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西山:人文遗迹之——乳泉,你知道谁起的名?谁砌的井?
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为你讲述浔州府桂平城西山过去的美景故事!
山山水水,自有诗意;
山山水水,即是风景!
古人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就是说,一处山水,有没有名,不在于他的高矮,深浅,而在于他的内涵!山水的内涵是什么,不是说风景秀丽,山青水秀就可以了,而是要有一定历史与人文,有了历史人文的衬托,这山水才有意境,才能让人有向往的念头。
桂平西山,就是这么一座山。偏于一隅,名声不是很响,了解的人不多,但,这座山对于桂平,对于古浔州,却是有着重要的联系!毕竟,这座山,见证着桂平城的千年风雨,见证着桂平的前世与今生。
现在的桂平西山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宣传在外。林,石,茶,佛,今天就不说了,就说这泉。因为地处亚热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所以山中泉眼很多,分布在各处,而且常年不枯。但西山之上最有名的,非乳泉莫属了!
乳泉的得名,就是因为他会“喷乳”,所谓的“喷乳”,这并不是说这泉真的会喷乳液,而是对一种自然现象的最直观形象比喻。这种现象并不多见,要在地理环境,地质结构,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相结合下,突然产生大量微小气泡聚集上涌,白白的一片,似“乳”,所以得名。
乳泉所在这一片区域,正是西山风景精华之一,泉边有两处大的石刻,一是石刻,就在泉边大石头上!二是刻石,就是泉井台阶上,有一块石碑。“乳泉”二字,十分醒目。不过,论起历史来,这两处“乳泉”石刻,最早,最原始的,是大石头上的这处。而上面石碑处的,则是后来增加的。
那么,这个泉井是谁砌的?这现象是谁发现的呢?这乳泉的名字,又是谁起的呢?
这就得提到一个人——胡南藩!胡南藩是谁?他就是西山乳泉石刻的落款的那个人!他具体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说起来,那就是有故事可以讲了!因为,这个人对于西山历史,对于桂平历史,对于浔州历史,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
胡南藩,乾隆十七年~二十六年(1752~1761)在桂平任浔州知府,按《浔州府志》记载,他算是比较久的一任知府了,清一代,就只有两任浔州知府任期为九年,他是其中之一。
在桂平的九年,胡知府为浔州府城建设做了很多,同时,因为他的施政,给当时的浔州人民带来了很多的福祉。桂平本地史书中对他的评价很高,可以说是“循良之最”。
《浔州府志》·胡南藩
他之所有这么多的作为了,除了个人修养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正处于盛世,百业俱兴,人们丰衣足食,衣食无忧,所以才会兴起建设之风。如桂平城区的大规模修缮,扩修,四穿楼一带商业繁盛,小南门外的浔阳楼风景可叹,西街一带商埠码头繁荣等等!还有城里城外的各式亭庙,点缀着桂平城的欣欣向荣!更是开创了清代第一本《浔州府志》的编修,这些都是胡南藩在浔州知府任上的作为。
同时,也是他,对西山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开发建设。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盛世下的社会繁荣,桂平西山上的寺院香火渐旺,受到关注渐多,时任知府胡南藩更是大动土木,捐资助建,住持简堂和尚率众重扩修筑了龙华寺以及寺院周边的人文景观。扩建后的龙华寺分3进。前座供四大金刚,中座依崖而建,挺拔高耸, 为文昌阁;后座供观音并十八罗汉。法相栩栩如生,是当时县内最雄伟堂煌的一座寺庙。这也奠定了现在龙华寺的地位与基础,龙华佛光也由此开始远扬。
可以说,就是他,引领了桂平,浔州在封建社会里新一轮的繁荣,不说是最高峰,也差不多是个高峰了。
除了龙华寺,胡知府对西山的人文进还行了更深的疏理,在龙华寺边有个泉,当时叫做“刘公泉”,此“刘公”又是何人?他是康熙初年间的浔州知府——刘浩。
刘浩的家世是非凡的,辽东人,其父刘武元,是汉军镶红旗人,曾为清朝打过江山的。其兄为二等男爵,其在康熙初年为浔州知府。就在那个时候,闻名于史“三藩作乱”发生了,镇广西的孙延龄反叛清朝,其部侯德成攻打浔州,平南城,桂平城全陷,时任浔州知府刘浩,及其四子中枢、中梁、中柱、中楫在桂平城陷后尽数被杀!就以当时阵营来说,他是清廷的忠烈之士,后朝廷追赠太仆卿。
这口龙华寺边的泉眼,就是他在任期间,开发砌井的。早在顺治年间,西山的李公祠得到了重建,西山依然有香火,多少有些建设,也许,当初太平之日,刘浩在游山之余,看到此岩下泉眼,于是开发成井,后人为纪念他,就把这口井称为“刘公井”。
“石穴宽三尺,深二尺许,泉出其中,澄清不溢不竭,味可淡而甘”,这就是乳泉最初的模样!
