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起义,两次叛变,一位滇军中将的“戏剧”之路

滇军,中国近代史中一支绝对无法忽视的军队。

从护国战争到护法运动,再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支军队辈出深明大义、审时度势的英才。

同样,作为军阀的军队,这支军队中食古不化、冥顽不灵之辈也不鲜见。

滇军中将杨朝伦,就是一位“抱残守缺”的高手。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杨朝纶三次被俘,三次被释放,两次参与起义,两次叛变,本应“传奇”的军旅生涯,平添了“戏剧”的一面,最终只得已悲剧收场。

杨朝伦,云南大理祥云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第十七期步兵科,毕业后任云南省主席龙云的警卫部队排长,算是龙云的嫡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龙云将滇军6个旅12个团组编成国民革命军第60军,杨朝伦任184师543旅1085团连长,先后参加徐州会战、南昌会战等大战役。

滇军第60军与第93军从越南归国后,被蒋介石整编,杨朝伦任184师550团的上校团长,随同第60军与第93军奔赴东北战场。

第60军,是长春起义的那支滇军部队,也就是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屡立战功的志愿军50军的前身。

时任184师师长的是潘朔端,正是因为潘朔端,才有了杨朝伦的第一次“起义”。

第一次“起义”

抗战胜利后,第60军直接从越南海防登船派往东北战场。184师被部署在鞍山、海城、大石桥、营口一线的狭长地带,不归60军曾泽生指挥,而是蒋介石的嫡系新六军廖耀湘。

蒋介石对滇军极不信任,所以才有分割部署的布置,甚至让东北“剿总”派两名少将参议携带电台及39人的谍报队尾随184师进入海城。

客观上讲,先期的整编已经让滇军人心浮动,“战意不高”的部队被马上投入内战战场,还有“中央军”的排斥与防备,都使部队产生抵触情绪。

潘朔端本人出身黄埔系,但后来被“中央军”排挤,龙云对他与军长曾泽生有知遇之恩,他们这些滇军骨干也被称为“龙卢家将”。

他跟蒋介石不是一条心,而且在抗战负伤期间,他与滇军出身的八路军副参谋长罗炳辉多有接触,内心对共产党不排斥。

1946年5月29日,东北民主联军完成了对海城的包围,坐不住的潘朔端与原共产党员、参谋长马逸飞、552团团长魏瑛开始策划起义。

5月30日,一声惊雷炸响在辽南大地,滇军184师直属部队与552团在师长潘朔端率领下起义。

此时,杨朝伦在哪呢?

551团已经被东北民主联军先期消灭,552团随同潘朔端起义,而杨朝伦的550团被潘朔端布置在大石桥一带。

潘朔端起义后,第一时间命令杨朝伦放下武器,接受民主联军的整编。但是海城起义发生后,第一时间与杨朝伦联系的还有一人,东北剿总司令杜聿明。

杜聿明获悉潘朔端在海城当了第二个“高树勋”,立即与在大石桥的杨朝伦联络,许诺让他担任184师师长,允许他以代师长发布命令,固守大石桥待援。

杨朝伦喜不自胜,从龙云被边缘化,到滇军改编,早就心向“中央军”的他,马上拒绝执行潘朔端的命令,加紧固守待援。

可惜还没等到援军,550团团部就被民主联军端了。

杨朝伦第一次“起义”,也第一次被俘。

第一次叛变

杨朝伦被俘了,为啥还叫第一次“起义”呢?

184师起义后,组成了民主同盟军第一军,根据我军的一贯政策,起义部队被安排前往安东(丹东)整训,杨朝伦也被押到安东。

当时负责整训的辽东军区首长,就杨朝伦的问题,征询了潘朔端等人的意见。潘朔端认为杨朝伦是184师副师长郑祖志的老部下,旧军队“袍泽”思想的遗留,使之希望杨朝伦留用。

于是,冥顽不灵的杨朝伦被任命为新成立的民主同盟军第一军184师副师长,原550团的部分干部也得到任命。

所以说杨朝伦也被算作第一次“起义”,但这样的任命也为部队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原滇军184师的起义并不是“上下一致”的,潘朔端的起义是深思熟虑的,也是海城被围的危机促使的。

