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天天养生-灸出健康来6
本期主题:灸出健康来9-6
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用艾草进行灸疗起源于中国,是非常古老的养生保健方法。在古代,民间就有“家有艾火不求医”的说法。一旋、二定、三灼、四摆,灸出健康来。
《天天养生》健康一生,这是天津科教频道的《天天养生》主持人岳博仑。 范长伟,北京范式灸草堂创始人,师从中国针灸泰斗谢锡亮,潜心钻研艾灸20年,大力弘扬“知艾者福,善灸者寿”的四穴养生思想,并摸索出一套“扶阳灸”的上乘灸法,著有《范长伟极简艾灸》、《三里灸出健康来》等畅销书籍。
01
—
何为三时灸感
艾灸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人非常非常重视艾灸。神奇的艾灸,之所以神奇,艾灸从古至今它能够延续下来,没有真正地被埋没掉,其生命力顽强,就在于灸感,用心来感受艾灸,“感”字就是心,没有心怎么灸,都灸不出感觉来。灸感就是被施灸者其自身内在阳气的一种变化,把这种体内气的变化,称之为灸感。
这灸感不是别人能感觉到的,只有被施灸者自己的感觉,但有经验的灸疗师能够达到心灵相印的时候,被施灸者身上的感觉,灸疗师也能够感觉得到。灸感按照经验来讲,可以分成三时灸感。为什么要用一期来讲解什么是灸感?因为回去会给自己灸,或者给朋友做艾灸。如果说在灸的过程中没有给讲清,讲明白,没有把艾灸道理讲懂,回来有可能要打架,说:这好,一灸第二天就动不了了,一回家后怎么感觉更痛了?这儿越灸越疼等等出现的情况,得会说,得会解释,自己的心里要明白艾灸可能会出现的感觉。
什么叫三时灸感?三时灸感还是拿艾灸具体某个穴来做比方,如果说灸鹤顶穴,要给其灸15分钟,这15分钟就会出现三种变化。这三种变化根据时间的长短,把它称之为三时灸感,也叫做三类灸感:第一类:当刚灸的时候或者在第一时间前十分钟灸时身体有了变化,叫做艾火循经。就是说当一灸穴位被打开,被四个手法打开以后,艾火的力量进去,转阴化阳,阳气进入体内,体内阳者就是火,就是温。这时候的灸感表现出来的就是温热,像热流一样。
02
—
第一时灸感:艾火循经
这类艾火循经的灸感有三种变化。第一种变化叫做透热,透热--艾火的温热之气会沿肌体的表层向深层穿透,具有灸前透后,灸后透前的作用。如果是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又气喘,灸的时候要取膻中穴的位置,中医里有句话:“外而不治癣,内而不治喘。”说明不是不能治而是难治。古人说:“膻中招艾便安康。”只要在膻中穴,用艾火一灸,夜里就会不喘不咳了。当拿艾火一灸膻中穴,第一时灸感随着手法的刺激,马上就会体会到:一股热流穿透胸腔--“歘”就进去。这就叫穿,叫透,灸在前面而热透到后面。如果说是腰痛,妇科不好,引起腰沉重,往下坠,一般会取其腰部的命门穴进行艾灸,这热气、热流会穿透到前面来;也就是说灸后面的腰,前面的肚脐会热。
透热是艾火循经的一种变化,还有一种变化叫传热。传热--艾火的温热之气会沿一定的经络或方向远端传递,具有灸上传下,灸下也传上的作用。灸我们的百会穴,颠顶之穴,最高的穴,热气会往下走;如果灸的量足了,热会走到脚心。反过来在下面灸脚心,这热气只要你时间量到了,就会“歘歘歘”往上走,甚至能走到头顶,这叫艾火循经的第二种变化叫传热。
艾火循经第三种变化叫扩热。扩热--艾火的温热之气会沿身体的一点向周围扩散,灸一点扩一片的作用。例如灸这一点内关穴,心脏不好,就灸内关穴,灸这一点,整条胳膊就会热。这样子灸一点热一片的就叫扩热。
