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人”是中国本土古人类,是从中国南方迁徙到古许昌地区的
“许昌人”是中国本土古人类,是从中国南方迁徙到古许昌地区的
文|黄饮冰
近期,一篇关于“许昌人”的报道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许昌人”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早期不同种人类之间的生育隔离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种人类不可能产生后代”并不适用早期人类,也就是说,以“能够产生后代作为判断是否是同种人类”的观点,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既然不同种人类可以融合,那么在融合的过程中就有基因遗失,用基因研究人类的起源,就不能反应人类起源的全貌。基因学说认为只有一种人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或是不全面的。“许昌人”的出现,如其说挑战非洲起源说,不如说是破除了对基因的迷信。
对于“许昌人”有两个结论引起了我的关注,一是10万年前生活于中国境内的“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境内的古老人类与欧洲的尼安德特人的后代。二是对于中国古老人类如何与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杂交的原因,认为是“许昌人之前,东亚大陆极度寒冷,许昌人先辈向气候温和的欧洲迁移,同早期尼安德特人相遇、杂交。距今12.8万年至7.4万年间,气候转暖,这批古人类重返家园。”。这两个观点值得商榷。
一、“许昌人之前,东亚大陆极度寒冷,许昌人先辈向气候温和的欧洲迁移,同早期尼安德特人相遇、杂交。距今12.8万年至7.4万年间,气候转暖,这批古人类重返家园。”的解释是错误的
上图是第四纪欧洲和亚洲(中国)的冰期和间冰期(温暖期)的对照表。
从对照表可以看到,在第四纪,中国经历了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欧洲经历了五次冰期和四次间冰期。在世界范围看,欧洲在距今130万年到150万年之间就已经发生了一次冰期,这个时候中国还没有进入冰期,气候比欧洲温暖,欧洲的第一次冰期可以称之为提前冰期。在欧洲进入提前冰期的时候,中国还处在温暖期。这就说明欧洲进入冰期,中国不一定就进入冰期。从第四纪的四次冰期来看,中国进入了冰期,欧洲几乎是同时就进入了冰期。中国和欧洲可能有进入冰期的时间先后关系,但是欧洲进入冰期,中国不一定进入冰期;只要中国进入冰期,欧洲随后也会进入冰期。
距今24万年到7万年,是第四纪的最后一个温暖期。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和东亚北部的“许昌人”都是在这个温暖期内出现的。所以这个时代大背景是一定要注意的。
我们也知道,在冰期内有小间冰期,在间冰期内也有小冰期。那么有没有可能在距今24万年到7万年的这个间冰期内,存在东亚进入到了小冰期而欧洲还是处于温暖期(间冰期)的情况呢?我的回答是没有这种可能。
什么样的可能有呢?就是东亚先进入小冰期而欧洲后进入小冰期,但绝无可能东亚进入了小冰期和欧洲不跟着进入小冰期。
地球从距今13000年后就进入了温暖期(间冰期)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在目前的这个间冰期内,也经历过多次冰期。如距今5600年到5300年之间就是一个小冰期。最近的一次小冰期大约15世纪初开始,全球进入一个小冰期,这次小冰期结束于20世纪初期。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依然可以感受到这次小冰期的余威,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我们冬天要烤火,还可以在厚厚的冰层上玩耍。
这次小冰期就是中国开始的早,在中国于北宋就开始寒冷的时候,欧洲还处于中世纪暖期。大约公元1200年后,欧洲就进入了本次小冰期,接着在大约在15世纪全球进入了这次小冰期。
