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厂记忆,二

大门桥

穿开裆裤的时候,通棉三厂的护厂河还是完整的,钟楼所在的是南门,是工厂的正门、大门,大门对面,跨过护厂河有一座桥,叫大门桥。

记忆中,在一个夏夜去大门桥抓油葫芦,抓了好几个回去,我以为抓到的是蟋蟀(启海话叫蝉鸡),结果被邻居家的大哥嘲笑,悻悻然把油葫芦放了,但因为捏在手里时间长了,油葫芦都死了,更加郁闷。

就在那个夏夜悲剧后不久,南面的护厂河被填埋,成为直通海门镇的一条主干道。西边的护厂河一直贯通到青龙港后汇入长江,影响不大。东边的护厂河就此成为一条断头河,改革开放之初,到处都是被污染的河水,那段断头河终于被填埋掉。

印象中大门桥是一座石桥,上面有栏杆,似乎还有柱子。进小学后,第一篇课文是《我爱北京天安门》,我觉得课本上天安门前的华表,很像我记忆中大门桥上的柱子,只是后面的房子比钟楼大一些,当然这些想法是不敢说出来的。

民国时期的天安门和金水桥,我记忆中的大门桥就是这样的

三厂镇因大生三厂而生,镇上的居民基本上都和这座纺织工厂有关系,要么家中有人在厂里上班,要么有亲戚在里面工作,而我们家是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亲戚在通棉三厂工作,这在镇上是极少极少的。

三厂镇的南边八里路是青龙港,在长江边上,有定期轮船航班去上海,大概四小时到六小时到外滩,镇上来往上海的人很多,我感觉三厂人对上海的了解,似乎比对海门镇的了解要多很多,而海门离三厂仅仅八公里。

因着这些由来,我从小立下了三个鸿鹄之志,等我长大后要:

1. 到上海看看国际饭店,那是全中国(?)最高的楼房。

2. 到北京看看天安门广场。

3. 进通棉三厂工作。

长大后算是实现了前面二个伟大的志向,但结果却是非常失望,于是很明智地放弃了第三个愿望,所以我对通棉三厂内部的情况基本不熟悉,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三厂人,似乎有点惭愧

铁路

三厂很早的时候是有铁路的,但我没见过。这条青龙港到三厂的青三铁路,始建于1920年,应该属于大生三厂,主要是运进煤、运出成品纱线,作为原材料的棉花,本地就大量种植,不一定需要用铁路运输。青三铁路于1958年被拆除,那是大跃进的第一年,拆除铁轨干什么,我能想像得出。

我一个初中同班同学叫李刚,小学是隔壁班的,他家旁边是三厂到常乐、四甲的大路,路西是护厂河,对面是通棉三厂的东北门,河上那条桥似乎是铁桥,桥的名称就叫铁路桥,这儿应该是青三铁路的起点了,终点在青龙港。

青三铁路的具体走向不太清楚,小时候问过邻居家的大人,他们说是在我家的东边,就是紧挨着大戏院西边的那条小路,一直向南,因此也是紧挨着三厂镇中心小学的西边。网上有人说是今天的钟楼路是当年铁轨的位置,这条路正对着钟楼,那就在我家的西边了。

从网上找到一张照片,是一列机车,背景中有钟楼,铁轨在这一段是斜的,照片中机车头连排气管高度的一半,与钟楼差不多等高,钟楼主楼高25米,加上顶层应该在30米,机车头高度大概在2.8米(从题图的照片观察),考虑到拍摄的角度与透视比例,我觉得机车头距离钟楼有200米以上,是在南河沿的位置,如此说来,当年大人说的基本是正确的,只是方向没说清楚。过了照片拍摄的位置,铁轨应该是直直向南,一直到青龙港的码头。

我家东隔壁是一位施姓大叔,再往东是我小学同学陆裕萍家,她家东首有一块不大的菜地,菜地边上就是大戏院,可能铁轨就在那块菜地与大戏院中间的位置穿过,从照片上看,应该是先有铁路,后有大戏院和陆家、施家,而我们家搬来此地要更晚。

施大叔小时候在铁道边上玩,不幸腿被火车压断,从小拄拐杖的,长大后当了会计,所以镇上人都叫他施会计。施会计很有气场,大人孩子都有点怵他。那根拐杖挺粗大的,触地时发出“笃笃”的闷响。

