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文:谁在阻碍中小房企快速做大?

文 / 黄博文
博志成创始人 博志成研究院院长

  引言:

我从08年开始创业,到现在11年,接触过很多很多房地产企业,做了大量的研究,包括方法论、体系建设,我的朋友们喜欢叫我“黄老邪”。我又是学数学的,喜欢总结,前阵子刚好在北大讲课,今天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房地产企业无法快速做大的20个原因”。希望大家不要对号入座,而要“知病医病”,迅速调整,更欢迎大家来参加博志成的年中峰会,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发展之道。

我认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不是外部形势,也不是行业趋势,而就是我们自己;淘汰我们的,也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客户

我看过很多企业,十年八年,反复去看,一直做不起来,总是说“体系不好,招不到人,拿不到地。”其实,是老板没想明白,或者是没下决定、容易摇摆。时而激情万丈,时而觉得啥都没得干。

第一个原因:“根子出在主席台”,“老板缺乏战略定力”。
对于民营企业,主席台是老板;对于国有企业,则是体制。

我经常说,不怕企业规模小,就怕老板没有欲望和野心。要把决心下定,把自己定的目标当做信仰。房地产行业是有机会的,一直都有机会,而且容易创造奇迹。在制造业,每年以翻倍的速度增长是不可能的,但是很多房地产企业就可以,比如中梁。
另外,在这个行业,“退”是不能的,也没有“小而美”,所以你只能往前走。郁亮也说过,万科到目前还没有找到一条比房地产开发更赚钱的路。关键在根子,在老板,下没下决心做起来。
做不起来的老板,有的无法突破个人定位或原来的管理风格,有的目标不明确,有的手段过软,还有的则事事操心、无法放权、把握不好公司的治理关系等等。
第二个原因:资本格局低,金融思维弱。

房地产行业,不是劳动力驱动的,而是资金、资本驱动的。
我问一个企业,你们企业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他说,我们的负债率最低。房地产负债率低是好事吗?你看金融业、银行业,那都是储户的钱,他自己是没什么钱的,利润率高吧?全球最会赚钱的公司之一,中国工商银行。“得债务者得天下”,当然不是说负债率越高越好。但是如果没有负债,或者负债率特别低,肯定做不起来,反而说明资金瓶颈很大。没有负债,不是因为你优秀,而是因为你发展不够快、资金需求不够大。当然,要把握好度,负债高、风险也高。在房地产行业,有个基本规律就是借钱赚钱。房地产企业老板,一定不要用制造业的思维来做房地产。
另一方面,资本格局低的人,会使劲压榨乙方。坑总包方、设计院、坑员工等等,结果倒霉的还是自己;还有一些,特别不愿意去谈收购兼并,害怕上当、吃亏,失去控制权。
博志成在这两年一直强调收并购市场的机会,建议某一家企业尝试去收购,结果一到谈判桌上,老板特别抠细节,一点点风险就怕得要死,要么还总是想自己操盘,非常排斥合作。这就是典型的资本格局低,金融思维弱。
中国不缺钱,缺的是老板格局、方法。房地产天生的金融属性,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我们的预售制度,否则根本无法做杠杆。而在房地产行业、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要用不同手法打开资本,这就需要老板快速进步,否则,资金会变成企业做不大的最大瓶颈之一。比如说,在当前金融端收紧的情况下,能不能整合民间的资金呢?你们去思考。
第三个原因:以制造业、市场化的研究方法分析房地产行业。
过去,有的老板习惯通过跟行长吃顿饭,听区长忽悠,受点刺激又去拿地。结果研判错误,决策反复,跟着投资和融资也变形,节奏全踩错。
我们知道,去年第四季度,是拿地最好的时候,因为地便宜。而表面上,各个地方,包括合肥南京的招拍挂都流拍。在那个时间点,很多老板认为没人要地,形势不好,着急想转行。事实上呢?过完春节就回暖。
那是一个很短的窗口期,年底与现在的地块价格可能相差一倍。很多开发商后悔,说得不好听,哪怕没有能力开发,在去年第四季度拿地、现在卖地也能挣钱。这就是,错误的研判方法导致错过拿地窗口期,融资方面也是一样。
我经常跟房企的老板说,不要用行业本身的数据来预判行业未来。在去年第四季度,表面上土地没人要,土地萎缩、调控趋严,用线性相关分析来看,很多人都觉得未来房子不好卖。线性思维方法很通用,很多时候也是对的,但在房地产行业,一旦用错,就错得离谱。
决定房地产行业走势的,是非市场行为。在别的行业,企业的爹妈是客户,但房地产企业一定不是,政府、银行是爹妈,数据和客户顶多是干爹妈。金自带融属性的行业,未来趋势与市场当前表现没有绝对关系。政治上、宏观经济上的数据不好,也有可能起来;但当房地产过热的时候,即使经济数据不好,政府还会往下压,为什么?民生政治、系统性风险管控。
如果只看行业数据,忽上忽下的,就会被误导。当然,对于城市研究来说,行业数据分析是必要的,关键在把握时机点,但不要以此判断总体趋势。
所以,回过头来说,很多企业做不大,也是因为用别的行业的研究方法来做投融资的决策,浪费了机会。
第四个原因:换方向,对行业没有信心。

