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翔:特来电两层防护充电网可降低电动汽车烧车事故率

在2018年特来电的5300万笔订单中,特来电防护体系共防范了32万次不安全充电,避免烧车事故16起,降低事故发生率达65%。

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提升,新能源汽车质量安全成为行业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这其中,新能源汽车的起火、自燃等事件一直被认为是首要的安全问题。

10月9日,市场监督总局质量发展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补充通知》)规定:在中国市场销售或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如发生冒烟、起火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如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在事故发生后6小时内)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报告事故基本信息。

《补充通知》还要求,涉事厂家应保持车辆处于火灾事故救援后的状态,以便后续开展火灾原因分析和事故深度调查工作。

此次专门发布针对新能源汽车冒烟、起火相关的《补充通知》,足见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在众多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中,有很大比例是与新能源汽车充电相关的,也让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安全产生了疑问。

那么,如何能避免或减少新能源汽车因充电引发的自燃事件呢?

在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同期,EV世纪参与了组委会组织的“未来出行说”访谈,就新能源汽车充电安全问题专访了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

于德翔表示,近80%的新能源汽车事故都是发生在充电过程中或刚充完电的时候,而特来电的充电网通过两层防护,在充电过程中实现对电动汽车可预警、可监测、可控制、可追溯,可有效减少因充电而引发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

特来电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充电运营商,目前建有充电桩共23.6万根,其中公共充电桩占市场份额达23.6%-23.8%,充电量占到全国总充电量的40%,累计充电量已达到31亿度。

于德翔指出,很多人一直将特来电看成是充电桩公司,但其实特来电并不简单是做充电桩,而是运营充电网络。相比于只是单向操作,将充电插头接入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而言,充电网络是能与电动汽车进行双向数据深度交互的。

据于德翔介绍,之所以做充电网而不是单一充电桩主要是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决定的。由于中国用户不具备国外的充电条件,一般多是在上班的单位地点和下班回家后进行充电,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简单的充电桩无法实现电网峰谷负荷间的平衡,最终导致在某些特定时间段对电网造成超负荷状态。

而充电网则是能将新能源汽车、能源和用户需求相结合进行服务,协调车辆的充电需求与电网峰谷的变化,为用户选择价格较低的时段充电,而在用电高峰时期可将车上剩余电量回馈给电网。

同时,充电网的建立还能有效减少新能源汽车燃烧的问题。

据于德翔介绍,80%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是在充电中或充满电后一小时发生的。对此,特来电在今年5月11日发布了“面向新能源汽车安全的充电网两层防护技术”。

在特来电的充电网双层防护中,第一层“CMS主动防护层”包含充电电压不匹配、控制器通信故障、电池过温、电池低温、电池温度异常、电池过充、整包过压、数据不刷新等11种防护模型。第二层“大数据防护层”涵盖了电池寿命、动力电池不均衡性、电池安全、充电行为等8种防护模型。

用户的每一次充电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都会被上述19种模型计算分析,其中,异常的数据会产生报警。如果触发了主动防护的11种指标之一或者大数据的8种指标之一,则会被停止充电。

当某辆车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触发了主动防护导致充电停止,那么这个行为将会被通知用户、运维岗与安全岗,进行相关的检修检测。

通过两层防护体系,特来电可以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的可预测、可预警、可控制和可追溯。而基于海量充电数据可以建立起针对不同品牌车型、不同电池配置的车辆档案库,对车辆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前做出预警,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专业维修建议,为车辆修理和养护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据特来电大数据云平台统计,在2018年特来电的5300万笔订单中,特来电防护体系共防范了32万次不安全充电,安全防护比达0.6%,避免烧车事故16起,降低事故发生率达65%。目前,特来电所建的公共充电桩中80%已具备两层主动防护能力,其他早期建造的充电桩也将逐步改造。

目前,特来电在充电领域投资已超过50亿元,其中仅充电网的研发就达10.7亿元。在充电大数据方面,特来电拥有209万活跃用户,每天可获得5GB数据量,在全国建立92家公司,服务236个城市。

  

于德翔认为,充电运营商真正赚钱的地方将会是网上流动的数据、流动的客户。对于充电运营商来说,短期看充电桩的数量,中期是充电网的电量,未来是流量。

于德翔判断,未来能留下的充电运营商将只有3-5家,这3-5家运营商将分享1.5万-1.7万亿的充电市场。

图/文:段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