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贝达药业丁列明: 拓荒中国创新抗癌药,打造“非凡TKI”

荣耀的背后,是坚持创新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回顾来路,他说回国创业是他最正确的选择,自己在每个领域所做的每项努力,都源于“我们这代人根深蒂固的中国心”。从零到一,砥砺前行,他带领着贝达的研发军团用八年的时光打磨出了中国首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造福了千万患者,也为中国医药产业开拓出了一条通向创新的道路。他就是本期的医药创新人物,贝达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
 01 
从零到一,中国创新抗癌药的研发先行者
2002年,丁列明博士选择告别拼搏奋斗了十年的美国,毅然回国创业。彼时,丁博士及其合作伙伴带回了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靶向抗癌新药项目。尽管一切归零,但他仍然满怀一腔热血,投身中国医药创新事业。在回国的第二年,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成立,贝达(BETTA)的名称起源于一句口号:“Better Medicine,Better Life”(做好药,让老百姓活得更好)。
作为一位胸怀民生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丁博士立志“把中国医药产业真正发展起来,将中国人用药的话语权握在中国人手里”。怀揣着这个梦想,在历经8年多的苦心孤诣后,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物埃克替尼成功上市,打破了进口药在这一领域的垄断。
无疑,丁博士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回国创业、致力于医药创新的科学家,在发展环境不如国外、政策技术落后、几乎没有资本市场助力的国内,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试验失败了,一次次推倒重来;临床申请审批时间过长,写信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Ⅲ期试验没钱与进口药做头对头比较,满世界借钱找钱......成功不是机遇的恩赐,而是奋斗的必然,重重困难并没有将贝达打倒,反而使其磨砺出了埃克替尼这颗闪耀的明星:

(1)2011年6月,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国家1类新药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成功上市;

(2)2012年,埃克替尼被列入Citeline(全球领先的医药研发综合数据平台之一)发布的国际新药研发年度报告,这是首个被列入该目录的中国创制新药,当年也荣获了中国专利金奖;

(3)2013年,埃克替尼Ⅲ期头对头临床研究结果全文刊登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肿瘤》上,这是第一篇刊登于该杂志的以中国创制新药为研究对象的临床论文,同期编者按称,埃克替尼“开启了中国抗癌药研究的新纪元,是国际肿瘤领域的里程碑”;

(4)2014年,埃克替尼再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并作为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药物获得批准,为中国的适用人群创造了更多治疗机会和选择,同时为其他创新药物的研制提供了范本;

(5)2015年,盐酸埃克替尼的研发及产业化成果荣获我国化学制药行业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6)2016年,盐酸埃克替尼获得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中国工业大奖。

埃克替尼每一个“中国第一”的荣誉背后,都是丁博士带领着整个贝达大军投身自主研发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叠加。于荆棘丛中为后来者开辟了一条通向创新的道路,丁博士既是我国创新抗癌药的研发先行者,亦是我国医药创新产业的开拓者。