参谋长马逸飞曾是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阴差阳错脱党,但在当时的情势下,可能起义之心更强于潘朔端。

552团团长魏瑛则是潘朔端的“铁杆”,而副师长郑祖志并不坚决,更何况部队中还有很多杨朝伦式的人物。

海城起义后,部队已经开始出现大量的逃亡现象,很多人对共产党并不看好。到达安东后,甚至有保密局特务出现,悬红3000大洋暗杀起义军将领,人心浮动不亚于初到东北之时。

部队开始整训后,虽然对底层士兵的思想改造很成功,但许多军官抵触情绪较强,普遍对前路“悲观”。

杨朝伦是被迫的“副师长”,心中还念着杜聿明的“师长”,时刻想着当正规军。他利用建立军官轮训队的机会,担任班主任,笼络了一批“犹疑不定”的基层军官。

国民党对“南满”地区加大攻势后,民主联军北撤,整训的起义部队也准备向吉林转移。杨朝伦感觉时机已到,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叛变”。

1946年10月31日,民主同盟军爆发了“石人车站叛变事件”。

杨朝伦策动部分反动军官,裹挟强迫1300人叛变脱离革命队伍。虽然部队很快被游击队和民主联军击溃,但杨朝伦还是裹挟几百人进入国统区。

杨朝伦第一次“起义”之后,快速转身叛变。

第二次起义

184师在海城起义后,东北剿总重建了新的184师,可惜没多久又被民主联军全歼,这给了“反正”归来的杨朝伦机会,杜聿明实现诺言,任命他为184师少将师长。

杨朝伦也摆开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架势,准备顽抗到底。东拼西凑的新184师被安排防守东北门户锦州,冥冥之中命运注定。

1948年9月,东野围攻锦州,杨朝伦倒是拼了命的,不过仍逃不过全军覆没的下场。“押宝”高手杨朝伦化妆逃出锦州,来到天津。

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收拢了一大批东北败退的残兵败将,准备扩军与解放军“决战”。于是,184师再次重组,仍由杨朝伦担任师长。

结局相同,全军覆没,不过这回杨朝伦没跑了,被俘虏了。

可让人诧异的是,他这样的顽固分子居然被释放了。原来,为了将来能够和平解决云南问题,中央决定释放一批滇军将领,杨朝伦也在其内。

杨朝伦命不是一般的好,打了两大战役,数次被俘,居然完好无损地回到云南,真是堪称奇迹。

杨朝伦一度被滇军的部分少壮派军官捧为“英雄”,并担任了更新的184师师长。

卢汉重回云南后,手中只有三个保安旅,还处处受蒋介石安置的绥靖公署的掣肘。后来由于战事吃紧,蒋介石不得不同意卢汉重建第60军与第93军。

此时的杨朝伦志得意满,常常鼓吹与共军决死,这让卢汉很不高兴,同时他也不是龙、卢、安、陇四姓人,不牢靠,不安心,于是,给杨朝伦安了个93军副军长的职位,明升暗降解了兵权。

1949年12月9日,卢汉率部在昆明起义。

没权又没兵的杨朝伦,只得再次跟随“起义”了。

第二次叛变

昆明起义,又是一次杨朝伦心不甘,情不愿地“起义”。

此时,国民党的形势日薄西山,根本不是东北战场初时的样貌,实在是不明白杨朝伦为何如此食古不化,仍想“叛变”。

当时的卢汉部队,主要集中在昆明,但是云南境内还有余程万率领的中央军,杨朝伦时时刻刻寄望中央军反攻昆明,准备做内应策反起义部队。

在国民党军队撤退后,时任云南解放军暂编13军副军长的杨朝伦,居然还在昆明搞破坏,做影响团结的“坏事”。

这一次,他已逃无可逃,于1950年初被逮捕。

这一年三月,他迎来了老长官潘朔端,也是新任的昆明市市长。

时任昆明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陈赓,征求了潘朔端、马逸飞、魏瑛三人对处理杨朝伦的意见。

“石人车站叛变事件”后被多次审查的三人,不再继续保这位曾经的滇军“袍泽”,同意处以极刑。

不久,昆明市市长潘朔端主持公审大会,宣判了杨朝纶的死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