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 郑晓华:【小时候的味道】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小时候的味道
文/郑晓华
有人曾说过:味蕾深处是故乡。我的故乡位于沋河水库的上游,秦岭脚下,村东边有一条从秦岭流下的清水河,村西边有一条从半塬上流下的稠水河,她们交汇在沋河水库上游,形成清沌分明的景观。这一方独特的水土形成了故乡独特的美食味道。
小时候,村里每逢有喜事,各家根据亲疏或家里的经济情况行5角或1元的人情,当然还有人行1角或2角的,但到吃席的饭点,有的甚至全家都会去吃喜宴。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月,人们的肚子里总是长期缺少油水,难得的一次补给机会,有人明知家里去的人已经够了,但美食的诱惑还是大过了颜面,硬着头皮去吃席。村里过事讲究一盘端的九碗席,有荤素两种,其中的素九碗席,也叫油炸豆腐席,最具特色的主打菜品是:油炸豆腐,放两小碗,对面放。具体做法是:将少量被炸成金黄色油炸豆腐切成细条,大多数的白菜也切成细条,外加一些粉条,用肉汤烩制,属于简单烩菜类的。席上有一种最好吃的吃法叫油炸豆腐浇捞饭(米饭)。帮忙的人一声吆喝:盘来了,让让,油洒身上啦!盘上桌,大家迫不及待将手中早已准备好的筷子,第一时间一齐伸向油炸豆腐,离的远的甚至还会站起来,夹一筷子放在大米饭上,下手不能过狠,保证每人都能夹到,手快的人再倒一点汤汁,(类似于现在的盖浇饭)第一口吃下去,久围的油香激活了每一个味蕾,香味在嘴里回荡,陶醉其中,在味觉的记忆中,会保存很长时间的!在下一个宴席来临之前,整天吃着粗粮的日子里,人们会独自反复回味或相互交流上次吃宴席的感受。
当年,老家村里有一位婶婶,平时干活性格木纳缓慢,但在当时确是会吃席的一位高手。一小黑碗米饭,快速的夹一些油炸豆腐,浇点汤汁,只见她嘴不离碗边,极为快速地转一圈,碗就见底了,捞饭,菜,汤瞬间一起没了!和她坐一桌的人,都想亲眼目睹,或再次目睹验证,因此大家忙着吃着自己碗里的饭,还要不时用余光瞟一眼她,每每都被惊到了!等她已经吃完第二碗时,有吃饭慢的人第一碗还没吃完。大家都看着她,学着她,可就是没人学得来,要么被呛着,要么被噎着了,最终都放弃了,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吃。大家在一起只要提到吃席的事,都在津津乐道地谈论她,她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也因此在周围十里八村很有名!特别是亲眼见过她吃席的人,还要形象的比划一下,每当这时,我总用嘲笑的眼光看着他们,你们也只有比划的速度能赶上她!
有本书上说过:喜欢某种食物,和过去的经验有关系。比如小时候吃过却没有吃够的东西等,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我,仿佛想吃却没有吃够的东西太多。小时候我的理想之一就是等条件允许了,我要天天顿顿都吃油炸豆腐浇捞饭!可我姐和我不一样,她的理想是吃遍所有的罐头,罐头是她小时候的最爱!有一次,和父母谈起小时候的一些事情,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理想,我很自信的认为现在实现的条件已经成熟。我在脑海中时常反复回忆小时候的味道,并不断的摸索着去做,每次做很多,害怕错过了最类似的一次味道,可怎么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一次也没有!
每个人的味蕾都是有记忆的。小时候美味的油炸豆腐浇捞饭,清晰地印记着故乡的味道。虽然故乡离我渐渐远去,却依然深深的烙印在我记忆里。偶尔想起,尽是亲切和快乐。有人说: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我真的高度认同!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郑晓华,陕西临渭区人,中学化学高级教师,陕西师大教育硕士,西安市东元路学校在职教师。曾在网络上发表过:《山之缘》《水中缘》《书无缘》《古镇风情》。一直从事初三化学教学二十多年,喜欢旅游、读书的一位理科女。
往期推荐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