那么这次小冰期的影响怎么样呢?小冰期带来的就是极度干冷的气候,引起的是寒冻和饥荒。距今1200年后,在欧洲大陆,恶劣天气出现的频率也逐渐升高,农作收成及渔获量皆明显下降。欧洲北大西洋沿岸频频遭受风暴侵袭,海岸受到侵蚀而且洪水不断发生。13世纪后叶及14世纪前叶,饥荒更是频频发生。此后欧洲气候一直处于偏冷的状态,在16世纪虽有回升的迹象,但是到了17世纪,气温又明显下降,低温状态维持到19世纪中叶。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饥荒中丧生。
那么在这次小冰期内,中国人不向南迁而是北迁到欧洲的话,欧洲同样会进入这次小冰期。中国人进入欧洲等待他们的就是接着享受小冰期的摧残,与欧洲人一起进入寒冻和饥荒。
我说过,无论在冰期或者是小冰期,引起的是人口南下运动,而不会是北迁运动。只有是在间冰期(温暖期),引起的才是人口北迁运动。所以即便是在许昌人之前,东亚大陆极度寒冷,许昌人也不会向北而进入欧洲,只会向南而进入中国南方。北宋变成南宋,是因为北方的金国人把中国北部占领了,但是与当时的气温下降是有紧密的联系的。降温引起的是金人南下到华北和河南,那么位于华北和河南的北宋的选择就是南下到江南。
用气温下降导致许昌人迁徙到欧洲而与尼安德特人杂交来解释“许昌人”身上的尼安德特人的特征,是没有道理的。
那么在冰期欧洲人会不会南下到中国呢?不会,因为欧洲人在冰期南下,到的是西亚、南亚和非洲。他们到中国,遇到的是寒冷的中亚和西伯利亚。
为什么我总在说,在古人类没有足够的智力前,每次间冰期到来,中国北部的人口会进入欧洲呢?原因就是在间冰期西伯利亚也是寒冷的,但他们在西伯利亚会感受到来自欧洲的暖风,所以他们是在西伯利亚向西走而不会向东走。
冰期和间冰期起作用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引起温变并通过温变影响地球水环境的变化和直接对植物施加作用,从而引起生态环境变化。温变作用于人,就是引起人群的整体性的南北运动,这种南北运动实际就是古人类对温变作出的适应性反应。温变作用于地球水循环和植物,导致的就是地球生态生态环境的巨变,这种生态环境的变化决定着古人类的食物资源的丰歉。这些我结合青藏高原的隆起已经讲得很多了。
这里就给出一个史前的基本结论:在古人类的智力发展到现代人类的智力水平之前,古人类的迁移基本上是对地球环境变化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地球环境变化包括地球温度变化、地球水环境变化和地球地理环境变化等,总导演是地球温度变化。在温暖期,东亚北部人口会迁徙到欧洲,但欧洲人口不会迁徙到东亚。在冰期,东亚人口会南下到中国南部而不会迁徙到欧洲,而欧洲人口南下到的是西亚、南亚或者是非洲而不会是东亚。在现代人出现前,不要幻想古人类有返回家乡的理念,他们是随遇而迁,从中国进入欧洲的古人类不会记得要返回中国。家乡记忆是现代人的事情。
所以,认为是“许昌人之前,东亚大陆极度寒冷,许昌人先辈向气候温和的欧洲迁移,同早期尼安德特人相遇、杂交。距今12.8万年至7.4万年间,气候转暖,这批古人类重返家园。”的说法就有问题。在东亚大陆极度寒冷的时候,欧洲有可能温暖,但是欧洲的温暖保持不了多久就一定会进入极度寒冷。古人类因为东亚极度寒冷而进入到欧洲,等待他们的同样是寒冷。这种迁徙对于古人类是没有意义的,这种迁徙是自找灭亡的迁徙。
“许昌人”是中国古人类的后代,但不可能是中国古人类和欧洲古人类杂交的后代。
二、北京人与尼安德特人:在距今24万年到20万年之间的温暖期内,晚期北京人进化成了早期智人,这个属早期智人之列的晚期北京人就是尼安德特人。晚期北京人(尼安德特人)在距今20万年前后迁入欧洲,成为了欧洲等地的尼安德特人
对于尼安德特人与东亚或者与中国地区的关系,我在《说出西方学者不愿说出的秘密,西方人种和文明的本源在中华!》、《中国是唯一古人类进化链从未断裂过的地方》和《“北京人”真正的体貌特征是浅肤色、“高鼻梁”、黑头发》三篇文章中都提出过尼安德特人起源于中国,是北京人的后裔。我今天再谈尼安德特人与东亚(中国)的关系,是因为看到了《专家认为:“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的文章后,觉得对于尼安德特人的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