透热、传热、扩热这三种热的表现,就是第一时的灸感:艾火循经。那么当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预示这是好消息。如果灸了半天,只是感觉这一小块疙瘩地方热乎,相当于白灸了,没有用。注意:有效果的艾灸,必须要灸出这种透热或传热或扩热的灸感出来。
小贴士:艾火循经--温热是施灸时第一阶段出现的灸感,是艾火自动循经促使气血升温,循环运行的良性反应。因为火属于动性,有走窜的功能,所以艾火循经所表现出的温热灸感也是动态的,多样性的,具有透热、传热、扩热三种形态。
03
—
第二时灸感:正邪相搏
当自己被灸出来这种艾火循经灸感后,预示着也就是第一时灸感,叫艾火循经,其作用就是让体内的正气被激活了。随着在这穴位上不断地施灸,艾火刺激,体内正气越来越多,也就是身体护卫者“警察”越来越多,正气就会上街巡逻去,去找盗贼去了,正气得去抓,得去找呀。所以这时候的热气就这儿窜窜,那儿窜窜,窜到病灶的地方,就是寒邪的地方或热邪的地方或不通的地方。“警察”让小偷让贼投降,举起手来,邪气看见警察就要跑,正气就要去逮他,还要挣夺两下子,这一挣夺就产生了第二时灸感,第二时灸感叫做正邪相搏。
小贴士:正邪相搏--麻、胀、酸、沉、痛是施灸时第二阶段出现的静态灸感,是体内正气与邪气作斗争的正常反应。这种正邪相搏灸感的出现,表明了体内正气的生成和邪气相斗争的开始。
那么正邪相搏的第二时灸感发生以后,千万一定要沉住气。范老师记得曾经有一位新客人,给其灸的时候,就一段时间后就听到小伙子说:“别灸了,别灸了,这一灸我这腿动弹不了了,痛死了。”“不要怕呀,这是第二时灸感,在身体就会反映出酸、麻、胀、疼、沉、重、痒、刺这几类。总而言之所有的不舒服都会有。
这时候自己能从内心中感应出来的,这都是在争夺,在打仗。因为当正气和邪气相对的时候,二气相搏就会引发波动。这种气的波动就会带动内在的肌肉神经的波动,就会反映出各种不舒服的发生。所以说当在给别人灸的时候,出现那人说:“哎哟,我这腿怎么麻了?”,就需要给他解释下:“不要怕,现在'警察'在抓'贼',正气跟邪气正在较劲。”这时候一定要坚持住,不能前功尽弃,还要继续往里面给输送"警察",输送正气,不断地把体内正气调动起来攻局部。
04
—
第三时灸感:原寒症会冒冷气、原热症会口苦眼红
随着还是要持久的施灸,久就是时间长,持久地施灸,体内的正气和邪气会发生变化,一直到正多而邪少了。当一个警察逮不住盗贼时,那么就来十个警察。这个时候身体的第三时灸感就出现了。一定记住,这很关键:如果身体是寒症(阳虚)的,就会表现出寒的现象,严重的人会冷得会说:“师傅快给我盖个被子吧。”会冷得抖起来,上牙磕着下牙。这样的案例范老师积累了很多,赶快给他盖被子,小脸出气都是凉的。那么他的身体会出现冷、凉的感觉,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冷风,凉风会从身体任何有邪气的地方出来。最常见的冒冷气的地方有:肩胛沟、膝、十个脚趾;有的人严重的呼吸是凉的;有的胸口窝就会感觉发凉,但这地方感觉凉是最难受的地方;女性贪凉比较大的人,还会从阴部往外冒凉气。这些都是身体比较寒(阳虚)的人的第三时灸感。