由于没有看准中长期趋势,没有把握本质,得出错误的判断,所以更加缺乏行业信心。收缩、摇摆、保守,都是没有战略定力的表现。有的企业,口头上说要发展、扩规模,实际上呢?一不把精力放在组织能力提升上,不愿意花钱雇专业高管;二来不会关注中长期组织能力建设,仍然是工程导向、制造业逻辑,鼠目寸光,不愿意合作、不敢收购兼并。根子上,有野心而无信心,这与缺乏正确的研判方法是有关的。
第五个原因:不懂行规。
我总结了10条房地产做大做强赚钱的基本逻辑,或者说基本方法。
先说说房地产行业的底层逻辑——
(1)用别人的钱赚钱,这是房地产行业的基本逻辑。
很多企业恰恰做不好,动不动说没有负债,这可能是真傻呀。房地产企业要追求的,恰恰就是高自有资金回报率,哪怕利润率低。为什么?有杠杆。这也是过去二十年,为什么做房地产能快速赚钱的原因和方法。不会用杠杆的企业或老板,都还没入行,而这个门槛以后也会越来越高。
(2)用别人的资源赚钱。
房地产企业,要管好乙方。有设计院,有工程总包,甚至有专业拿地的、专业帮你找钱的机构,做的不好的,都喜欢自己干,请咨询公司来也用不好、不会用。山东的一家客户企业,就把我们的咨询师、专家用得很好。他们的老板开玩笑说,现在对接的高管,天天跟着博志成跑,根本不想回家。高管怎么说的呢?他说,自己作为股东,陪着咨询师专家,监督他们好好干活,还能跟着学习。这才是把乙方的能力用到极致,也是资源整合型行业里,真正懂行的做法。然而,很多企业都在犯错,坑总包方,压款的同时还要求人家提进度、高质量。
(3)赚时间的钱。
价值,只有放在时间维度上才能体现出来。比如说,一个项目,从拿地到开盘花了4年,像这种项目,肯定没赚到钱,要么就基本上是帮银行打工。我们所说的高周转,也是在这一条逻辑里体现。一块钱,1年转1次和2年转1次的收益,肯定是不一样的,风险把控的难度也不同。有的企业,特别喜欢勾地,这里不是说勾地方式不好,而要忌讳图便宜而勾地,追求账面的高利润率,但利润表好看不代表自有资金回报率高,也就发展不快。
(4)赚规模的钱。
房地产企业,本来就是拼资源整合能力的。政府、银行,基本上“嫌小爱大”。规模本身就意味着钱,意味着更好的信用、更高的收益率。所以,房地产没有“小而美”一说,只会变成“小而没”。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房地产赚钱的中层逻辑——
(5)去货地比高的地方赚钱。小的城市,地方操作经常存在很多不规范性,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高,但不是不能进,要看实际情况,遵循高地货比的投资原则。过去中梁、祥生能快速做大,主要是在三四线拿到了足够多的货地比高的土地。
(6)去资产价值高的地方。主要针对大型及超大型企业,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因为资产价值高的地方,门槛也高,地价往往更贵。小企业往往没有勇气,或者根本没有资格。
(7)去金融机构看好的地方赚钱。