尼安德特人是一种在大约12万到3万年前冰河时期居住在欧洲及西亚的人种。尼安德特人属于早期智人,会使用火,也可能学会了人工取火。尼安德特人也被简称为尼人,这个尼人与我所说的尼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说的尼人之“尼”是“尼崇拜”,而尼安德特人简称为“尼人”之“尼”是对“尼安德特”的简称。尼安德特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350毫升。
从考古看,尼安德特人在中国是有分布的。这一点对探究尼安德特人的起源是一个关键性的出发点。
查桐梓人的资料,可以看到以下结论:“桐梓人”是在中国南方洞穴中发现的早期智人(尼人)化石之一,距今大约20万年。桐梓人化石保留有尼人的某些特征,也有某些北京猿人相似的特征。中国的马坎人、长阳人和丁村人均属于尼人。所以把尼安德特人局限于欧洲,至少是不全面的。
我一直认为尼安德特人的起源地在中国,原因一是中国有一些古人类化石“保留有尼人的某些特征,也有某些北京猿人相似的特征”;二是距今20万年前后北京人在中国北京消失了,而恰好此时尼安德特人在欧洲出现,而且“保留有尼安德特人某些特征,也有某些北京人特征”的桐梓人在距今20万年在中国南方的贵州出现。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用迁移说也解释不了,但是用尼安德特人起源于中国北部却能够很好地解释。
我对“保留有尼人的某些特征,也有某些北京猿人相似的特征”的这种情况的理解,就是尼安德特人是早期智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特征,而不是尼安德特人唯一具备的特征,也就是说,只要智力水平(脑容量)与尼安德特人类似,那么这样的早期智人就应该具备尼安德特人的特征。所以尼安德特人的特征要理解成某类脑容量相同的早期智人具备的统一特征。如果早期智人的脑容量是另外一个水平,那么其脑部的特征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早期智人具有猿人的特征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早期智人还没有脱离猿人,其脑容量还要进一步增大才能达到现代人类的水平。人的面貌的形成是猿脑进化成人脑的结果。猿脑彻底进化成人脑,人面就形成了。那么对于具有某些北京猿人特征的早期智人,就可以定位为他们是由北京人进化而来,属早期智人北京人类型;或者由北京人进化出来的早期智人,都应该具有尼安德特人的某些特征。那么尼安德特人就是北京人的早期智人类型。尼安德特人是直接由晚期北京人进化成早期智人而来。而“保留有尼人的某些特征,也有某些北京猿人相似的特征”的早期智人,就是由北京人经过某种中间过程之后进化而来。
尼安德特人是北京人的直接后代,也就是说,尼安德特人是北京人发展到早期智人时候的状态。以用火为标志,北京人在距今40万年到50万年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了人智初开的智力水平,也可以说北京人在距今40万年到50万年的时候,就已经是猿人中的智人。在距今24万年到20万年之间北京人进化成了早期智人,属早期智人的晚期北京人就是尼安德特人的形态,所以尼安德特人本身就具有北京人的特征,进化成早期智人的时候又有了新的早期智人的特征。成为早期智人的北京人在中国北部生活了数十万年,已经适应了低温环境,演变成了“浅肤色、高鼻梁、黑头发”的耐低温人种。所以在距今20万年的时候中国处于温暖期,他们不适应于中国北方的温暖,就向北迁移,进化成早期智人的北京人这个时候的适温区正好北移到了欧洲,也就是说欧洲这个时候的温度正好是进化成了早期智人的北京人适宜温度区,他们逐渐就迁移到了欧洲,这就是温度引导。早期智人之列的北京人在欧洲就演变成了尼安德特人。
距今20万年的时候北京人在中国消失,就是因为经过了数十万年的北方生活,北京人彻底进化成了适应低温生活的人种,在距今24万年之后中国进入温暖期,北京人自然是向北迁徙以寻找自己的适宜温地区去生活。
三、桐梓人、马坎人、长阳人、丁村人、“许昌人”是北京人型早期智人南方系之支系
