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高效人才培养,总有一款“神仙案例”适合你

导语:企业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想要营收和利润翻倍,不是简单将项目数量翻倍就能满足的,人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数量与能力也必须翻倍。吸引人才是非常容易的,企业想要留住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下大力度对人才进行科学培养。

然而,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然进入了错综复杂而又模糊多变的VUCA时代,企业管理者一方面在思考如何重新定义自身业务,实现破局;另一方面也在时刻警惕自己的未来会不会被未知重新定义。

同时,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为所有企业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黑天鹅事件不会把错误的做法变成正确的做法,但会让正确的做法取得更显著的成绩。加快人才培养就是企业应对以上所有不确定事件的正确做法,是企业存续的命脉,也是企业赢得未来的关键举措。

作者/ 小博君
出品/ 博志成地产观
1
还在傻傻做无用功?
房企人才培养误区
几十年来中国地产企业对于人才培养与发展的认知史,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无需求”到“半信半疑”;从“半信半疑”到“盲目跟从”;从“盲目跟从”到“理性规划”。
近来年,科学理性地看待人才及人才培养的价值已成为地产企业的主流趋势,越来越多的地产企业开始考虑,甚至已经在公司经营战略规划的引领下,制定自身的人才战略,目的是挖掘开发人才潜在的价值,并确保人才发展能为组织做出贡献。不过一些房企在摸索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众多误区与痛点:
1.不重视需求分析,不聚焦关键问题,误将“培训”等同于“培养”。
一些企业之所以会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各种培训,很多都是源自于上级领导的指示,并没有进行深入的需求调研与分析。这就导致培训太过于形式化,内容与实际业务关联度低甚至是不相关,占用了资源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更谈不上系统性的人才培养。学员不买账、领导不满意,培训最终变成HR部门/人才发展部门的“独角戏”。
2.人才培养无运营,不跟进,误将“参加培训”等同于“培养人才”。
组织几场所谓的系列集训就是人才培养吗?显然这是不够的。成人的学习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新知固然重要,但学习内容必须要紧密贴合业务需要,同时还需要HR部门/人才发展部门设计一系列闭合的运营机制进行及时的跟进,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与标准,帮助学员快速理解学习内容的同时,进行知识的有效转化。
在信息爆炸与快消的当下,只有让学员看到了实际的转化效果(即对工作的实际改善作用),才会使学员对培训产生信任与粘性,从而有力保障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连贯性。
3.缺乏长期有效的评估机制,误将“课程满意度”等同于“项目质量评估”。
基于柯式四级评估模型,各个企业在培训结束后均会进行课程满意度情况的评估,但这种评估无法科学全面的评价人才发展项目整体质量与水平,甚至会本末倒置。
企业原本希望通过评估,了解学员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往往到最后,学员却变成了“评委”,成为了评价项目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
正确的人才发展项目的评估,应始于项目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阶段,贯穿于项目实施各环节,持续于项目落地过程中,终于项目结项。以项目管理的视角动态评估人才培养的过程与效果,尽可能客观量化地评价人员在培养方面的收益。
4.人才培养不系统、无体系,误将“单个的人才发展项目”等同于“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工作”。
学习本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的人才培养更应该是一个系统性、连续性的动态管理过程。只注重解决眼前的问题,没有长远合理的规划,不利于员工能力的真正提升,难以发挥人才培养工作的作用,更不能体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
而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往往需要大量时间进行落地,人才培养与发展所带来的效益也同样需要时间才会显现。如果没有长远系统的规划,就会出现培训为业务让路,培训为发展让路,培训为改革让路等现象。
除了以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之外,随着互联网等各类新兴技术在培训领域的推广应用,房企HR部门/人才发展部门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2
地产人才培养发展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路径
到底应该如何设计、规划才能形成匹配企业发展的人才战略,从而系统性地组织开展人才培养与发展工作,博志成在近来来,尤其是特殊的2020年,不断探索地产行业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首先,企业人才发展实际就是一个“定标→对标→达标”的动态过程。
  • 定标:基于公司的经营战略与人才战略,明确定义公司的“关键岗位”,梳理形成“人才标准”;

  • 对标:通过人才测评与盘点,找到差距与不足(即显差),形成明确的培养需求与目标;

  • 达标: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及对标差距,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实施验收,最终完成“关差”、形成人才池。

