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诗还有诗意,比远方还遥远(尼尔森巨石堤灯塔)
这些灯塔,一个比一个远,有的虽然近在咫尺,可却触手不及......
作为一种不寻常的地理结构,十三公里长的巨石堤至今并没有得到非常合理的成因解释。不过这并不影响其将尼尔森的内海一分为二,而黑文港则因此而成为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
从麦凯崖(Mackay Bluff)开始,漫长的花岗岩卵石如同人工堆砌的堤坝,远高处海平面,外面则是急流浪高的塔斯曼外海。为了充分利用这样的防波益处,港口方在其靠近港口的地方打开一个缺口,成为货轮的入口,这个入口从1905年的61米宽到目前的150米宽,且每年还要定期疏浚,确保进出的货轮不会被浅滩卡住,纵然如此,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一座指示方向的灯塔仍然十分必要,这就是巨石堤灯塔的由来。
1862年,巨石堤灯塔在靠近港口的堤上建设并投入运行。这是新西兰的第二座永久性灯塔(第一座是彭卡罗角灯塔,现在同样也已经退休),塔高12米,八角形的铸铁材质,从投运到1982年工作了120年,2018年10月,它被油漆成了现在的白色成为一处历史遗迹,安静地守护在内外海之间。
天舒虽然日间已经从港口不远处拍摄到了貌似咫尺之遥的灯塔,可是仍旧想能否绕行到灯塔下面,于是驱车来到巨石堤的尽头,这里距离6号公路的并不远,有数个停车位,走上凌乱的堤坝,都是由大大小小的砾石组成,往远处看没有尽头,这才晓得没有车行可以抵达的道路,进入灯塔范围只有两种方式,乘船,或者步行往返8个小时!
8个小时是没有的,即便能够安排足足一天的时间来游逛,天舒也不觉得单纯只是去看一下灯塔花费这么久有多值得,有八个小时连汤加里罗山都顺利穿越了,而这里还需要走同样的回头路,(除非你弄一条船在前头等着接精疲力竭的你),这不是个理性选择。所以天舒决定在蒙蒙的晨雨中只是走上一小段即可,微冷的雾气漂浮在堤坝之上,脚下则是磕磕绊绊的大块卵石,视线尽头是城市的影子,远山被晨雾半遮半掩,堤坝内侧长满湿地常见的红色植被,像盐息草,又像多肉。而堤坝外有几只嬉戏的海豹浮沉在海浪中,尽情嬉闹,无拘无束,天空中燕鸥在鸣叫,预示太阳即将突破云层。
停运之后,灯塔有限地对公众开放,可以攀登六层高的螺旋梯直达顶端,灯塔的门平时是上锁的,本地市民可以到指定地点登记取用。如果步行前去的话至少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经过巨石堤上的六所神秘房子,那些摇摇欲坠的房子至今均为私人所有,或许这些居民只是喜欢不经常被打扰才选择住在这样一条窄窄的长堤之上,要知道这可不是一种很寻常的选择,长堤宽不过十米,睡觉梦游都容易掉到海里去,上个班还得划船,更不用说日常的活动都必须在这崎岖不平的鹅卵石上进行了,再加上时不时的飓风暴雨,天舒觉得这些一定都是很不简单,很有故事的人。
长堤漫漫,白塔孤立,如那眼神中无尽空茫,却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