随着康乾盛世的开始,政通人和,西山就迎来了一个繁盛时期,胡知府游西山之余,对这方山水有了更多的情怀!也许是想着造福一方,就有了在西山大建土木的念头。
为何胡知府会对西山这么上心?那是因为“西山”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胡知府来自文风深厚的江西,也游历过很多地方,在他的阅历里,见识过很多“西山”,他曾写有一篇《游思陵山记》,并记在《浔州府志》中,讲出了桂平这座西山与北京西山,南昌西山,等各处西山的区别,这也是桂平西山后来列入全国七大西山的最重要记录。
已过知天命的年龄的他,在桂平常游西山过程中,多少有些思昔感怀,想起当年所游历的各处西山,想起自己的人生,不由得想从桂平西山中寻找点寄托,于是着力建设西山。
也因为建设西山,他常常在在龙华寺驻足,刘公泉饮茶,胡知府也就意外的发现了这泉水“喷乳”的奇观。于是也就有了“乳泉”之名。为了给这泉留下一个永久的名声,胡知府大笔一挥,“乳泉”二字,也就流传下来了。
根据“突然产生大量微小气泡聚集上涌,白白的一片,似乳”,这种泉水上涌的自然现象,并取雅名“乳泉”,这也反应出胡知府的学识与阅历。要知道,史书中对他的个人文学修养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胡南藩出生于江西南康府星子县,字楚雄,号植堂,世居长冈垄,这江西之地地处江南,文风浓郁,历史上就是才子频出的地方,好学子弟多,家家以读书为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读书人多,虽说是四书五经,八股文,但那个时代就是那样。就以清代中期为例,江西各府中进士科举的比例都是很高的,100个人里出5个进士都是很正常的,这也一点不夸张。
在这样的文风兴盛的氛围之下,胡南藩也是好读书,博览坟典,虽说13才入学,但15岁时,已经是补廪了,这“补廪”是在明清科举初级考试中,经过岁,科两次考后,众秀才中的一等者了。“补廪”这一步,那已经是吃“国家粮”了,由朝廷每月发放“廪食”,补贴生活,差不多是领工资的意思了吧。当然,这只是初级考试,还没有达到做官的资格,但,有了考官的资格。
到了雍正元年(1723年 ),他参加了正式考试,迎来了天下读书人人生中重要的考试,即乡试,并中举,在全省(江西)会考中脱颖而出,成为很小那一部分优胜者,得到了去京师参加会考的机会。
雍正二年(1724年 ),他去了京师(现北京)参加了会试,这就是科举中的中央考试,是全国各地名次前列的读书人的考试,会试后成为了贡士。这已经是取得了殿试的资格了!
按制度,在会试之后,要间隔两个月才能开始殿试,所以,应该就是这个时候,他在京师停留,有时间游遍京师,看到了京师的西山,并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最后,京师中的等待,没有白费,他成为当年殿试中榜的二十七人之一,晋身进士之列。
雍正二年胡南藩中了进士以后,并没有立即授官,至少现在也没有找到资料,但按照清代的科举制度,特别是清中期以前,参加殿试后中进士的人,除了状元可以直接授官外,其他人还要进行一个授进士仪式,那时叫传胪大典。说白了,也指由举行皇帝主持的公布进士名单的大典,是一种仪式。等于张榜天下,说:今年,这些人录为进士了!
