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同学会--有精度的生命2[文学体验]
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不仅无收益也没有效率的事情。
05
—
文学的价值=体验生活
像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里头写云彩的变化就用了好几页,觉得这东西有价值吗?说半天不就是天上有朵云吗?但是文学的价值恰恰在于将一个可以压缩到最低的信息,却丰富到最大极限,给一个高画质的、高精确度、高保真的世界。
这个时候才发现文学并没有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但仿佛表达出来的就好像是一个更真实的世界。吴老师参加一个活动讲“少年如何是未来”为主题的活动,其实可以有各种的表达方法,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这是一种表达很好了,这么说总比说:“小孩代表着未来”这样子表达更深刻。
吴老师也突然想到了萧伯纳的一段话,他也是在表达少年对于未来是如何重要,他是在二战时候一个演讲里头这样讲:“说我之所以憎恨这场战争,不是因为无数古老的建筑已经坍塌,不是因为我们一个又一个的亲人倒在血泊当中,而是因为这些倒在血泊中的人当中还有许多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当中或许有哪一个就是未来的莎士比亚、未来的牛顿、未来的爱因斯坦或者未来的萧伯纳。”
竟然如此吹吹自己:))主要是萧伯纳比较幽默,他就这一段话表达的好像没有信息增量,但是他有体验增量。文学就是让你的生活变得有体验增量。所以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说白了一要生存、二要体验。生活不是用来思考的,也不是用来判断,是用来体验的。
06
—
AI的意义传输
现在的语文学习任重而道远,它事关我们的生存能力,事关我们的生活品质。它是一方面让我们的受体变得发达,我们能借助于目前的意义传输,也就是说信号传输技术或者是物质传输技术已经给我们解决得非常好了。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是在解决各种传输的问题:第一次蒸汽机解决了物质的传输,第二是电气革命解决了能量的传输,第三次工业革命解决了信息的自由传输。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据说是要解决意义(意思)的自由传输就是智能。
说机器人很有智能,还是说它是智能机器,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智能洗衣机,这差别在哪里?就是AI他明白了“意义”。就是人跟AI之间的传输的“带宽是足够”,人能够跟AI在"意义"上进行互动,这就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挑战。技术已经很发达了,信息和意义也都很强大了,中间的管道也都有了,传过来如果您受不了,受体不接受,那就无语了!也就是“虚不受补”就很可怜了!
07
—
生活体验的密度
就好像一瓶最好的08年茅台准备上来了,你喝不出来,没喝过不觉得,所以“因缘和合”,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自己作为自身的受体,是否能够有充分的生命密度。梁冬老师一直有个观点就是生活的质量等于生活的长度X宽度X厚度以及密度的乘积。“长X宽X高”都知道它是体积,物理上密度是意义的密度、体验的密度。之所以人可以在方寸之间感受宇宙变化、大千世界,是因为人本身拥有一颗能够感受宇宙大千变化世界的“心”,这个心是加引号的,这是对于密度的感知。
一方面要有感知能力,就是作为受体要足够的精微;另一方面还要创造出价值。一样东西值得买或者不值得买,过去基本上是:“我们都知道价格,但是我们不知道价值”。后来渐渐的就知道价值了,这个东西15块钱,那个东西150块钱功能上是一样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个150的,是因为那前面那个太难看了,看到它很不舒服,它影响生活品质等等,所以就宁可花十倍的价钱不要去买那个东西,而买这个东西不是为了附庸风雅,是因为它那实实在在的给自己创造价值。
只不过以前自己没有这个受体,自己是不知道的,它在那散发着可能的体验,但是以前自己感受不到,而如果今天感受到了的话,说明自己有这个受体的话,当然要选择这样的东西。刚讲到这个受体的提升,就是指自我对自己要求的提升,都是对作为受体角色而讲的。
