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举隅:顽痒湿疹,升阳散风则平

导读:升阳益胃汤是东垣名方,全方14味药,既有补药,又有风药,又有利湿、燥湿,理气诸味,应用范围一定很大。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汤文学

升阳益胃汤为《脾胃论》方,由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橘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组成。原治“脾胃气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等症。

综观全方,补中有散,发中有收,纵横开阖,升降气机。功能健脾益气,化湿升阳。凡劳伤脾胃,痰湿内蕴,谷气不盛,阳气下陷诸症,遵《内经》“劳者温之”,“陷者升之”之旨,授此方以治,验之皆效,兹举数例,以资印证。

顽痒湿疹,升阳散风则平

例二:吉XX,男,42岁,1983年7月2日初诊。

上肢肌肤及面颈项背患湿疹一月,叠治未效。初为红斑丘疹,继现水疱糜烂,渗液溱溱,喜热水烫洗,面㿠无华,形瘦神疲,纳呆脘胀,便溏不实,舌苔薄腻,脉细滑。

脾主四肢、肌肉,乃营卫泉源之地。脾胃虚弱,则肺气不充,卫外失固,外邪乘之,风湿热毒浸淫肌肤,痒疹乃起。治以调理脾胃,以充营卫;升阳散风,以达外邪,投升阳益胃汤加味:生黄芪、党参、茯苓各15克,胡黄连、陈皮各5克,白术、赤芍各10克,地肤子(包)30克,防风、柴胡、羌活、独活、生甘草各6克。

服上方五剂,瘙痒减,红斑丘疹隐退,肌肤渗液停止,糜烂疮面渐趋结痂。予原法续服十剂,诸症平息。

按:本例属中虚卫弱,外邪入侵,营卫失和为患,故选本方,取黄芪益肺气,固卫阳,御外邪;合异功散调脾胃,助化源,强营卫;配赤芍凉血调营,参入地肤子、胡黄连以清热燥湿;伍以防风、柴胡、羌独活以升阳散风除湿,鼓舞阳气上升。诸药合用,使伏郁之邪得以外达,邪去正复,营卫调和,顽痒湿疹消退。

(0)

相关推荐

  • 能治十几种疾病脾胃方,升阳益胃汤!

    曾经有一位网友患有肠易激综合征,咨询我,说吃过葛根芩连,半夏泻心,乌梅丸,时方痛泻要方效果不佳,也用过不少西药没有治疗好.我考虑脾胃多用李东垣方,因此推荐他选用升阳益胃汤试试,没想五剂以后效果大显,然 ...

  •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举隅:手足痿躄,调脾养胃可愈

    导读:升阳益胃汤是东垣名方,全方14味药,既有补药,又有风药,又有利湿.燥湿,理气诸味,应用范围一定很大.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汤文学 升阳益胃汤为<脾胃论>方,由黄芪.半夏.人 ...

  •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举隅:气虚眩晕,益气升阳即安

    导读:升阳益胃汤是东垣名方,全方14味药,既有补药,又有风药,又有利湿.燥湿,理气诸味,应用范围一定很大.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汤文学 升阳益胃汤为<脾胃论>方,由黄芪.半夏.人 ...

  •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举隅:产妇缺乳,资助化源能充

    导读:升阳益胃汤是东垣名方,全方14味药,既有补药,又有风药,又有利湿.燥湿,理气诸味,应用范围一定很大.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汤文学 升阳益胃汤为<脾胃论>方,由黄芪.半夏.人 ...

  •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举隅:脾虚飱泄,健脾升清得止

    导读:升阳益胃汤是东垣名方,全方14味药,既有补药,又有风药,又有利湿.燥湿,理气诸味,应用范围一定很大.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汤文学 升阳益胃汤为<脾胃论>方,由黄芪.半夏.人 ...

  • 经方临床应用举隅

    [ 大黄牡丹汤 ] 组成:大黄四两(12g)牡丹皮一两(3g)桃仁五十个(9g)冬瓜仁半升(30g) 芒硝三合熔化(9g) 用法: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适应症:肠痈初 ...

  • “菀陈则除之”临床应用举隅 【消化内科讨论版】

    "菀陈则除之"是用针治疗疾病的原则之一,其原文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菀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在<针灸甲乙经 ...

  • 桂枝汤妇科临床应用举隅 – 经方派

    作者/李耀清 桂枝汤为<伤寒杂病论>第一方,由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组成,具有调和营卫.调和阴阳.调理脾胃之作用.调和营卫,发汗而又止 ...

  • 温经汤临床应用举隅 – 经方派

    作者/毛科明 温经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 原文主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及" ...

  • 经方组合的解读与临床运用举隅(四):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班授课稿             第一:"方.证对应"是学习经方的入门之阶,"方.证.病机对应",才是运用和拓展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