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疗法风口爆发,「BIAI」要用脑科学 人工智能找到突破口
未来实践者 NO.01
这是 TARDIX《未来实践者》栏目,我们持续深度访问大湾区创业者、企业家、创新引领者,揭示和记录他们如何实现从 0 到 1,畅谈对科技、人生等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本期嘉宾:李晓涛 博士,BIAI(必爱智能)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CEO;美国 MIT 脑与认知科学系博士后(2016-2018)
李晓涛说,“人类的未来”应该往两个领域走:一个是解放自己的地域,找到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此外,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宇宙”,就是我们神秘的大脑。数字疗法、脑科学、无创脑机交互,这些名词在今天显得新鲜且超前。
新冠疫情加速了数字医疗的增长,数字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DTx)、电子药物、数字健康等词汇逐渐变成热词,相关技术获得了多项突破性的进展,资本也正在加速涌向医疗健康领域,尤其是数字健康领域。《经济学人》此前有文章指出,数字医疗将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的产业。
但在脑科学研究成果与巨大的市场需求之间,产业化的闭环仍未完全成形。而 BIAI 的创始人李晓涛博士说,他想做的,就是链接研究成果与市场的桥梁。
不想只是待在实验室里
做一个点儿的研究
从 2010 年在香港大学医学院读神经解剖学科开始,李晓涛就一直在脑科学领域进行发散式的探索和思考:涉及到神经科学跟认知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太多、太庞杂,切入点也非常多——到底什么样的方法更加有效、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李晓涛在麻省理工校园散步的时候,萌生了要创办企业的想法,企业的名称就叫「BIAI」(必爱智能),就是BI(biological intelligence,生物智能)和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结合,去解决跟人类压力和脑力相关的各种问题。
最终,他选择的路径是开发软硬件结合的电子数字药物,而不是传统的药品。在李晓涛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从源头上看也来源于“人脑的智能”,而用人工智能来反哺人脑智能,能让人脑在智能上发挥更强悍的作用。
“我们人人都有大脑,只是我们不懂怎么样更好地用它,使它变得更加好用、更加聪明,并且更加健康、更加开心。”李晓涛进一步解释,“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每个人都受益,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健康。”
这种创新的思路让他意识到,只是待在实验室里做一个点的研究、只考虑一个小领域的科研价值,不一定是他最好的人生选择。
他打算以精神医学领域的数字疗法为突破口,将科研成果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大脑是人类最后一个“神秘堡垒”,涉及到跟精神压力相关的各种脑功能失调的问题亟需解决,具体包括失眠、焦虑、抑郁、认知退化等。李晓涛也捕捉到了现代人类处于信息与数据爆炸的时代,人们要面对的压力有增无减的问题。在充分的思考和酝酿之后,李晓涛在 2020 年 9 月选择了全职出来创业。
>>>本文进度:30%
选择智能眼镜
作为从 0 到 1 的切入点
基于十多年来的思考与研究,李晓涛选择了数字智能眼镜作为硬件方面的切入点。相比于侵入式的脑机接口技术来说,他认为这种设备无创、轻便,更人性化,而且智能化的潜力无限,更接近技术发展的最终形态。
目前,BIAI 借助于技术研究成果和数据整合能力,增益脑认知的智能眼镜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的开发,可以检测用户的脑力、压力情况,以及给用户提出具体的反馈建议,比如怎样更好地进行大脑压力的调节。虽然现在的 BIAI 眼镜看起来和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的版本还有很大差异,但已经相对比较轻便、小巧。未来,他们还将给他们的产品注入更多的功能,包括整合 AR、5G 的技术。
“比如高考之前三个月的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怎么样更好地去发挥他大脑的效率?并不是说一天 24 小时不停看书就能考出很好的成绩。我们的产品会告诉他们怎么样去学习,怎么样去科学用脑。”李晓涛举例。
此外,他们也开发了一些不同的软件算法,分析人的压力值和脑力状况,比如在他们办公室里,有一个和楼宇刷脸系统外观无异的小机器,可以通过采集人们的步态和脸部数据,分析其压力、情绪等数值,并进一步判断用户现在的情感认知状态。
“涉及到脑功能失调的问题,目前是没有终极解决方案的。并不是说一口药吃进去就彻底好了。”李晓涛进一步解释,“这些基本都要靠慢病管理,长期干预和治疗。所以我们想发明这样的智能硬件,来做更加精准的慢病管理及治疗。”
>>>本文进度:60%
从科研到商业
思维方式的转变让人兴奋
从科研人员转型成为创业者,对李晓涛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因为它不仅是技术的问题,它可能是产品设计的问题,包装销售的问题,还有怎么样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去促使目标实现的大问题。”李晓涛说,这和之前在实验室里所面对的人和事确实是太不一样。当然,他也正在不断地调整自己,试图找到最佳的适应状态。
面对创业的压力,他也知道自己同样需要外力的调节和他人的帮助,这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现在所做工作的重要性。“创业肯定有风险,还有很多挫折要去承受,没有几个人愿意去这样冒险。”李晓涛说,因为觉得自己的专业思考已经比较深入,所以也更加淡定与坚定。“成与不成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但是我觉得首先要去做,对吧?”
“对我人生来说,这也是挺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整合脑与认知科学的各种知识,不拘泥于分子、基因、蛋白、神经环路以及认知行为的某一个小点,结合商业、产品开发、融合个人专业追求……李晓涛说,跳出小领域、小专业,站在更系统、更全面的角度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甚至整合宗教或者中国传统医学等等观念去思考问题,这让他感觉很兴奋。
大脑对于李晓涛而言,就像是另外一个浩瀚的宇宙。对于“创新”、“未来”这些话题,李晓涛认为,“未来的话题我们可以像科幻故事一样去构思,但关于创新,还是要一定实打实地去解决具体的、实际的问题。”他说,BIAI 就是“要找到最实际、最能解决问题、最简单却好用的手段。”
近年来,数字医疗相关政策利好不断,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科技手段的应用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创业者在从不同角度和需求出发,对前沿技术、医疗制度、医疗体系有不同的理解,也在寻找和实践着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案。
而在鼓励创业创新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正在转型成为创业者。从一个实验室里的科技实验,到为市场提供产品的商业运作,他们除了要转变思维方式,同时也要正视风险和挑战。
无论是对李晓涛还是对这个赛道的更多参赛者而言,接下来的游戏无疑陌生、激烈且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