再看桐梓人、马坎人、长阳人和丁村人,他们显然是另一个进化系列,他们的统一特性就是“保留有尼人的某些特征,也有某些北京猿人相似的特征”。把桐梓人、马坎人、长阳人和丁村人归属于尼安德特人也是不对的,他们应该是由北京人进化而来的具有尼安德特人特征的早期智人。我在《“北京人”真正的体貌特征是浅肤色、“高鼻梁”、黑头发》一文中以《中国是唯一古人类进化链从未断裂过的地方》一文中的说法为基础,进行了新的阐述。桐梓人是距今35是万年的时候,一批北京人南下到南京地区形成了南京人,南京人再南下到滇黔高原上,在距今20万年的时候形成了桐梓人,由桐梓人再分化出马坎人、长阳人和丁村人等早期智人,他们在智人系列的位置与尼安德特人相似,所以具有与尼安德特人相似的特征。
所以,我认为尼安德特人是晚期北京人的直系后代,而桐梓人等是北京人的直系后代南京人的后代。从地理位置看,尼安德特人是北京人型早期智人的北方系,桐梓人等是北京人型早期智人的南方系。
在尼安德特人北进入欧洲的时候,南方的北京人型早期智人也在温变的驱动下迁移到了他们的适温区——中国北部。
这样看,“许昌人”是北京人型早期智人南方系之支系,他们在距今今12.8万年至7.4万年间迁移到了古许昌地区。许昌人在许昌地区消失的原因,就是末次冰期来临了。7.4万年后他们到哪里去了呢?我认为他们主动撤回了南方,在距今24万年到7万年的这个温暖期内,人类的智力开始发挥驱动作用。
四、在考古中总可以发现一些中国古人类有某些欧洲古人类的特征,而与欧洲古人类有联系的中国古人类又与北京人有固定的联系,这只能说明欧洲古人类是北京人的后代
在提前冰期中(欧洲的多瑙冰期,距今150万年到130万年),无论欧洲有没有古人类,都被提前冰期进行了彻底的清场,经过提前冰期的清场,欧洲就不可能有古人类存在。
在距今120万年到90万年,地球进入第四纪第一次冰期。欧洲、亚洲和非洲当然也进入到第四纪第一次冰期。这次冰期时间最长,达30万年。这次冰期到来时,古人类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蜕变,大约在距今120万年,古人类彻底腿毛了,也就是说身上的毛褪光了,这个时候的古人类还没有御寒的智力。第一次冰期这个时候到来,对于古人类来讲就是灭顶之灾。好在在距今200万年到300万年之间(大约在距今250万年)青藏高原隆起到了足够的高度,为古人类营造了滇黔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古人类和古生物的“冰期避乱所”。经过第四纪第一次冰期的彻底清场,世界上只有中国的滇黔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古人类得以幸存并继续延续着进化。
这里还是用我的一句常说的话:距今90万年以后,滇黔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古人类成为了地球上唯一的古人类。距今90万年以后出现于地球其他地区的古人类都来自中国的滇黔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所以我也说,其他地区的古人类起源是无效起源,因为他们没有延续下来。
对于我说的滇黔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人类冰期的避乱所”的理论,有人还是不服。我这里还是以十五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初的这次小冰期举例再次说明。
在这次小冰期的巅峰时期,北欧一带饥荒肆虐。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饥荒中丧生。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白雪皑皑,中国的农作物歉收,苏必利尔湖面开始结冰。
这次小冰期在中国的反应十分强烈。台湾高山湖泊于1320年开始出现冷干环境沉积,祁连山敦德冰芯(海拔大于4000m)指示,于1420年开始出现明显的降温,华北平原则于13世纪80年代进入明显的降温期。小冰期盛期导致中国普遍出现低温期,冬季和夏季降温均较明显,降温的幅度一般在1℃左右。
