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到老家和外婆家过的暑假,才叫真正的过暑假
真正的暑假,一定要在另一个家里过文/刘欢欢还记得去年暑假的“宇宙最强舅舅”吗?重庆33岁的龚先生有16个外甥,每到暑假,总有外甥来他家过暑假,去年暑假来了8个,加上他的两个孩子,每顿饭吃6斤米。吃多少米,在今天的中国都算不上什么事,“最强”关键在每顿饭里的爱和不厌其烦的做饭、管理孩子们的耐心上。
无独有偶,暑假在小区广场每次看到大小不一四个孩子一起出去买菜、玩耍,才了解是表兄弟姊妹在一起,都来外婆家过暑假,外公外婆负责孩子们的一日三餐和学习生活,孩子们一起有说有笑、打打闹闹、亲情弥漫,延续着父母辈曾经的一家多孩的生活,特别是在今天,独生子女已经成为大势的情况下,多孩一起生活不仅是对过去生活的复习和回味,可能更多的是对独生子女身心的多方滋养。
同样在小区广场,我们下午跳绳,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说他自己一分钟能跳200下,我很好奇地他的学校这么重视锻炼,他说他是丰台区第一小学的,我第一时间硬没反应出来,这是首都回来过暑假的娃。和我的弟弟妹妹在一起谈及这个小孩,我弟说,北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精英子女教育……我可能更关注这种暑假的外婆家生活,让孩子们换一个地方,感受不同的亲情的同时,去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从而形成地理文化优势,再以后慢慢就能显现出来。我小妹的孩子从包头到西安,七月份在西安的英语培训班里,孩子们问,你们包头是不是牛羊可多了?小外甥女很费解地回答,没有牛羊,和西安一样,也是高楼,只不过路比西安的宽,车也少。这种沟通,看是无知,其实也是一种成长,西安的孩子至少知道了,包头不止有草原,还有城市。外来的进入,原来的输出,都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扩充。7月底疫情有了情况,外面的补习班都被叫停,我妹的小孩、我弟的小孩,我的小孩,都回到了我的老家,老家人很少,隔壁的大堂妹的小孩因为村里没小孩,去小堂妹的陕缝社区过暑假了……
孩子们利用暑假假期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进入到另外的环境里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经历和历练?不同的人事,包括监护人暂时的改变,父母身边时的撒娇、不自立可能都会有所改变,和表兄弟姊妹的亲情连接、同龄亲人的彼此影响和带动,都是不可估量的成长要素。不论是留守儿童暑假到父母打工的地方团圆,还是城市的孩子回老家过暑假,又或者不同地域的孩子们因为共同的舅舅、共同的姑姑、共同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共处一室、共享一家,都是成长中应该有的养分,唯此,才能有更加丰盈的未来。
(作者简介:刘欢欢,陕西省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会员。有多篇散文散见于《美文》《青年与社会》《西安日报》等报刊杂志。另有《蜜蜂和我们的低碳生活》一文获得2010年全国“蜜蜂赞”散文征文优秀奖,《学做圣人》获得2011年第一届“散文世界杯”入围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