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祥 活动化 结构化 情境化

  听《高中新课程对学校和教师的新挑战(朱立祥)笔记

一、课程改革政策回顾

二、新课程突破:凝炼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职业能力。

全面发展的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

三、新课程突破:研制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及其不同表现水平。

特点:知识技能结构化,凸显学科实践,强调思维方式和探究模式。

“成就表现”才是真正的学业质量。

四、课程结构的优化

强化选择性,增加选择性。

五、课程内容的优化

强调共同基础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强调课程内容结构化和情境化。

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

充分反映科技进步新成就。

六、新课程对学校和教师的挑战

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价值观。

教育要面向学生未来。

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

改革的关键力量是教师。

课程是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的总纲,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

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需从五个方面着力:学生、学习、学科、教学、技术。

七、应对高中新课程的主要策略

树立教书育人的核心理念,从学科教学走向课程教学育人。教师不是教课的,是教人的,是教人学习的。

教给学生什么: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思想方法、科学价值观。

教学的核心:学会学习。

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的策略:强调情境化、活动化。

教学的主要路径:主题(单元)教学

朱老师的讲座紧扣一个“新”字,阐述新形势下应该有新理念,面对新挑战应采取新策略。理论水平高,思想观念新,指导意义大。特别是第六、第七部分内容,与我们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关系紧密,能较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因此,下面只发涉及第六、第七部分内容的图片(截屏于朱老师的讲座PPT),便于保留,慢慢消化。

更新于 2019-11-27
打开美篇查看全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