那么身体比较燥的人第三时灸感会出现的情况,比较可怕的。刚才有一位先生问的很专业,说阴虚之人不能随便灸的。如果是阴虚,不是阳虚的人,建议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配穴施灸,别自己盲目施灸。阴虚的人不是不能灸,是要求配穴和手法到位。热症的人,就是阴虚的,灸的时候会出现更热、更燥的情景,口会苦,眼会红,会长眼屎,甚至会长疙瘩,出痘痘;甚至会晚上睡不好觉,烙烙饼一样的热;但不要前功尽弃,要坚持下去。只要身体正气多了,燥热之气也会被逼出体外。
例如有位朋友脸上一开始就是几个小痘痘,因为经常熬夜工作,正气虚,燥热,一艾灸后,第二天脸“哗”一大片“灿烂”了。吓坏了,说这可怎么办?范老师说继续灸呗。继续灸,灸上半个月后,小痘痘一个个都不见,脸上倍儿干净。因为正气足了。
用艾灸为什么有这样好效果,灸具体穴位相当于什么呢?针和灸是一样的,用针跟灸看起来是外治疗法,实质上是真正的内治疗法,针灸是直接调整身体的气,而不是通过药性归经来调整身体的气。
做个比喻一盏灯的灯捻被油淹了,就是原来讲的没有光了,没有亮了,没有热了,这就是寒症--阳虚。就得给施法,用针也好,用灸也好,找准穴位,把灯捻挑起来。如果没挑好,挑大了或者自己就大了,突突突突冒火苗子,还冒大黑烟,这是就是热症了,阴虚了,还是可以通过艾灸刺激穴位或针刺激穴位,把这火捻儿给压下去,就会自然了,其温其光就自然了。
所以说三时灸感出现这些热症现象,也都不用恐惧,那是宣泄热气的一个表现。有的人往往就是前功尽弃,就不敢去做灸了,还没有到头,一定要量到火足,一定要量变引起才能质变。上面讲的这三个就是灸感太神奇了。
05
—
艾灸的补法和泄法
主持人说自己以前学艾灸的时候,老师给说艾灸有补法、泄法之分。针和灸是一对非常不可分割的好伙伴。孙思邈老先生讲过:善针而废灸者,非良医也;善灸而废针者,亦非良医也。针法和灸法是一个双胞胎:灸,灸是火,善于补;针是铁,是金属,是石,它是凉性,善于泄。所以《黄帝内经》上讲:病在三阳宜用针;病在三阴宜用灸。也就是说三阴之病,阴病多用火灸;阳经上的病,多用针刺。因为从大法上讲,针刺偏重于泄;艾灸偏重于补;当然针法本身又同时具备补和泄,灸法本身也同时具备补和泄。
接下来范老师把灸法的补泄讲一下:艾灸用的艾绒做成两种:一是艾柱,一是艾条(悬灸)。艾柱灸法不管用直接灸还是化脓斑痕灸,记住一点:如果说是补,就让火自然地熄灭。如果说身体比较虚弱,阳虚寒症,想做直接灸补下阳气,灸关元穴或灸命门穴,灸肾腧,不管灸哪个穴,不管灸几壮,这艾火让其自然地燃尽,自然灭掉,等凉透后再灸,每一壮都是这样做,这就是补法。然后用手压一下灸的穴位,叫封穴,别把热气再放出来。
如果说要泄的话,点着艾绒后就要吹气,如果给别人灸,最好先漱漱口,让口腔没有异味,那天不要吃重口味或异味东西,还是要讲究的,要吹气。点着艾绒后,泄法就要吹气,一直吹到,把其吹灭为止,从点着了之后就开始吹火,用气吹火,让火加速、加大燃烧,这就是泄法。为什么要让要漱漱口,因为吃完大蒜就不要吹气,要不然吹的是邪气,是脏气,是污浊之气,异味之气,一定要把牙齿刷刷。这管用很神奇试一试就明白。烧完之后不要摁,在这就不用摁了。泄法就是要让热气自己宣泄出去。艾条灸法,艾条灸法因为刚才提到了,艾条悬灸是以刺激量,微熏,温温地熏为补;重灼,使劲灼,使劲烫为泄。
范老师可以讲个医案:曾调理过一个客人,是位小学校长,压力大,块儿大膘肥,来了的时候眼睛就朝天看,一脸火气,进来就讲:“告诉你们我今天就是上这儿来发火的,我就是到这儿来发泄的。”范老师说“你有火没关系,我帮您泻,喝口茶。”然后跟他讲:“想不想好?”“想!”范老师给他用一些手法稍微有点疼,接不接受?“只要你能把我火泻了,就不怕。”那就好了。就像签合同一样,因为一定要先打好防御针,不然可能回头要打架瞪眼睛,那火一发起来谁挡得住。