 02 
为产业发声,积极推动医药创新政策革新
没有好的发展环境,就创造环境。丁博士在埃克替尼整个研发过程中,很好地诠释了这点。在整个医药发展大环境有待提升的情况下,丁博士积极向国家药监部门建言献策,是我国医药政策的积极推动者和响应者,致力于促进中国医药创新产业政策向好发展。
同样以埃克替尼为例,其开启了创新药的国家药品价格谈判,也推动了创新品种的医保降价。在埃克替尼上市之初,为了让中国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该药,丁博士主动把价格定得比进口药低30%-40%。在审批方面,埃克替尼也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的第一个报产项目。
实际上,在整个国家医药创新政策的变革中,丁博士一直致力于为医药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鼓与呼。结合其自身创业体会及对行业的了解,丁博士对包括审批、医保、知识产权保护、税收等方面的医药创新制度改革提出了很多建议,并推动了相关政策的落地。
过去,新药的临床批文光排队就需要10个月,批下来就需要更久了,而现在则采用到期默认许可制,即自受理临床试验申请起60天内若没有收到相关反馈就自动默认可以开展临床试验。在这种制度之下,有些临床试验申请两个月不到就能通过,审批速度大大提高。为推动新药审批制度革新,丁博士积极建言献策。早在2013年,作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丁博士就提出增加药物审批专业人员编制、提高审批收费标准、允许政府购买服务等建议。现在专业人员有几倍的增加,收费标准也从几千提高到几十万,药物审批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新药审批也相较以往大大提速。
丁博士也表示,我国的审批部门改革值得点赞,其改革力度非常大。就拿贝达来说,资深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王家炳博士来贝达的四年间有七个项目都上了临床,且已经开始入组病人,政策改革的确让他们很受益。可见,在积极推动我国医药政策改革的同时,贝达也作为政策受益者享受到国家政策的诸多利好。
在谈到对我国政策还有哪些期待或觉得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时,丁博士表示,第一,国家在税收方面可以给予医药创新企业更多的支持和减免抵扣;第二,药品审评审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各审评机构应当加强统筹和协同,进一步加快药品的审评审批速度;第三,进一步优化人类遗传资源审批流程,这对于促进创新药物加快研发、尽早上市,帮助患者尽快用上新药好药,具有重要意义。
 03 
产品管线丰盈,或可做“创新输出”
贝达作为最早的一批医药创新型企业,其在研发方面的实力有目共睹。对于那些传统的以仿制为主的药企来说,贝达既是一个可供学习借鉴的对象,也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特别是很多传统药企自身创新研发的基因还不够强,在转型通向创新的道路上要花大精力进行探索,而通过与创新型企业合作可能就能少走一些弯路。
对此,丁博士表示,在目前这种发展形势下,仿制药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所以他们需要转型,而怎么转就是要怎么来创新的问题。贝达可以利用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行创新输出,与国内一些对创新比较渴求的公司合作。因为有些管线并非贝达的主攻方向,若是有其他公司感兴趣完全可以尝试合作。
目前,贝达的产品线较为丰盈,在管线的综合布局中,贝达主要聚焦肿瘤的靶向治疗领域,重点围绕肺癌展开,在该领域布局相对完整且成体系。进一步聚焦肺癌的靶向治疗,EGFR靶向治疗是重点,至少有4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都是EGFR突变。
不过,丁博士也指出,有些传统药企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而新药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对人才缺乏信任感,双方的合作很容易就会出问题。因此,在合作时企业家能否真正发自内心地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双方需要建立恰当的合作机制。
 04 
“两条腿”走路,自主研发与项目引入相辅相成
在新药的研发中,有自主研发和项目引进(license-in)两种研发策略。其中,后者的本质是分工合作,即不同企业布局不同的研发阶段,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通力合作,从而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有些企业将license-in这种药物开发模式作为主要方式,有些企业则将之作为补充产品管线的协同方式,还是以自研为主。
对此,丁博士认为,“项目引入和自主研发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贝达作为一个自主创新的公司,非常注重自主研发,贝达研发团队有300多人,可以说研发就是我们的创新之本。同时,公司的发展也需要战略合作。”
以恩沙替尼为例,该药是贝达在2014年通过战略合作引进的项目。恩沙替尼的研发始于2007年,其主要发明人梁从新博士在发现克唑替尼分子式有缺陷后萌生了设计新一代ALK抑制剂的想法,并创立了Xcovery公司,其主要项目就是恩沙替尼。2014年,恩沙替尼美国Ⅰ/Ⅱ期数据在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首秀。当年,贝达战略投资了2000万美金,将恩沙替尼引进了中国。而在此之前,恩沙替尼在研发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包括资金、研发思路等方面,一路历经艰辛。