在世界遭受这次小冰期的摧残的情况下,中国的云南、贵州地区成为例外,降温不明显。学界对于这次小冰期的研究材料是很多的,大家可以去看一看。这些材料能不能证明“滇黔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人类冰期的避乱所”呢?相信大家会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我以前从适宜的海拔高度造就了滇黔高原冬暖夏凉的温度环境而空气又不像青藏高原那样不适宜于早期人类居住、滇黔高原上的特殊环形构造是滇黔高原摆脱了冰期北方寒冷气流的控制、与海洋适宜的距离让滇黔高原能接收到海洋的影响又不至于影响过甚(在温暖期的海洋是温暖的海洋,冰期的海洋是寒冷的海洋,都大陆气候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四周屏护(青藏高原、秦岭及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东坡地形屏蔽了西北利亚冷空气,使云南中部地区冬季能有春天的温暖)。
第一次冰期在距今90万年结束。接下来的就是第四纪第一次间冰期(距今90万年到80万年)。在距今90万年到80万年,气温变暖,古人类开始从滇黔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外迁。这个迁移一直可以持续到第四纪第二次冰期(距今80万年到68万年)的前期。原因就是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有一个特点,就是由冰期转为间冰期是突变,就是气温突然升高;由间冰期转成冰期是渐变,也就是逐渐降温,古人类不一定感觉到降温,但实际已经进入冰期了。这个渐变导致了古人类在进入冰期了还在向北方挺进,在感觉到冰期寒冷之时就来不及南撤到温暖的南方了,其结果就是冻死而回不来。这种状况在人类的智力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基本如此。所以在古人类智力没有达到现代人类的水平的时候,这种温暖期的北进基本是走向灭亡。在距今24万年到7万年(此期是第四纪最后一个温暖期)以前,在温暖期进入北方的古人类基本是有去无回。所以北方包括欧洲西亚中亚的古人类,基本上出现的时间是在间冰期,消失的时间在冰期。
在距今24万年到7万年这个温暖期内,早期智人大爆发,且迅速向晚期智人和早期现代人进化。在末次冰期(距今7万年到1万年)来临的时候,由于有智力作保证,这个时期的古人类就有了主动南迁的行动,而且有了许多的发明创造,如发明人工取火技术,制造兽皮衣服等。所以人类在末次冰期内有不少的智人成功生活在寒冷的北方。
但是中国又是例外,因为北京人在距今78万年就进入到中国北方成功地生活到距今20万年。这与第一次冰期后中国古人类学会了用火有关,蓝田人就会用火,且证据是明确的。关键的原因还在于,青藏高原隆起到足够的高度后,对中国带来的好处太多,其中一个好处就是降低了中国冰期冰川的活动,使中国北部一些地区也适宜于古人类在冰期居住,这当然是经过了第四纪第一次冰期之后的事情了。
所以在距今80万年到68万年(第四纪第二次冰期)及以后,在温暖期中国的北部总有一些古人类随升温而北进入欧洲,如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都是这样来的。
这样解释,得出的结论就是为什么在考古中总可以发现一些中国古人类有某些欧洲古人类的特征,而与欧洲古人类有联系的中国古人类又与北京人有固定的联系,因为欧洲古人类是北京人(中国北方人)的后代。
黄饮冰2017年3月9日星期四晚。说明:本文没有基因证明,因为本人无法去做基因研究。
附文:专家认为:“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
2017-03-03 15:21:00新华社分享
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3日发表题为《中国许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类头骨研究》论文称,人类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10多万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遗址的“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
挑战“非洲起源说”--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华北地区早期现代人的直接祖先
