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中秋的五仁II宗万里


中秋的五仁

☆宗万里

中秋节快到了,大众又将迎来一个可以全民参与的活跃话资,朋友圈又有一波思乡望月或无病呻吟的刷屏来袭,媒体又要引爆一些类似陈年馅料、过度包装等劲爆内容供社会消费娱乐。
尤记得,不知道从哪一年起,一个观点貌似占据了八月十五期间的热议榜单,那就是:让五仁月饼滚出月饼圈。而且之后每年翻出抖落一番,围观者乐此不彼,甚或引发骂战。我以为,这都是些无聊的看客,吃饱了撑得慌,而绝对不曾知晓,月饼这普通食物,仅仅在30年前,也还是颇为稀缺之物,寻常人家日常何曾见过,何曾有挑剔的闲暇之功?
小时候,除了过年是一个必须而又无法回避的节日外,家中似乎没有更多其他节日的概念,更没有像模像样的过一次中秋节。想象的中秋节存在于影视作品里,存在于作家的小说上,存在于他人的描述中,也许高朋满座,觥筹交错,也许蟹膏齿黄,对影望月。深藏在我记忆里的中秋节,既无长天秋水,亦无玉兔蟾宫,更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豪爽和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的清雅。中秋如同其他普通的日子一样,该上学上学,该睡觉睡觉。
如果说有那么一点不同的话,大概就是能够吃到月饼,这个除了馒头面条之外的裹腹之物罢。因出身的贫寒和穷困,养成了我对美食的拒绝和茫然,对食物的理解和认知,我始终是自卑而羞怯的。比如,五仁月饼之外,我并没有吃过多少其他种类的月饼。而非中秋节期间,我也没有机会在家中看到月饼的身影。初闻五仁月饼被黑的体无完肤,我内心是迷乱和崩溃的,没有对比,没有更广泛的参照系,我愤懑的情绪和满腹的驳论无从立足。在我孩童时期的印象中,五仁几乎就是月饼的全部。难道说,五仁月饼之外的月饼界,还有一个整齐完善的不为我所知的生态圈?或者是,还有比五仁月饼更好吃的月饼?
思绪拉到30余年前。临近中秋,家乡窄窄短短的街道上,泥泞坑洼的路面两旁,排放着用木板和(gao xian)支起的临时摊铺,铺面上铺着一张褪色的床单,床单上摆着一摞摞码的整整齐齐的长方条块。包装是黄色的粗纸,上面盖一张印着图案的红纸,大小形状如同一块土窑烧制的红砖,用黄白色的细麻绳扎好,叠放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让人一看就知道,它们是月饼。
那个时候,月饼是不能免费品尝的。没有现在商场促销那样,切成三角形的小块,用尖细的牙签扎着,让可爱的小姑娘用托盘端着,递到你手里,只要脸皮厚不害臊,可以一直吃到饱。放在露天铺面床单上的月饼,虽然没有切开,穿着厚厚的外衣,站在旁边,似乎仍旧可以嗅到月饼淡淡的甜。
过去虽然很穷,每年的中秋,还是能够吃到月饼的。在八月十五的前几天,总有几包裹着厚厚红衣服的“小方砖”静静地躺到堂屋正对大门的条几上,有时候还有桔子、柿子,偶尔可能会有石榴、葡萄,但柚子、哈密瓜、猕猴桃这些现在稀松平常的水果,那个时候是听都没听说过的。到了中秋节,母亲便解开麻绳,揭去盖头,展开粗纸,将里面的四个月饼依次拿出,放在案板上,每个月饼切成两块或四块,招呼我们姊妹们来吃。
高大的玉兰树下,我们摆一张小方桌,点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从自种的藤架上摘一串沉甸甸的葡萄,用自家院子的压水井冲洗干净,并没有什么戒律仪式,也没有什么固定程序,月饼吃起来也没觉得十分美味(主要还是因为坚硬的月饼比例太高),可是回想起来,一家子人在一起是那么美好又温馨甜蜜。