08
—
产能过剩就是产能不足
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就是现在还有另外相反的情况,就是有很多的消费者自己受体能力很强了,但是供给者自己的能力没上去,供给者自己的品位没上去,所以他没有办法能够创造出真正消费者所要的价值。发现有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人都在抱怨竞争很激烈,但是又发现很多的消费者需求其实没有得到满足,原因是以前的消费者受到的刺激不高,选择余地不多的时候,他的品味不够好,但是现在各个领域的人都在加强刺激。目前消费者的综合体验度其实在提升的,但是某一些领域里面供给是不够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大部分人都已经去过很好的咖啡馆了,所以很多人对空间的体验感是很强的,换个场景,以前进普通医院或者诊所觉得很拥挤,就苦苦接受也就算了,到了现在很多人去医院就完全不能接受了,就觉得医院这地方太糟糕了体验太差,因为已经体验过最好的咖啡馆和酒店的空间感受了。所以对于一个医院来说(梁老师目前在做的事情),除了要提供好的治疗手段之外,还要把整个医院的用户体验包括空间、味道的感受都要提升,起码能做到跟普通的咖啡馆和酒店的空间要求差不多。这其实是一个对于提供者来说很重要的一个挑战。
就是说提供者没有意识到消费者受体在各种体验提升的过程当中,对供给者是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就是说所谓产能过剩,它的背后其实是产能不足,就是已经悄悄升级的消费者(这个升级往往不是自己造成的,是别的行业的人)和大量始终在“留级而不自知”的供给者之间的矛盾。
09
—
写代码 VS. 写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面对的一个状况,当然一般说的是产品领域,其实内容领域也出现这种状况。发现最近的写作班挺流行的,某商学院搞一写作班3000多人来报名。发现写代码的人比写好文字的人还容易找到一点,很多科技公司都发现了这个情况。写代码是一个可编码的东西,就是代码本身就是编码;但是写作常常是不可编码的,写作要表达的是一些不可编码的东西。能够被编码的信息,它往往不是写作的核心东西。
说“诗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那种东西。”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最精髓的东西给弄没了的那个东西,那就诗。再讲个经常讲的例子,就是张爱玲的那段划火柴的话。“划火柴”这件事是一个可编码的很清楚,但是要把划火柴的这个动作以及划火柴人的那种心境表达出来,这却是很难用特别明确的东西来编码。文学就是一种将不可编码的内容,借助于文字来触达、引领、催化那种不可编码的体验,划火柴它就变成:“黑暗中划燃了一根火柴,那橙红色的三角小旗摇曳在它自己的风里,慢慢的燃尽旗杆归于寂灭。”划火柴是这样一个简单过程,但是大量的感受是很容易给漏掉的。
写作班里主要的不是教你如何写划火柴,是帮你写划火柴后面的那段话,那个东西太难了。所有的这些文字表面上都在借一件事情、一个动作,其实都在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感叹,如果你自己对自己人生没这个感叹,你就不会去这样去思考。然而看看自己有问题,有时候有感叹,自己又写不出来,这好苦的啊!
或许当前自己也只能是这样一种多为感叹的状态,所以年轻人还是要多唱几首流行歌曲,歌词还是很能表达自己的感叹。“想要说的还很多,想把它写成歌,让它淡淡的和着,静静的唱着。。。”说这个人"老了心有不甘",这是种可编码信息,每个人都会有的,但是该怎么文学化表达,能够用另外一种意象来表达:“你我各坐一端,看大河弯弯,嬉皮笑脸说着人生的难。”哈哈:))吴老师和梁老师在PK李宗盛歌词。
所以一方面说的是在关于阅读、关于写作的方法和能力,另外一方面实际上是不断的去观察自己生活,感受自己生活的体验能力。这种能力其实也是各位中老年朋友最重要的资产,千万不要妄自菲薄,看到新经济的年轻人起来之后,感觉到仓狂而逃!
落荒而败其实不一定的,各位中老年朋友一定要树起自己的勇气和信心,知道自己有一笔很重要的财富,是因为过去的苦难带给你丰富的生活体验,而这种生活体验将会幻化成那一种价值,最重要的是这种价值可衡量。
关注“国学文化太美”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