“许昌人上承周口店北京猿人,下连中国北方早期现代人,终结了中国北方现代人来自非洲的假说。”论文第一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占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关于现代人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非洲起源说”,一种是“多地区起源说”,两种观点对峙多年,但以“非洲起源说”占上风。
2005年至2016年,李占扬领导的考古队对灵井许昌人遗址进行了连续12年的考古发掘,发现45件距今12.5万年至10.5万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两年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组建联合研究小组,对许昌人头骨化石开展研究。
尽管头骨化石出土时已经破裂成碎片,但其中1号年轻男性头骨和2号成年人头骨保存相对完整。
低矮的头骨穹隆、扁平的脑颅、最大颅宽的位置靠下、短小并向内侧倾斜的乳突,研究发现:许昌人具有周口店北京猿人、和县猿人等中国北方古老人类的原始及共同特征。
同时,许昌人还呈现向早期现代人过渡的重要特征,如脑容量增大、头骨变薄、眉脊较为纤细、头骨结构呈现纤细化等。1号头骨的颅容量约为1800毫升,2号头骨虽然小于1号,但也位于晚更新世人类的变异范围平均值之上。
“但科学家没有发现许昌人与非洲古人类之间的相似性。”李占扬说。
“三位一体”的新人种--许昌人可能是当地人和欧洲古人类的后代
“研究表明,许昌人头骨具有中国境内古老人类、欧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三位一体’的混合特征,可能是中国北方古老人类与欧洲尼安德特人基因交流的结果。”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说。
“许昌人可能是人类进化中出现的一个新人种。”李占扬说。不过,科学家目前还没有成功地对许昌人头骨化石进行DNA分析。
尼安德特人是以德国尼安德特地区命名的古人类,生活在欧洲、北非和西亚地区,繁盛期为距今13万年至3万年,其头骨具有与世界上其他人种完全不同的两个独特性状--枕骨上有结构性凹窝、颞骨内耳迷路模式,许昌人头骨上具有与其相似的特征。
“这种情况,是尼安德特人活动区域以外第一次集中发现,暗示了两个人群之间基因交流的可能性。”吴秀杰说,“许昌人混合型体质特征,可能是东西方两大人群基因交流或杂交的结果。”
谜团--中国境内古人类在何种情况下向欧洲迁移?
“灵井遗址出土的古人类材料,堪称古人类学领域的伟大发现。”论文作者之一、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埃里克·特林库斯说,“该项研究成果将极大改变世界现代人类起源研究的格局。”
关于在何种情况下许昌人和尼安德特人进行了基因交流,李占扬推断:许昌人之前,东亚大陆极度寒冷,许昌人先辈向气候温和的欧洲迁移,同早期尼安德特人相遇、杂交。距今12.8万年至7.4万年间,气候转暖,这批古人类重返家园。李占扬说,这种迁移可能因气候波动进行过多次。
灵井遗址是我国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2007年和2014年两次发现人类头骨化石,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遗址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专家认为:“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_国际新闻_环球网http://world.huanqiu.com/article/2017-03/10245773.html
作者简介:黄饮冰,本名黄祥文,曾用名楚天孤客,湖北省孝感市肖港镇人金神村人。黄饮冰从1989年开始研究华夏起源史,是华夏文明起源史的独立研究者和中国中心论的倡导者。研究汇聚成《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中国中心论——中国是世界人种和世界文明的起源中心和传播中心》、《华夏族群起源说(华夏江汉形成说)》。黄饮冰在网易、凤凰、新浪均开有博客,在大同思想网和博客中国开设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