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会记得,那时的月饼,先不说馅料是什么,大多是土法烤制,棕黄或土黄色,再加上一些火候没掌握好的糊黑色,从视觉效果来讲,真的很难和“美”挂上钩。更加值得诟病的是口感,不知道是因为放置时间过长还是原料搭配不适,很多的月饼嚼起来更像一块砖头,牙口不好的人,很难找到下口点,即便咬下来也很难磨碎,即便勉强切割成小颗粒,伸长脖子穿过食道的感觉也层层叠叠让人怀疑人生。有的半天找不到突破口的人,望饼兴叹之余,只能用来砸狗,这真的不是段子,我甚至还遇到过狗都不吃的月饼,狗牙也有对付不了的时候。
遇有好吃一点的,大概就是软一点而已,能用自己的牙将月饼磨碎咽下,已经很开心了。更何况,月饼比馒头强的是,当你攻破厚厚“城墙”般的外衣之后,里面真的是有馅料的啊!这可就是改善生活、算得上一顿大餐了。
彼时的月饼,大多数的品种都是五仁。也有所谓蛋黄、莲蓉或豆沙,但极其少见,也并不觉得有什么独立于五仁月饼之外的清奇和风骚。反倒是躲不掉的五仁月饼,一年又一年的相遇,竟然慢慢吃出感情来了,吃到了不是五仁的馅料,总觉得没有吃到正宗的月饼,过了一个假的中秋节。
五仁月饼中到底有什么料,一直到最近才有国家规定,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我们的老祖宗对五仁只有叫法,没有标准,于是吃到的五仁可能千奇百怪,冰糖是必不可少的,花生、核桃、瓜子、葡萄、芝麻是常见的,杏仁、桃仁、松子、橄榄仁等等或许偶然有之。五仁月饼被黑,其实最大的原因来自于“青红丝”,很多人对“青红丝”的恐惧不亚于某些“黑暗料理”。据说青红丝的原材料是桔皮或柚皮,正宗的青红丝,是需要多道工艺炮制,酸甜程度和添加多少应该也有控制,在食物欠缺的年代,嚼起来不是恐惧而是欣喜。正因为迟迟没有国家统一标准,高端的五仁月饼虽然真材实料、搭配合理、口感愉悦但多数人们吃不起,低端的却又粗制滥造、胡乱拼凑,导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五仁月饼代替月饼界承担了所有的骂名和鄙弃。随着交通的便利、物流的发达以及食物品种的更加多样化,五仁月饼对年轻人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孩童也对月饼避之不及,月饼似乎只剩下一个符号化的象征。虽然月饼的花样越来越多,包装越来越精美豪华,口感越来越丰富细腻,面对现代食物链的冲击,已经难以守住这一方传统的净土。
中秋作为一个传承了千年的节日,始于唐初,兴于宋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2008年起,中秋节和端午节一起,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虽然只有一天,足见国家对于历史传承和祖宗古训的重视。中秋节的仪式被挖掘创新,中秋节的食材被开发推新,中秋节的传统被花样翻新。一旦一个节日被年轻人接受和拥护,必将被赋予新的涵义。中秋节,更多的年轻人用来约会、看电影、K歌,年长的人喜欢品茶、听戏、闲聊,很少再有人花间一壶酒、举杯邀明月。
故乡的小院子早已物是人非,玉兰树再也开不出满树的幽香,院墙下的葡萄藤不知所踪,兴许还有几簇稀疏的竹叶迎风婆娑。原来堂屋的条几几经搬迁下落不明,月饼也就更加没有摆放的地方了,失去了仪式感的中秋节满载感伤。每逢中秋,早早买上几块五仁月饼,掰开来,细细在口中咀嚼,月饼松软香嫩,五仁丰富脆甜,再也砸不死狗。
然而,又如何呢?切月饼、洗葡萄、点油灯的母亲在十余年前已经化作春泥。

作者简介

暂无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