上小学时,好像过了五一,进入夏令时节,中午要求学生睡午觉的,一般来说小孩子先是睡不着,睡着了又容易睡过头,所以都需要家长督促、需要家长叫醒。我是不需要自家大人叫醒的,每天睡午觉后,在上课之前,非常准时的,笃笃的闷响会在我家后门响起,把我吵醒,我就爬起来,拎上水瓶,走去学校,路上还能采几个桑葚,塞到水瓶里,从不迟到。

(0)

相关推荐

  • 百年京张风雨路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是京张高铁正式投运以来服务的第一个旅游高峰,8天假期里,25万多旅客搭乘京张高铁奔向八达岭长城.冬奥赛场和内蒙古草原.从北京到张家口,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背后饱含着几代铁路工作者的奋 ...

  • 【每天老照片】-1万-4620-1909年詹天佑建造的京张铁路沿线实景老照片一览(中)

    以下照片选自<京张路工撮影>,主要记录的是中国自主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沿线各站点.主要路段实景以及通车典礼情况.为清末民初著名的摄影师谭锦棠于1905-1909年间拍摄,上海同生 ...

  • 三厂记忆,三十二

    雪狗和高新 前进中学的北墙外有几户人家,记得最东边的是雪狗家.雪狗家是父子二个,好像姓朱,我一直不清楚雪狗是父亲还是儿子,就当是父亲的名字吧. 我进过雪狗家,那间小小的堂屋北向,采光差,室内很暗,真正 ...

  • 三厂记忆,二十九

    南河沿.学农 前进中学向南,住了几位同学,周娟.范寒光.陈明辉,周娟家比较靠近前进中学,范寒光和陈明辉住在更南面一点.陈明辉现在是海门某银行领导,他讨了管红心做娘子,他家住在轧花厂:范寒光不知道是否轧 ...

  • 三厂记忆,二十八

    忆苦思甜 曹伟家南边.我家西南边的邻居是一个大院子,住着二户人家,叫什么我彻底忘了,离我家近的那户有二个孩子,儿子好像叫鹿鹿,比我小四五岁,我上初中后他刚上小学,女儿还要小一点,没什么印象了.另一家全 ...

  • 三厂记忆,二十七

    徐家和费家 我家南边有二户邻居,偏西的是徐达家(和明朝开国大将同名同姓),偏东的是费晓华家. 徐达公公今年98岁,去年我舅舅和小阿姨打听到他的消息,特意去看望了老人家,身体神志都还不错.我记忆中徐达家 ...

  • 三厂记忆,二十六

    本节根据海门中学83届初三(4)班同学的回忆汇集而成,来自于陈晓东.施霞.黄健新.周娟.季晓梅.徐海鹰.黄亚辉等同学的回忆. 百货商店.缝纫店和照相馆 三厂钟楼对面是百货商店,是三厂镇最大的商店.当时 ...

  • 三厂记忆,二十五

    神医神药 从菜场再往西,今天都是菜市路,我觉得以前西边一段是花园街,三厂镇中心小学丙班的学生来自这条街道.我们同一届的施霞.高海燕住在附近,但不明白为什么张青和王卫东也是丙班的,他们都住在北面的工房街 ...

  • 三厂记忆,二十四

    粮票油票 轧面房隔一个小巷子是菜场的地盘,菜场是后来修的,原来比较简陋.修好后,菜场的主体在路南,路北是办公室.仓库,路就是今天的菜市路. 有一次过年时,镇上发了一些年货券,可以选择茶食.肉.鱼,或者 ...

  • 三厂记忆,二十三

    蒸年糕 三厂钟楼对面的那条路,现在叫钟楼路,一直从钟楼大门通到最南边,我小时候不是这样的,在那个理发点的西北一点,有一排东西向的房子,和今天的菜市路平行,把中心街隔断的.我同学龚正杰家就住在这排房子的 ...

  • 三厂记忆,二十二

    剃头匠 新剃头,新剃头,弗打三记触霉头.这句童谣流传比较广,大概是小时候惧怕理发的原因之一. 吕家往北,隔了三四户人家,在这一列房子的北端,有一个理发点.我记不清楚,这家就是理发的呢,还是租给某个剃头 ...

  • 三厂记忆,二十一

    井边吕氏 曹家北邻是小滑头家,他们二家共享一个院子.小滑头家很窄小,进去后感觉家具什么的把所有的空间都挤满了.有一次去他家玩,那个碗橱就在头顶上,小滑头从里面拿出一个罐子,打开一看是放红糖的,他直接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