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北王(21):毋丘俭,一战平息东北战火70年

公孙度,三国时期的东北王(1)

三国东北王(9):偷袭曹操,公孙度一生最大胆的想法

三国东北王(18):司马懿,灭掉公孙渊只要一年

三国东北王(19):温水炖青蛙,司马懿围攻襄平城

三国东北王(20):司马懿屠城襄平,辽东郡重归朝廷

魏国大军前脚撤出辽东,高句丽人就控制不住仇恨,洗劫了辽东郡的西边。

这场洗劫,为什么发生在辽东的西部,而不是辽东的东部,史书没有说明。

但无论发生在哪里,辽东郡已经是魏国的一部分,在魏国的地盘上动武,就是对魏国的侵略。

这次战争,魏国应该没有还击。

原因三条,一是魏国大军刚走,重新调动来不及;二是辽东局势未定,魏国选择隐忍;三是魏明帝去世,魏国局势突变。

魏明帝曹睿,生于204年,母亲是鼎鼎大名的甄氏,死于239年正月。

公孙氏灭了,魏国又乱了,最高兴的是高句丽人。

魏国在辽东这个边郡,必定留有驻军,这决定于高句丽不可能肆意妄为。

所以,高句丽人239年的掠夺,只能是小规模,偷盗式的。

而吴国攻击辽东,就是强盗式的。

公元239年3月,打着救援公孙渊旗号的东吴大军,在督军使者羊衜、宣信校尉郑胄、将军孙怡统率下,从海路来到了辽东。

岸上一片安祥,羊衜等人派人打探得知,公孙氏已灭,魏国新君刚刚即位。

羊衜和郑胄、孙怡一商量,决定实现孙权掳人的梦想。

吴军攻打旅顺口的魏军海防城堡牧羊城——今天旅顺口区铁山镇牧羊村刁家屯与刘家屯之间的丘陵,击败了魏国守将张持、高虑,然后分兵四处掳掠,俘获大批人口,满载百姓和各种战利品从容回国。

尽管孙权对辽东的主要心思——通过东北对魏国形成骚扰和包抄,已经全然落空,但东吴的三次辽东之行,客观上打通了东南和东北的贸易海路,江南的蚕桑通过这条海路传入东北。

在三国时代,这条海路此后再无官船来往。

不是孙权不想,而是魏国幽州刺史毋丘俭,将高句丽几乎打死。

公元239年乘乱洗劫辽东之后,高句丽在242年干了一票大的,把辽东郡西安平县攻破了。西安平,今天辽宁丹东宽甸。

走了一个公孙氏,来了一个高句丽,魏国不能忍。

幽州刺史毋丘俭经过充分准备,在244年发动对高句丽的征讨。

毋丘俭统率大军的出发点,是玄菟城,步骑一万来人。

高句丽王也不怂,你来一万,我集结两万。

魏军和高句丽军,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战。

沸流水,是现在的浑河。梁口,是太子河。

魏军两战两胜,把几乎是高句丽全部家当的两万大军,歼灭了一万八。

高句丽王,带着老婆,没敢回都城丸都城,逃到高句丽以东的东沃沮。

毋丘俭包围了丸都城后,见山城的西北面山体陡峭,上面的守兵也不多,就采用避实就虚,正面佯攻,西北偷袭的战法,选派一些身强体壮善于攀登的士兵,带着兵器长绳,偷偷地顺着山崖爬上去,先杀死上面的守兵,“束马悬车”,攻破了丸都山城。

据《三国志》所载,毋丘俭向司马懿学习,“屠丸都”,杀了高句丽官兵数千人。

同样,对当初劝说高句丽王不要侵犯魏国的沛者,毋丘俭网开一面,“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

这差不多是司马懿在襄平城的翻版。

不久之后,毋丘俭二次出征高句丽,高句丽王逃到买沟——今天朝鲜境内。

毋丘俭坐镇丸都城,派两路人马追击高句丽王。

一路由玄菟太守王颀带领,追击到沃沮。

另一路由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带领,攻打曾依附于高句丽的不耐等濊貊种落。

王颀的军队追至竹岭,再度大破东川王余部。

魏军杀至沃沮境内,将协助高句丽的邑落一并攻破,斩杀三千余人。

东川王再逃入北沃沮境内,魏军进一步追讨。高句丽王在部下的忠诚保卫下,击杀一小队魏军而得以隐匿。

王颀军主力则进一步向东北行,一直抵达北沃沮与肃慎的边境地带。而刘茂、弓遵也成功击溃了濊貊各邑,逼迫不耐濊侯举邑降,将东汉初废弃的临屯郡故地再次纳入版图。

到公元245年年初,整个征剿行动基本结束,毌丘俭等刻石纪功,在245年五月回师凯旋。

记载整个过程的毌丘俭刻石记功碑,在1906年于吉林集安市被发现,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不久,东川王在逃亡中抑郁死去。

高句丽就此,在东北老实了70年。

70年后,时间已经过了三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