(8)通过关注政府的喜好来赚钱。

最后谈一下房地产企业赚钱的2条顶层逻辑,也是博志成十几年来一直在协助房企的重点内容——
(1)赚经营节奏的钱。
很多企业追求项目的高周转,但实际上,企业更需要多项目一起高周转。最极致的,是把公司的钱在每一分钟都用起来。这就特别强调企业要有较高的大运营管理水平,能够调整好节奏。拿不到地的时候,开工、销售太快要命,钱都回来了,但花不出去,沉淀就意味着浪费、损失;或者,拼命地拿地,而销售疲弱,这也是问题。只有把握好多项目的经营节奏,才真正能赚到钱。
(2)赚战略的钱。
企业发展得好,根本还是在于模式,看战略布局是否到位。但还是有很多人,包括老板们,对战略仍然不关心。我在好多次会议上、包括和老板私下交流的过程中,反复强调,房地产行业未来还有10年新的黄金时期,但一定是智者胜的时代,“智”是什么呢?就是战略,越往后,大家越能体会到。
上面我讲到,房地产企业做不起来是不懂行规,或者说基本规则。
第六个原因:经营节奏混乱,投融运销脱节,项目运营、企业经营和战略没有打通。
在运营层面出问题的企业特别多,房地产企业的业务问题,也多跟运营有关,我们建议,有条件的企业一定要搭建大运营体系。跟大家分享一个大运营模型,三个三角形,两道杠。
第一个三角形——对项目来说,进度、品质、成本,是不是经常冲突?冲突是由什么决定呢?项目经营定位和战略目标。
我给企业做培训的时候,会问这样一个问题:“现金流型项目,是保进度呢?还是要快速回笼?”客户说,快速回笼啊;也有的说,保进度、控成本啊。然后我说,“你们说的都对,也都不对。”为什么?有可能保成本,也有可能保品质。
什么叫项目运营?我用三句话描述一下——通过计划管理货值管理等工具,平衡进度品质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平衡协调来实现经营定位战略目标的全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把计划管理当做全部,其实那只是工具,计划管理的本质在于协调关系、实现目标。
项目类型,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假设一块地摆这儿,A城市有两个项目,项目一在城乡结合部,项目二在郊区,请问,两个项目分别是什么类型、什么定位?
大部分客户会说,项目一是刚需,项目二是类别墅、改善型。错!在已知信息条件下,项目一也可以做大平层,高品质;项目二则可以做经济类的别墅,高周转,比如华夏幸福的别墅,几乎就是白菜价,所以也不一定就是改善型。
项目定位并不是由土地本身的属性决定的。第一个因素,市场,在上面的问题里,一没有说这个城市在哪儿,不知道市场大小、价格趋势,城市竞争情况;第二个因素,企业的战略意图,在这个城市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当下缺不缺现金?在主要因素未知的情况下,就闭着眼睛做定位,一定是错的。
所以,市场因素、土地属性、公司战略目标或意图,三者共同决定项目的类型和路线,进而决定上面第一个三角形,即项目运营的平衡。
在数据指标上怎么体现呢?第三个三角形,周转率、利润率、杠杆系数。说白了也就是杜邦公式,ROE的分解版。
万科是第一个用杜邦分解战略的房地产企业。假设老板的目标是快速做大规模,那么最粗暴的是方法就是加杠杆,第二才是提高周转率,第三是追求较高利润率;如果老板的目标是实现适度的规模化并且赚钱,那么,有可能利润率排在第一,周转杠杆第二、三位。如果一个房企的财务部门,对这三个没有做测算,那么,你们的公司在运营层面一定还没有成体系。
多项目运营,也叫公司运营,根据战略目标,可以有27种经营策略——三个指标,分别设定高、中、低,三的三次方,即27。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诊断企业经营策略与战略目标是否匹配,怎么调整,运营体系的搭建和优化,也有了方向,而且这27种经营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是动态的。