自贝达将其引入后,恩沙替尼的推进之路就顺利了许多。尤其是在2018年底,贝达引进8000万美元投资,为恩沙替尼国际多中心III期一线治疗注册研究的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成功递交了新药中国上市申请。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历经13年的艰难之路后,恩沙替尼在2020年11月于中国闪耀面世,成为中国第一个用于治疗ALK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国产1类新药。
贝达在战略合作上的另一个重头戏是引进D-0316。D-0316是一种三代EGFR-T790M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实际上,在肺癌领域的布局上,贝达此前已拥有自己研发的针对T790M突变的新药项目——BPI-15086。不过,经过综合评估,与D-0316项目相比,该药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相对较弱,因此贝达便暂停了BPI-15086项目的研发,全力推进D-0316项目。目前其临床数据表现非常好。
“现在我们通过战略合作在肺癌领域进行了重新布局,所以我觉得项目引进和自主研发是相辅相成的。在管线布局上,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建立自己的特色。当时,公司副总裁李盈博士把全世界在做的三代EGFR-TKI药物项目都进行了梳理,接触了包括国内外的十来个项目公司,才找到适合引入的管线。”丁博士说。
实际上,贝达的发展有三驾马车——自主研发、战略合作和市场销售。自主研发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战略合作有利于加快创新药的研发速度,市场销售为自主研发、战略合作的推进提供重要保障,所以在贝达,这三驾马车是齐头并进、协同发展的。
 05 
关于商业化:专业团队+学术引导,打造“非凡TKI”
贝达创立时间早,不仅拥有领先的研发水平,对于商业化的探索也走在前列。埃克替尼上市6年销售额便突破10亿元,在肺癌领域虽面对国际巨头阿斯利康等的竞争,也能稳步突围,可见商业化的成功。
据丁博士回忆,2011年埃克替尼上市,贝达便组建了自己的市场销售团队,且团队中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在外资企业的销售工作经验。除了招罗有经验的销售人才外,贝达还一直坚持在做另一件事情——学术引导
秉承“用数据说话”的原则,即使在埃克替尼上市后,贝达也一直在做相关的学术研究,并且与专家合作,对产品进行了非常充分的探索,找到了很多产品的亮点,其中就包括对脑转移病人、21位点突变病人的加量治疗。因为埃克替尼的安全性特别好,所以对某些敏感的病人某个剂量已经够用了,而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发现,某些病人在加量使用埃克替尼后可以增进疗效,这充分显示了该药的优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埃克替尼在术后辅助治疗领域的应用,目前一代EGFR-TKI药物中只有埃克替尼在做这个研究,其他一代进口药专利到期之后就没继续进行了。以往的术后辅助治疗都是使用化疗,副作用大,而埃克替尼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后的PFS(无进展生存时间)是化疗的2倍,效果和安全性均好,可以说埃克替尼以后会改变整个术后辅助治疗的策略。
专业的销售团队加上用数据说话,通过好的学术活动将埃克替尼的数据优势充分呈现给医院的专家,经过时间的考验,九年下来,埃克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显著,医院的专家也对该药的认可度高,由此建立起了埃克替尼的市场地位。
在进口药被仿制、价格又很低的情况下,埃克替尼还保持着其市场领跑地位,丁博士对此表示,贝达总结出一特色理念叫“非凡TKI”,即贝达的埃克替尼与众不同。在疗效、安全性、适应症方面,埃克替尼已然树立起了品牌。
在商业化方面,贝达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经验也值得其他企业借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贝达选择的是自建销售团队进行产品商业化,现在的一些biotech公司亦是如此,这在某种意义上其实算是资源的重复建设。
“相信以后会有整合,企业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企业研发做得好,不一定能把产品的商业化也做成功,企业之间可以选择进行合作。”丁博士认为,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特点、自身发展情况等决定采取何种路径。比如一款独一无二的产品和一款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其商业化的考量就不同,前者哪怕企业商业化能力差一点,产品也有市场地位,后者就不同了。总之,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肯定不能全都采用一种模式,要视情况而异。
 后记 
适逢贝达药业正在申请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之际,在此祝愿公司上市顺利!同时,借丁博士的2021年新年致辞,危中有机,唯勇于创新者胜,愿贝达能做更多老百姓吃得起的新药好药,用心守护人民健康。

《中国医药创新生态大会》简介

《中国医药创新生态大会》(下称“大会”)为西普会同期会议,大会以生物医疗科技、专业临床可研、数字化技术、商业化模式为内容载体,赋能医药创新生态主体(包括创新药企、CXO企业、投资者、医疗专家、医药流通等)经营和投融资的决策与商务连接。会议主要价值包括:洞察需求侧和供给侧市场,探索创新药行业趋势;研讨生物及数字化科技的发展,引导创新药企的研发布局;以研发、科技、商业化为导向,推动产业主体跨界合作。
大会旗下医药创新人物专访由中康资讯旗下医疗健康专业媒体——新康界筹办,本着为医疗健康产业持续传播深度洞察、行业前瞻的使命开展医药创新人物系列专访,专访对象定位于医疗健康创新标杆人物,并致力于将行业领军人物的真知灼见分享给医疗健康圈的产业同仁,在产业界和投资界广泛传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