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春节习俗:哪些消失了,哪些还在流行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友情提示

我们 “BT历史零售” 公众号正式更名

“大锤说史” 

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一路支持!虽然

名字不“BT”了,但是内容依旧“BT”!

明天是2月15日,也就是迎接戊戌狗年即将到来的除夕夜。在此,大锤也提前给各位读者听友拜个早年。

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大锤就为列位读者听友八卦一番,在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历史典籍中出现过的各种春节习俗,在这千年历史演进中,这些习俗或消逝,或勃兴。在变与不变中,将上古神州的年味一直延续到我们所处的今天。

那些已经消失的习俗

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尔雅》一书有云:“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也就是说,古人认为,春节从大禹开启的夏朝就已经出现了。当时春节更多是一种腊祭,人们选在腊月将尽春季将来之时,杀猪宰羊祭祀上天与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们在仪式上以朱砂涂脸,鸟羽为饰,又唱又跳。这也就是年的雏形。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用颜料涂脸并且头上插羽毛的行为艺术,都已经从流行习俗中隐退了。

从魏晋开始,人们就开始出现了在除夕当夜通宵熬夜不睡的习惯了,这叫做“守岁”。守岁之意,在于辞旧迎新。西晋成书的《风土记》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不过,1800年前的这个习惯跟现代人们在除夕夜吃饭玩耍嬉戏不同,并非熬到半夜困了就去睡觉,而是一定不能睡,要通宵直接到天亮。这个习俗从西晋开始一直延续到宋代,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做《客中守岁》,说的正是这一习俗。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渐渐就消逝了,毕竟通宵熬夜确实对身体不好

春节以前还很长一段时间流行过“送穷鬼”的风俗。这个风俗的出现,比现在各地延续的春节迎财神的风俗还要早很多年。穷鬼的风头甚至盖过了财神,这可能是跟咱们国人的普遍性财富观念有关,那就是人们只求温饱,不奢望富贵。

在我国的南北朝时期,春节送穷鬼活动就出现了,当时这类习俗活动被安排在正月月末。按照当时的《金谷园记》的说法,穷鬼是男的,他是上古高阳氏的儿子,名字叫做瘦约,平时喜欢穿破旧衣服,正月末死于巷中,所以人们要在正月月末的时候纪念他,让他离自己远一点。

到了唐代,正月里送穷鬼离家出门的习俗大盛,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做《送穷文》里面就写道:到了送穷日,家家给穷鬼准备了用柳枝草叶制造的车船,还替穷鬼准备了干粮,然后还要向穷鬼塑像三作揖,请他一定要离开自己家,另寻新住处去。

到了宋代,人们正式将送穷鬼的活动移到了正月初六,送鬼时间也改到了清晨,从此“送穷鬼”成为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到明代以后,送穷鬼活动逐渐退出流行。在清代,中国北方一些地区还在流行送穷鬼活动,日子进一步挪到了正月初五,此时穷鬼的形象已经不是男人了,而是妇人形象,春节凌晨时分人们把扎好的纸制妇人扔到街上,称之为“送穷”。

除了春节期间被扫地出门的穷鬼之外,春节期间还有许多需要祭祀的神仙。只不过随着年代的推移,不少神仙逐渐从春节习俗中退出了、归隐了。比如井神,每逢春节,古代的人们都在除夕夜的白天上午、下午挑好水,家家户户都从水井里挑满自家的水缸、盆和锅里,以备三十晚、初一、初二这3天的用水。这就叫“拜井神”,意思是井神一年来为村里人供水辛苦了,过年这几天,人类过年,井神老爷也得休息一下。现如今,水井的角色已经彻底退出生活核心位置,因此井神已经逐渐退出祭祀行列了。

又比如,以前春节还要祭祀紫姑。紫姑是古代的厕所之神,她的来历有三种说法,最早一种说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被皇后吕氏残杀后成为厕所守护神;南北朝时期又流传紫姑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婢妾,被虐待致死而成神;第三种说法则是唐代女子何媚被人强抢为妾,正月十五当晚被家里的正妻、大老婆杀死于厕所之中。人们在春节期间拜祭紫姑,可不是为了保证来年厕所干净,而是卜算来年运程,求好运的,当然还有少女祭拜紫姑,这是求自己姻缘的。

那些演变至今的流行

说起春节期间最古老的习俗。有两样非常古老的习俗可以并肩。

这其中之一是放鞭炮。装填火药的鞭炮,是在唐末宋初才出现的,至今也就是1000多年。但是,放鞭炮的习俗出现可是有2000多年了。鞭炮之所以又称爆竹,就是因为人们在火药发明之前,真的是用火去烧竹子,竹子受热爆裂开来,这在古代就被称之为爆竹。唐朝人称这种东西为爆竿。

