品绘画赏析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南宋退至杭州以后,宗室子弟也随之退至杭州,宗室子弟多具艺术兴趣.禀赋.修养.南宋虽偏安江南,但在绘画上却依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宫廷绘画仍是当时绘画发展的主流,江南的自 ...

  • 马远 · 观瀑

    上次有朋友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那些画得不好的伪作,会不会是马远喝醉了.生病了这样,状态很不好的时候画的画?所以有好有劣,而不是马远的画都是巅峰状态的佳作. 当然,马远不是画圣,偶尔手抖手残画得不好 ...

  • 马远的小鸟鸟

    马远无专事画鸟的画作,像一幅画专画一只大孔雀.一只锦鸡或是林椿那样哪怕一只小雀雀攀在枝头也好.其笔下梅石溪凫幽涧寒鸦,所画禽鸟,大不过拇指大小,小则若蚊虫.多是放在崖壁山石临流溪畔,梅竹生发,以山水为 ...

  • 马远 · 临流独坐

    马远,又是马远~ 这次不一样,这次没有一幅是马远公认确信的真迹.嗯~其实还是一样,找一堆一个主题的画,把马远的特点逼出来,好给大家洗脑,洗眼.首先是马远的画,一角半边的布局,注定画风清新脱俗,清雅高迈 ...

  • 马远 · 对坐

    对坐,谈天,论道,博弈.马远名下有数页二子对坐的小品,都是好画,诡异的是,皆是夏圭的面貌.比如,画中人物勾线用笔肥厚稚拙,不事精巧,不施粉黛,是夏圭的风格与习惯,画中山石.林木用笔苍劲浑厚,墨气淋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