战略意图由什么决定?老板的意志,老板的个性特点,以及老板结合行业趋势、竞争状态等得出的决策判断,这三者共同决定公司的未来方向。老板的意志通过公司发展速度、公司经营品质,风险承受度得以体现,都属于战略运营的范畴。
项目运营、经营策略、战略运营,是一体的,但是公司要想快速发展,除了这三个三角形,还不够。
我们说,高速公路需要护栏,所以再画两条线。下面是产品标准化,包括产品(线)和服务,要实现中间的三个平衡,必须要有标准化作为基础;上面是管理标准化,包括管控、流程、权责、绩效、激励、信息化、风险管理,还可以加上团队,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大运营体系。房企想要快速发展,都需要这三个三角形和两道护栏。
当然,大运营的模型还有很多种,我在不同的课程、场景都做过不同的阐释,但核心、本质是一致的。大家如果感兴趣,还可以研究研究万科的“金三角”(城市价值)——土地、客户和产品,和“银三角”(经营定位)——进度、品质和成本;这两个三角内部和之间都存在互动关系。
一般来说,做得好的企业,往往在投资阶段就确定项目的经营定位,类型、路线,然而很多小企业是拿完地、再去做项目的前期定位。
实现平衡,高周转才是有砝码的,否则,就完全依赖项目总的个人特质,或者拼公司资源。
第七个原因:投资不得力,投资布局、投资方式、投资标准等不合理和不匹配。
有的企业说,我们有投资标准啊,也做了投资布局的优化,但是不是内部相匹配的?或者跟战略意图匹配呢?目前招拍挂市场,越来越多小企业没法做,或者想做但是没有人才,硬着头皮上,导致投资环节的效率低,甚至犯错。我们知道,进错区域,拿错地,在过去十年的粗放经营时代,市场预期平稳上扬,但从去年开始,城市轮动、高位震荡,拿错一块地就可能完蛋了。
第八个原因:金融新政下,对融资新玩法漠不关心。
不仅缺乏高周转的意识和能力,运营层面也没有相应的概念。或者是,除了老板以外,中高层都没有运营意识,各部门脱节。运营不是一个管理部门,它跟各部门都有关。因为高周转本质,就是把自有资金用到极致。无论是轻资产输出、小股操盘合并报表,还是用别的方式,合作开发、提升内部资金效率。
中小企业融资确实不容易,但是要努力降低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变相融资,打开融资渠道。不光要跟银行“要钱”,还可以向客户“找钱”,销售环节降几百块钱,相当于利息,但能加快回款;跟总包单位谈垫资,相应地也得给人家可接受的回报,比如工期允许可控的延缓;收并购,可以找卖方融资,分期支付土地款,先给一部分,有时候能做到5倍杠杆,同时,操盘阶段在前期快销,现金状况好转后开始提价,平衡全开发期的利润;还有,善用民间资本,比如中梁,真正做到股权的对外开放。
总之,有所得就要有所舍。跟国有企业合资,就得保障人家的安全;要求总包方垫资,就要保证人家的利润可接受。
第九个原因: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运营仍然立足于计划管理、货值管理,还是业务层面的运营,还是单项目小运营,甚至单项目层面的小运营都没有打通。
第十个原因:模式、产品、管理标准化与企业战略意图、发展阶段不匹配。
第九和第十这两个,同前面讲到的经营节奏匹配问题与大运营模型是相通的,不做过多解释。
第十一个原因:总部能力结构失衡,总部和项目部/公司能力不匹配。
有的公司,总部太弱、不能发力,缺乏控制,一天到晚就是救火。总部能力弱或太强,都是失衡,往往与战略意图不相匹配。中小企业,要做规模,三个专业,钱、地、运营,如果都缺人,全靠自己做,是有问题的。开句玩笑说,杨国强也不是啥都会做,但为什么能把碧桂园做这么大?
第十二个原因:“前三排”。
这也是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举个例子,老人打天下,到后来,能力跟不上,打完天下,老板又没有手段,开掉不行、留下又阻碍你快速进化发展。怎么办呢?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健全用人标准,优化步骤。还有一些企业,高管做业务很多年,经验可以,但视野不够。更重要的是,高管也需要从业务型人才转向经营型人才、复合型人才。