古人之所以在春节期间烧竹子烧到爆炸,就是为了制造声响,吓跑恶鬼。也就是在年前除夕的时候驱逐妖魔鬼怪,祈祷来年平安,所以这个放鞭炮行动又叫做“平安爆竹”。

另一个历史悠久的习俗,就是过年吃饺子了。汉代成书的《礼记》就记载:“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便是饺子的雏形了,距今也是2000年以上。另外,还有两种与饺子几乎同时出现的过年食品,它们也都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他们就是汉代发端的元宵和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年糕。

另外还两项稍微晚一些的,不过至今仍在春节期间大放异彩的习俗,这就是贴春联和拜年,它俩都是在两宋期间出现的。根据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月初一这一天,市民都要互相庆贺。这便是历史有文献记载的拜年雏形了。到了明清时期,拜年这个词已经文人笔记中正式出现了,《梵天庐丛录》一书中就说:“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动出谒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

还有一项活动也出自于宋代,那就是贺年卡。这玩意是春节拜年的副产品,由于要登门拜年的人太多,于是做官的文化人就开始流行在春节期间派遣门人去对方府邸投递自己的名帖,又称名帖。这东西既是名片的前身,也是贺年片的前身。不过,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曾经在20世纪风靡了数十年的贺年片从纸质走向电子化。

走过千年岁月,回首往昔春节,我们看到一些习俗的逐渐消逝,更看到一些习俗的生生不息。春节习俗跟春节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它们代表着古老的中华民族对未来、对希望的永恒期望,温暖着我们的春节。

热门推荐

灶王爷“秘史”

腊八粥的故事

《古墓防盗故事》续:移山填海 十室九空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锤说史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

(0)

相关推荐

  • 岁除驱走庚子鼠,除夕迎进辛丑牛,过年啦!

    今天是2021年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除,是去掉的意思:夕,指夜晚.除夕就是把本年中最后的一夜去掉,迎接将要来临的新的一年.在中国,除夕,又叫做"除夜",& ...

  • 正月初六是“马日”,“马日”都有哪些习俗呢?

    今天是正月初六,初六又称马日.传说女娲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后在正月初六造出了马.初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有不少的风俗习惯. 1.送穷鬼 送穷就是正月初六的一种风俗.送穷就是送穷鬼.穷鬼,又称'穷子' ...

  • 大年初六:送穷鬼!

    02-17 07:11 [大年初六:送穷鬼!]今天是大年初六!吃过饺子守过岁,串过亲戚拜过年,到了初六又有什么习俗呢?大扫除送穷鬼.重开张祈福年--初六可是个好日子哦!戳图来瞧瞧大年初六都有什么习俗, ...

  • 推荐收藏 丨 福州春节习俗大全,你还记得多少呢?

    记忆里 春节是热闹的 大街小巷都挂着火红的灯笼 漫天的烟花肆意绽放 我们缠在大人的脚边 讨要糖果福橘和糍粑 而如今,我们渐渐长大 那些旧日习俗,你还记得多少 正 月 初 一 /吃太平面 / 晾 晒 线 ...

  • 山东人的春节习俗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几千年来,人们对春节都极为重视,庆祝活动极其隆重.热烈,并有许多的讲究和习俗.作为齐鲁文化发源地的山东,地域面积大,背靠大陆面朝海洋,各地之间的春节风俗也不尽相同. ...

  • 祖国各地春节习俗

    春节对于我们所有的中华民族是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关于过节的形式丰富多彩,各地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因为也会带有浓郁的各地方特色. 东北 东北人在饺子中放硬币(现在多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代替),谁吃到这样的饺子 ...

  • 《唐人街探案2》超越《捉妖记2》登顶春节档,但最终胜负还很难说!

    2月20日,好快,转眼初五也快过完了,7天长假只剩1天-- (数据来源艺恩电影智库,截止北京时间2018年2月20日22:00) 对于春节档电影来说,最黄金的这几天也是不容有失! 今天,<唐人街 ...

  • 多轮“师改旅”之后,为何师并未消失,甚至还又重建师级单位?

    在轰轰烈烈的此轮军改中,既动"棋子",更动"棋盘",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现象就是作战部队大规模进行"师改旅". 在军改前,虽然也陆续开展了多轮 ...

  • 晚清厦门的春节习俗

    --萧宝芬<鹭江竹枝词>选 (清)冷枚<闹春图> 贺春 [引]暖帽上多有槟榔环积,登堂不求见主人,只向神前一揖而去.女人相见,亦互相登贺. 槟榔堆帽似簪花, 绿衬猩红出色加. ...

  • 老北京春节习俗之除夕

    做花灯    卖芝麻秸 放鞭炮    做花灯 老北京逢年过节有挂红灯迎新年的习俗,每到腊月,街市上卖灯的店铺和摊商就多起来了,到处红灯高悬.那时家家门口都会挂红灯,小孩子则提着红灯到处逛,营造出一派新 ...

  • 老北京春节习俗之初八

    正月初八,又称顺星节,我小时候听奶奶说:"初八这一天,所有的星星都下界到人间,天上星星光芒闪烁,是大人给孩子指认星星的好机会".所以古时候就有这天晚上,点起花灯和天上的星星遥相呼应 ...

  • 小学有关春节习俗作文:过年啦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 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