在这批人当中,也分三六九等,从历史资料看,胡南藩肯定不是当年的前十名。如果是这样,他就会进入一个叫“常馆”部门进行为期三年学习,通俗的讲,就是官员培训,肆业后再进行授官!从胡南藩的经历来说,也应该是这样的,因为他雍正二年中进士,直到雍正六年,才正式授山西临晋县知县,中间正好间隔三四年,十分符合这种制度。
从此,他正式走上的仕途,最初为官,知山西临晋县,应是正七品官。
清·山西《临晋县志》
胡南藩初当县官,在山西临晋县任职三年,也还是积下好名声的,最起码在在《临晋县志》中,有关他的记载就有几处,如“声施不烂而政无苛挠,人和事理”。
这话什么意思,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解读不了,从字面上看,不说有多大政绩,那起码也不是差评!因为清初百十年间,临晋县曾有几十位知县,但全志书中,反复能提到的,也就三五个,胡南藩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是差评,反复提出是浪费篇幅,这不是古人修志的习惯。
《临晋县志》中,职官卷中有循吏传,首先提出的两个有“循良”定义的知县,胡南藩是其中一个,“循良”这个词是褒义词,好的意思。那说明胡南藩第一次出任知县,还是比较成功的。而志书中,还几次提到的他的诗文,那么,这肯定有好官声的官员,才能留下诗文传颂的!
在雍正九年,胡南藩卸临晋知县任,之后从雍正九年到乾隆三年(1731~1736年),就不知到哪任官去了!最大可能是回家了,至于为什么回家,那可能也是和清代的官员制度有关!当然,至于是什么事,这里就不好说了,毕竟没什么记载。
胡南藩再次出现在史书中,是乾隆三年(1738年),到四川彭县任知县。在任两年,乾隆五年七月卸任。《彭县志》载:“为政公明,添建仓库,劝捐社谷,士民爱戴。”这也是重视民生,重视民间疾苦的举措,也是值得称道的一任地方父母官!
之后,他去了广西的养利州为官,时间大概在乾隆六年到十二年共六年时间。这是一个边境县了,正是这六年时间,作为一任养利州流官,他了解了广西,以及广西的民族特性。此后,他就一直在广西为官了。不过养利州的历史资料,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没有找到更多,所以也不能追寻他在养利州的过往!
但按照他前十余做官的官声看,相信,他也是能得到当地人的称赞的。
到乾隆十二年,他又调任隆安知县。任期四年,此时,算起,他也是不惑之年的人了。十余年的官宦仕途生涯,他也应是一如既往,虽然在《隆安县志》没有很多关于他的的记录。但他的职官品级应该有了升迁。从最初的正七品临晋县知县,到隆安县知县,应已经是有所上升了,正五品?
无论怎么样,相信,他的为官之道,他的官品,官声,一定也会受到上官的重视,于是,到了乾隆十七年,他就迎来了仕途中的一个新高度,知浔州府!
在浔州知府任上九年,他依然心系民生,倡修建学宫、书院、道路、桥梁,也写下很多书稿。喜与文士唱和。在桂平史籍中,就收录有他的很多佳作,或诗,或记,或考,更是为桂平,为浔州留下一本本地历史巨著,五十二卷的《浔州府志》。
从知县,知州到知府,他用了十余年,不知道这是快还是慢,但,对于个人来说,这也是一种肯定!虽不是飞黄腾达,那也是稳步向上,这不正就是“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为官之道吗?试想,“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也是很多人对清代知府的认知,有多少官员是可以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呢?
胡南藩就做到了!毕竟,从最初的山西临晋,四川彭县,到后来的广西浔州府,各地史书中对他无一不是称赞之词!正是人生功过,全由历史评说!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胡南藩卸任浔州知府,应该离开仕途了,毕竟此时,他也接近花甲之年了,而且他的祖籍地的《南康府志》中,对他官途的引述,也只到浔州知府为止,也许,离开广西后,他就回到了江西南康府星子县老家,过起了养老生活,颐养天年之时,写文出书,感慨人生。
西山依旧,乳泉依然,虽然有所改变,但,他们的历史就在那里!历史对胡南藩的描述,也就是只言片语,但,他却给——桂平,留下了一座龙华佛寺的根基,一口传奇的乳泉井,一部本地的历史地志。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