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上皮瘤(毛母质瘤)超声诊断
又称毛母质瘤,是发生于皮肤真皮或皮下组织的良性肿瘤,来源毛囊的毛基质细胞。(毛囊由毛杆,毛凸,毛球,毛乳头,毛基质等部分组成) 1880年由Malhelbe报道并命名
目前还不清楚 有研究发现可能与18-三体综合征、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有关,也有学者认为局部刺激可能为本病诱因
流行病学
占皮肤良性肿瘤约1%; 婴儿到老年人均可发病; 20岁以内发病者占40-50%; 男女之比约为1/1.1-2 单发多见 多发者常伴有其他遗传性疾病
病理
大体:包膜完整,囊内钙化或呈豆腐渣样结构,质硬且脆。 镜下:实质可见嗜碱细胞(未成熟毛母质细胞)和影细胞(成熟已角化毛发细胞);间质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可见钙化、骨化及异物巨细胞反应。 瘤实质和间质可形成囊肿 影细胞是诊断毛母质瘤的必要条件 嗜碱细胞和影细胞的比例反映肿瘤所处的阶段,嗜碱细胞越多,肿瘤发生时间越短
钙化上皮瘤位置浅表,首选超声检查方法
探头频率10MHz以上,尽可能选择较高频率。将聚焦调至近场,对于突出于皮肤的结节涂厚层耦合剂以利于超声探测
皮肤表面不规则者可采用水浴法。
超声表现
钙化型:弧形钙化、点状钙化、斑片状钙化 无钙化性:实性肿块型、囊性肿块型
来源:无锡超声平台 无锡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昝星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