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画中看古人的避暑妙招
2020/7/25
○
这么热的天,能干些什么呢?
不如学古人去林间观瀑、品茗~
观瀑
这幅画是马远奉诏之作。为何这样说?
我们看画中马远的落款,他在名讳前加了“臣”字。按照画院的规矩,奉诏而作的画作,为臣子进献皇帝,需在名讳前加“臣”,以尽君臣之礼。(tips:生于绘画世家的马远,曾任南宋宋光宗、宋宁宗两朝画院待诏。)
瀑布
并未望向瀑布的高士
马远命名此画为《高士观瀑图》,但画中的高士并未观看位于其左侧的瀑布,反而在看瀑布汇入地面,形成的河流,此举为何?其实,对“水”进行哲学阐释,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孔子曾对着川流不息的河流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在《赤壁赋》中也曾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面对眼前这奔流不息的河水,不知高士作何感想?
画中之“水”
现实中是否有此高士我们并不知晓,但是马远的确多次描绘与“水”有关的画,例如《水图》卷画了十二幅不同的水波,完全通过对水的不同姿态的描写,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可见马远对水的观察细致入微。或许,图中高士本就为马远投影?
图绘清溪一湾,溪畔水阁掩映在蓊郁的翠树秀竹之中,背景峭壁坚崚,飞瀑如练,溪流急湍击石,清波拂岸,充满着夏日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纳凉观瀑图页(局部)
水阁内一人身着白衣袒胸斜坐,乘凉观瀑,凝视潺湲,若有所思。两边石山挟泉水奔腾,重击大石,水花飞溅。阁后老树、丛竹葱郁。瀑布高悬直下,平中寓险,意境恬静清幽。
古人不仅“观瀑”还要“听泉”,他们总能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
画中茂林层叠,远山含黛,青松傲立,翠竹迎风,溪水潺潺,有一文人袒胸而卧,一边看书,一边听着泉水欢快流动的声音,陶醉于山水之间。好不自在!这样的生活是多少都市人向往的生活啊。
品茗
独自一人在山中“观瀑”累了,便邀请好友一同品茗,聊近况,聊人生,聊理想……
<< 滑动查看
图绘竹篱围成的院落,主人凭窗远眺,童子室外烹茶,远处一人拄杖前来探访。作者以细致的笔触描画出文人悠闲安适的生活,这类题材的作品在文徵明传世绘画中有一定比例。图中山石的画法引人注目、在用花青、赭石色染后、作者以焦墨干笔反复皴擦,墨色浓重。这种画法文微明画作中较为少见,或为其一种尝试。
此图描绘的是唐代仕女弹古琴饮茶的生活情景。全图共有五位仕女,图的重点表现一位红衣仕女坐在园中树边石凳上弹古琴,旁边茶女端着茶托恭候。
此图又名《弹琴仕女图》,画三位坐在庭院里的贵妇在两个女仆的伺候下弹琴、品茶、听乐,表现了贵族妇女闲散恬静的享乐生活。图中绘有桂花树和梧桐树,寓意秋日已至。贵妇们似乎已预感到花季过后面临的将是凋零。调琴和啜茗的妇人肩上的披纱滑落下来,显示出她们慵懒寂寞和睡意惺忪的颓唐之态。
全卷构图松散,与人物的精神状态合拍。人物组合虽不及张萱之作紧凑,但作者通过人物目光的视点巧妙地集中在坐于边角的调琴者身上,使全幅构图呈外松内紧之状。卷首与卷尾的空白十分局促,疑是被后人裁去少许。
画中的人物线条以游丝描为主,并渗入了一些铁线描,在回转流畅的游丝描里平添了几分刚挺和方硬之迹,设色偏于匀淡,衣着全无纹饰,当有素雅之感。人物造型继续保持了丰肥体厚的时代特色,姿态轻柔,特别是女性的手指刻画得十分柔美、生动,但诸女的神情和脸形流于程式化,缺乏个性。
《品茶图》又称《停琴啜茗图》,画面典雅简洁,人物造型高古,衣纹细劲圆润。画中两人相对而坐,似是一主一客。蕉叶铺地,主人坐于其上,旁置茶炉壶具,炉中炭火正炽。客人坐一怪石上,又以一方奇石为琴台,古琴已收入锦缎琴套中。此时,琴弦歇,茶正熟,两人手持茶盏,四目相视,正闻香品啜,耳边琴声犹在。此中乐趣,任凭读者遐思。
明代茶的品饮方式流行撮泡法。明代中国茶叶制作的主流由团饼茶改为散茶,改蒸青为炒青。由此,品饮方式也从末茶烹煮或冲点改为散茶全叶沏泡。《品茶图》中茶炉上搁有一把单柄平底砂壶,炉旁又有一把紫砂壶,显然炉上的壶是煮水,炉旁的壶是泡茶,两人手上的是品茶盏。这种撮泡法一直沿袭至今。
惠泉有方圆二池,圆者甘,方者不及。宋代蔡襄、欧阳修、苏轼等都品尝过惠泉水。
此画为钱穀于隆庆四年(1570年)所绘,记录画家与僧道儒等身份的友人,于无锡惠山惠泉汲泉煮茗的雅事。绘好友四人品茶赏景谈天;三童一汲方池惠泉,另二于松下煽火备茶。树木多以干笔皴擦,人物偶有几处以浓墨点染,画面干湿浓淡表现恰到好处,笔法灵巧。
看了这么多文人的解暑方式,你是否有一丝心动想要尝试呢?夏天虽热,但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你的一份清凉~
这个周末,不如去山中做个逍遥神仙,走起!
END
往期回顾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乐诗 ]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