第十三个原因:在机制问题。
机制包括什么呢?资源整合机制、激励机制、内部竞争机制。有的企业,资源整合模式方式很僵化,钱、地,还是老板人为地说了算。激励做得好的企业,企业发展一般都会很快。
第十四个原因: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与经营目标或战略意图不匹配。
很多企业,没有战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不是很难做,而是观念陈旧,简单套用低价中标,忽略资源数量和结构对于运营、经营和战略的支持性。
第十五个原因:多元化程度、方式和能力与企业发展阶段不匹配。
中小房企,不建议过早多元化我经常问有的老板,您年纪不大,就不想干了?大企业做多元化,是因为规模、阶段和趋势所向,但根子还是在卖房子上。
更名,是一种生存危机,国有企业讲政治,超大企业可以也需要拿出一部分资源去探索。对于一般中小企业,单项目的多元化尝试是可以的。但在未来三五年内,还没有实现规模的企业,就要“一根筋、聚焦、专注”,直到团队能力可以支持多元化。我们不是忽悠大家做规模,助力房企做大做强,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行业发展要求,没有规模都是胡扯。
第十六个原因:对政府关系过度依赖或不恰当运用。
政府关系永远只是锦上添花,不要寄予过多期望。做战略、经营,一开始就要假设没有政府关系,否则,你就会路径依赖,习惯通过搞关系去弥补实力的不足和战略的缺陷,但我们知道,真正的短板,只能靠自己补,以错误掩盖错误,只会越来越糟糕。
所以,在此提醒老板,尤其是过去通过经营关系发展起来的房企,一定不能再依赖政府关系,更不能将企业发展预期建立在政府关系之上。
第十七个原因:缺乏核心竞争力。
都说文旅地产难做,但是为什么阿那亚做起来了,并且成为了一种典型模式。面对“房住不炒”的调控政策,要想“脱敏”“防震”,最好的对策还是形成自己核心的东西。
第十八个原因:产业勾地缺乏专业性。
产业勾地的坑,简直太多了,这些坑,不要以为试试无妨,一个项目,拖个十年八年,基本上就黄了。前两天我们给一家企业的产业地产模块做诊断,最后发现,几乎每个项目都有坑。真正做产业地产,很难,大部分中小企业我们都不建议去做,除非有过硬的本事,把资源整合机制建起来。产业、文旅,要做,但最好的时候是在住宅市场真正进入存量阶段以后。
第十九个原因:夫妻店、父子兵等,人治过多,情大于法。
比如,江西的一家区域型企业,高管离职、或者转成顾问,为什么?夫妻俩的决策,互相不说清楚,有时候下不同的指令。在这种情况下,再牛逼的高管,也是没法存活的。我给他们提建议,要么,老婆回家或者老公回家,要么,改变沟通方式。再比如,中部的一家企业,父子兵,分不清什么是辅导,什么是干涉;还有一家,老子说不管,结果什么都在管;还有兄弟之间不合,要么哥哥开了弟弟自己管,留不住任何高管。其实不光是这些,还有同学之类的圈层人脉,用好了都是力量,用不好都是毒药。
第二十个原因:家文化、分裂文化、负文化。
家文化,不是不好,也不是排斥家族企业,世界上最长寿的都是家族企业。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尤其是老板们,对“家文化”的理解错了,用错了。对于企业文化,要么同化,要么走人。还有一点,“家文化”需要与时俱进,跟上企业的变化,当公司战略意图发生变化,“家人”的概念、“家人”的关系和规则,也要跟着进化。否则,这些文化都会在根子上制约企业的发展。
总之,中小房企无法快速发展,肯定还有别的原因,我只是根据这么些年服务过的房企案例,结合我们的方法论,总结了20条。
失败者有千万个理由,成功者也有千万个道理。希望大家不要光拿着这20条对号入座,而要想办法尽量避免这些错误,在反思中努力提升自己,摸准快速发展的命门。
(0)