需求的深度挖掘与剖析,是博志成进行人才发展项目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结合甲方公司的整体战略规划,通盘考虑设计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设计极具个性的人才培养项目方案。
2020年在与某地产公司合作的【项目总(一期)】培养项目中,博志成在项目前端对每位参训人员进行了全面精准的能力测评,输出了包括个人及团队维度的测评数据,以此作为项目方案设计优化的重要信息来源。
同时,博志成在与高管、HR团队及学员代表访谈的过程中,挖掘出来自不同视角、层级人员的成长诉求,为项目方案的细化与调整提供了宝贵“线索”,也为最终项目的效果评估提供了量化标准。
博志成对于OMO模式的探索应用,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线上高效利用平台技术与大数据优势;线下专家教练答疑解惑、引导练习、辅导纠偏。人才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得到了有力保障。
2020年,博志成在与某地产公司合作的【内训师能力提升训练营(一期)】项目中,充分利用OMO模式节省了公司实际培训的显性成本,充分利用平台节约了时间与差旅成本,更重要的是,学员成果输出得到了完整呈现与有效训练。
博志成行动学习的持续迭代引领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地,诸如工作坊、翻转课堂、案例萃取等多种培养方式的综合运用,满足学员多样的学习需求,帮助企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沉淀组织智慧与优质经验。
2020年,博志成在与某央企地产公司合作过程中,项目全程采用“工作坊”的形式:
  • 通过前期资料研读+调研沟通选择5个项目作为全程工作坊研讨对象;

  • 项目前端由专家讲师进行知识赋能、为共创研讨提供知识储备;

  • 课题研讨过程采取三维立体模式(讲师+教练+促动),助力学员的成果产出;

  • 通过内部专家+外部专家共同评审、形成企业内部专属的成果集。

不断创新、加强产品研发、提升服务品质是博志成人才发展学院多年来的不懈追求,在这过程中逐渐沉淀并研创出多个人才培养模型,涉及房企不同专业、不同层级及关键核心岗位。
项目品牌打造也是提高项目知名度与好评的有效方式。在品牌运营方面,博志成也在不断升级,并可作为HR部门/人才发展部门的一项产品交付。
随着学员的年轻化、多样化,大家对于项目“颜值”的潜在期望已越来越高,正所谓“入得了眼才走得了心”。2020年,博志成在与多个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每个项目都进行了定制化的品牌设计,从项目logo到定制延伸品,使得项目“既有趣又有料”。
2020年注定是平凡又特殊的一年,疫情并不会影响博志成作为企业合作伙伴的角色,【亦生亦师亦友】将是我们坚守的价值观与信仰。助力人才在企业中成长与发展,让人才培养工作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博志成将是企业人才培养价值最大化的有力助推器。
博志成地产观 · 精品文章合集
泛地产观察

1. 商业地产,逆袭新路径
2. 养老产业复合化,行业跨界新浪潮

3. 养老地产的天时,四阶段概览产业政策大势

4. 「养老金矿」挖掘的三大阵营

5. “包租公”神话不再!

6. 终结物业公司的“任性”

7. 康养产业终于等来了万亿蓝海

8. 房企去化“地狱模式”已来临

房企案例观察

1. 中梁的「阿米巴」奇迹
2. 融创你学不会
3. 新力的「新力量」
4. 碧桂园又拿了「第一」

5. 万科不需要恒大

6. 郁亮&杨国强 多元化的殊途同归

7. 不是所有的教育地产都叫「东投模式」

8. 当孙宏斌再遇王健林

9. 阿里贝壳,必有一战

10. 弘阳凭什么弯道超车?

11. 碧桂园,又变了

12. 恒大疯狂如斯

13. 万科的「一根筋」

14. 蛋壳要碎了?

地产人那些事

1. 地产HR的招聘「潜规则」

2. 地产人转行,且慢!
3. 地产人的上半年,阵痛!

4. 全国行业,地产人加班第一!

5. 地产人最全摆摊指南

6. 地产人跳槽修炼手册

7. 房企人事“动荡”

战略解读

1. “三道红线”,房企的紧箍咒

2. 房企「甩卖资产包潮」汹涌

3. 分拆上市潮下,房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4.“内循环”来了,房地产凉凉?

5. “深八条”牵动谁的心?

6. 房地产管理红利时代的「新解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