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弧线用腕的秘密
众所周知,篆书向隶书的转变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弧线拉直竖式变横”。还有一个说法就是,隶书是适应快速书写而产生的。不管是哪一个说法,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手腕的生理结构发挥到最佳状态。今天下午我顺着这个思路开始开始找了几个碑刻进行了感受。人的手和小臂之间称为腕,手腕的生理结构特点是:
1画弧线比直线更容易。
2画横向弧线比竖向弧线容易。
汉简一
汉简二
为了提高竹简的利用率和书写速度,字形极度扁平化,并且粗笔主要集中在横势上。
《朝侯小子碑》
造型的横展和汉简类似,强化竖画的弧度是手腕大动作的产物。笔画相对细劲没有刻意加大提按。
《华山碑》
比《朝侯小子碑》横势弱一点,竖画弧度也很大。起收笔有重按动作。
《礼器碑》
直画较多,细画较多。粗细对比强烈是重要特点。《礼器碑》的难度在于横划平直需要更好的控制力。
《西狭颂》
外形方正,笔画粗壮。用笔不流畅,有阻涩感。笔画平直中有弧度,有较强的外拓之势。
《曹全碑》
线条流畅细劲,主笔夸张飘逸。线条整体弧线多,单根线条弧中有直,有明显的粗细变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