相关推荐

  • 加班现象地产圈普遍化?荣盛又出新规,部分部门最早23点下班?

    艳姐说 继前两天刷屏地产人朋友圈的某大企不允许员工午睡的图后,昨日,加班现象级房企荣盛也被曝出其关于调整其生产系统三季度作息时间的通知: 可以看到,三季度荣盛生产系统全员取消了周日的休假,而各职能部门 ...

  • 从业20年 ,一个地产营销人如何做到副总裁?

    艳姐说 艳姐有一个营销总朋友,从一线营销总,一直做到了集团副总裁分管营销. 从业20余年:入绿地,后加盟三盛.打造过很多神盘,也自成一套营销打法和体系. 做营销的人常常在业绩的重压下自我求索,不断创新 ...

  • 行业洗牌加剧市场裂变,这家西部企业为何能逆势爆发?

    " 鲜有经济整体相对落后的西北区域房企能在全国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但这家起步于陕西的全国性房企--龙记泰信,近年来逆势而为的大规模扩张之路却格外引人侧目. 龙记泰信是一家行事低调.志存高远 ...

  • 总裁指路:百亿级中小房企如何做大做强?

    房地产 貌似已是大型房企的天下了. 当下10多万家房企,数量不到1%的百强房企,占了快60%蛋糕. 10强更是占了23%,而且集中度势头依旧强劲! 如今市场又不好,疫情又反复,大多房企今年很难受. 但 ...

  • 人与战略(一):房企老板智慧金三角

    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就在主席台.董事长的战略决策能力与落地能力的高低至关重要,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董事长的功力深浅决定了企业能否做大 ...

  • 新正荣的下一步棋

    中国百强房企战略解读之 黑马正荣 重磅嘉宾 : 正荣集团董事.总裁 黄仙枝 对话:地产总裁内参出品人潘永堂 文\潘永堂 敢于投资,抓住区域房企全国化并进入第二阵营的最后机会 未来不能强调赚土地溢价的钱 ...

  • 39家典型上市房企库存现状:压力分化,仍有回升风险

    " 近年来房企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市场整体去化承压,叠加疫情影响,房企真正走到了既缺资金,又缺利润的重要关口,"活下去"成为特别真实的存在.不少房企的第一视角也从规模扩张转 ...

  • 评绿城的"二度崛起"

    人们怀念老绿城 但新绿城6500亿:发展才是硬道理 从作品到商品,从好产品到好企业 绿城的发展底层逻辑在蜕变 文|潘永堂 很多人在说"绿城变了"! 其实换了掌舵人,换了央企身份,换 ...

  • 2019楼市趋势!今天,林中、黄博文、陈晟、邹轩等大咖透露哪些重要信号?

    2019楼市趋势!今天,林中、黄博文、陈晟、邹轩等大咖透露哪些重要信号?

  • 炒股,袖珍资金如何快速做大?如果是袖珍资...

    炒股,袖珍资金如何快速做大? 如果是袖珍资金来到股市,如果想要快速做大,快速复利几乎是唯一的途径!今天就分享一些短期操作的复利技术种类!看看哪一种适合自己! 1.专注打首板 重点打硬板的盘中漏水或者是 ...

  • 炒股小资金能快速做大吗?能!身边朋友,只...

    炒股小资金能快速做大吗?能!身边朋友,只用这1招,从6万做到了180万,今天我就把他的这套方法分享给大家. 船大难掉头,大资金在股市里很难在股市里做到快速的快进快出.小资金来到股市想要快速做大的话,我 ...

  • 炒股,袖珍资金如何快速做大?

    如果是袖珍资金来到股市,如果想要快速做大,快速复利几乎是唯一的途径!今天就分享一些短期操作的复利技术种类!看看哪一种适合自己! 1.专注打首板 重点打硬板的盘中漏水或者是回封板:次日集合竞价如果弱,集 ...

  • 炒股,10万以下的小资金,如何快速做大?...

    炒股,10万以下的小资金,如何快速做大?我们散户来市场炒股,小资金做大,复利是唯一途径! 通过价值投资,年化收益10%~20%想快速做大,是要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的!方法花很长的时间来验证,是对是错?几 ...

  • 小资金想快速做大,或者小白想多赚点零花钱...

    小资金想快速做大,或者小白想多赚点零花钱,只有短线这一条路.最近也不少朋友问起,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小资金做大的短线经验 .建议大家收藏 1.短线不必考虑公司基本面,只需要考虑主力强弱,主力强的 ...

  • 小资金想要快速做大从10w到100w!有...

    小资金想要快速做大从10w到100w!有没有可能?有!唯一的途径就是短线,而且打板是最快的方法, 没有之一!想要玩打板,就要把握好开盘时间,从而各种分时的量能形态,是必备掌握的! 今天就分享一位打板高 ...

  • A股,8万以下的小资金,如何快速做大?船...

    船大难掉头,小资金却可以灵活的操作,小资金来到股市想要快速做大的话,要尽可能提高资金的复利周转,那么短线是唯一可行的途径,身边朋友通过常人难以理解的反人性的操作.下面我来介绍他是怎么选股以及操作,快速 ...

  • 小资金快速做大的秘诀!08年熊市时,1年...

    小资金快速做大的秘诀!08年熊市时,1年时间从5w做到20w,坚持只用这一种模式.炒股18年,我总结了几点精髓,今天分享给有缘看到的朋友们.建议收藏! 实话实说,言简意赅,就是快进快出,只做一夜单.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