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司仪的异化及其他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昨天参加了朋友孩子的婚礼,婚礼很成功,尤其是对于这场婚礼的司仪很是欣赏,虽然是业余兼职帮忙,但是水平比专业的还要好。

我为什么说比专业的还要好呢?

除去嘴皮子利索,语言表达能力强之外,最主要的是这个司仪找准了自己的角色定位,那就是,这个婚礼现场,主角应该是新郎新娘。

大家肯定觉得这句好像是废话,实际上,我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的婚礼,能够定位准确的司仪少之又少。大多数司仪是例行公事般地进行各项程序,在此过程中,司仪们颇有些卖弄的味道,他们把那些也许用了无数遍的、放之各个婚礼现场都适用的精美的祝福词,在婚礼现场,都一股脑地倾泻了出来。

这,也应该叫做婚礼司仪的异化吧。

什么叫异化?哲学上的异化,指的是自己变得不是原来的模样了。

异化了的司仪主持下的婚礼,整个仪式下来,满脑子都是司仪那职业化的祝福词,此外几乎留不下多少印象。当然,不排除有些因为紧张腼腆不愿意或不善于当众表达的新郎新娘,但是,一个好的司仪,应该量身打造适合个性的婚礼程序。

昨天的婚礼,司仪在程序上可能不如有的婚礼那么完美全面(但是最重要的程序都有了),关键是,司仪把婚礼的舞台给了新郎新娘一大部分。其中有一个环节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让新娘和新郎互诉衷肠,一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各自有一大段面向对方的真情告白。

新娘子的告白从他们16年前作为高中同学开始(不是早恋),具体内容我没记下来,但是感觉就是娓娓道来,完全脱稿,饱含真情。

对了,有一句话我记住了——“没想到,16年后,隔壁班那个有些羞涩的大男孩,竟然成为了我的爱人。”

新郎新娘的这个真情告白,绝对是这次婚礼的一大亮点,让我们一起见证了一对新人情感的真挚,也重新感悟到了爱情的美好。看得出,两个人对这次婚礼也是用心做了准备。还有就是,通过这段表达,我们对于新娘新郎的落落大方也有了很深的印象。坐在我身边的朋友,在新娘子表白时,当场就竖起了大拇指,由衷说了一句——“这就是素质。”

结婚是人生大事,需要仪式感,所以,我们要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但是,我总觉得这个庄重的仪式还另有深意。当我们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被生活的日常磨损了那种当初的亲密,甚至在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中开始不相信爱情的时候,可以回忆起这场婚礼,或者定期打开婚礼的录像,看看自己当初郑重许下的诺言,回忆那些曾经美好的岁月,还有美好岁月里那些温馨的瞬间。

果真如此,这才不负一场盛大婚礼对于两个人今后共度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回到主题上来,正因为婚礼有这样的功能,所以,这注定了婚礼不能成为司仪的表演,无论他的表演是如何地流畅而精彩。那精彩毕竟是属于司仪的,新郎新娘需要的是自己的精彩。甚至,就像我们不需要那种像流水线制作出的千篇一律的物品一样,我们也需要一个有个性和特色的婚礼。

其实,作为一个老师,我说婚礼司仪问题的主要目的,除去婚礼本身,还想结合一个老师的课堂授课来说一下感悟。老师走上讲台,开始滔滔不绝,当我们沉浸在自己表演式的讲课中时,千万不要忘了,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无论我们讲得如何天花乱坠,学生的收获才是最重要的。

说完了老师,再说家长,其实家长犯的类似错误更多。当我们想让孩子改正错误的时候,我们的表现往往是自己讲一些自以为是的大道理,苦口婆心,诲人不倦。孩子到底是接受还是反对?是听进去了,还是逆反着?我们往往注意不到。

有一个名词,叫做“主动性纠错”,意思是说,当我们想让孩子改变的时候,家长要控制住自己想告诉孩子怎么做的冲动,要让孩子自己去认真想一想到底错在哪?到底如何去改?家长可以在一边加以诱导。这样发自孩子内心的纠错,才能让孩子真正改正缺点。

改正错误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主角是孩子,不能颠倒错位。这就如同婚礼上的司仪,颠倒了主次的婚礼,缺乏了灵气,也难以有真正能够打动人的细节。

适当退居幕后,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留出空间和舞台,让该表现的尽情展示风采。我们可以成为背景,可以做好铺垫,通过营造氛围让主角进入角色。无论如何,喧宾夺主的事情,无论对于司仪、老师还是家长,都是需要警惕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