这位校长躺在床上有火要泄,人体的督脉是阳气汇聚的地方,补阳要从这儿补;泻热也要从这儿泻。别的手法不用,用雀灼方法,这就没有两轻一重,叫“下下间下”,这是技巧,这个可以不要学,技巧要求高:啪,火下去要灼到他的皮肤,但是还不能起水泡。灼到皮肤,烫的,啪,啊啊叫的;让其叫唤了将近20分钟,浑身起汗,灸好起来后眼睛也亮了,气儿也顺了。因为这位校长自己调整不好心态,是心态失调,然后气才失调,没办法,现在办学校的压力也很大。
06
—
艾灸的灸后感
刚才讲的案例就是身体有燥热之人,先泻,最后还要补一下气的,不能光泻不补。那么从艾条灸法中,就是雀灼,使劲刺激为泻,温和地熏补为补。尤其是补法,身体寒的人没感觉不要着急,温温地熏,没有之前说的灸感也不要着急,一般身体寒的人什么时间会动了,灸的量到了,“寒冰”自然就会化。
刚才讲了三时灸感,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但不是决定性的。在他身上可能一灸第二时灸感马上就出现了,没有经历到热气寻经就会感觉,一下子就麻掉了,一会会就沉掉了,或者会发生疼痛;也有的一上灸火,就会感觉后背冒凉气。所以说三时灸感是个普遍性的规律,是近期一些艾灸专家们总结的经验,就是一种经验。
当这些灸感在自己身上只要用艾灸去灸,都会出现的,这就把三时灸感叫做灸时感,就是在施灸的过程中的感觉。还一种是灸后感。灸后起痘痘,算是一种灸后感。当施灸完毕以后,还会带着这种灸感的信息回家,有人灸完以后没反应,回到家后不得了了,反应很大,或者在路上这两条腿很沉,上车得搬着上去样子。这虽然夸张一点,但是真是这样的,或在家里冒凉气。就像上期说的有一个回家后连拉带吐就是叫做灸后感。
但如果天天灸,坚持一段时间灸后,当正气真正的平均上升后,这些现象就慢慢地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感觉到就是自在、有力气、很舒服。生病就是痛苦;病好了就是舒服。在艾灸的过程中,一种灸的方法适不适合自己,感受一下就知道了。一灸自己感觉很舒服,很放松,灸完以后感觉到这病的地方已经得到缓解,这就是效果!
07
—
老年人尿频长灸中极穴
老年人阳气不足,最容易发生的问题,也是最常见的问题,甭管男的女的,就是尿频。尿频就是肾阳之气大衰,肾气不足。不足就得调控水道,水性其寒,太寒了就往下走,控制不住它。就得用到艾灸文化,掌握了艾灸,试一试坚持灸一段时间都能改善过来。
既然能改善,就是灸中极穴。中极穴也称它为大丹田,在肚脐下4寸,耻骨联合上一点点的位置上。这穴很重要,它统治所有生殖泌尿系统的疾病;太重要了,要想长寿,就这个地方一定要暖。说有尿频,走在马路上就不行了,就找厕所,很多老年人,没有厕所,没办法,就地解决了。所以很多人等到老了,就知道这痛苦了。中极穴一定要记住,要多灸灸,灸少了没有用。每次灸中极穴不能少于20分钟,甚至到30分钟才有效,如果回去用的像小手指的艾条来灸,建议可以把外面的纸皮撕掉以后,用两到三根一起来悬灸,才会有效果。
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用艾草进行灸疗,起源于中国,是非常古老的养生保健方法。在古代,民间就有家有艾火不求医的说法。一旋、二定、三灼、四摆,灸出健康来。
下期预告: 以久火来扶阳,对于普通人日常保健而言,可以认准四个穴位。 范长伟:第一个大穴就是关元穴,第二个大穴就是命门穴,第三个大穴就是中脘穴,第四个大穴就是足三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