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房地产市场这么好,利润率竟然是这样……
因为欧洲有600万平方公里适宜居住土地,人口7.4亿;中国有400万平方公里适宜居住土地,人口约为14亿。对标欧洲各国,目前一线城市房价已经接近伦敦(2.5万美元/平米)、巴黎(1.5万美元/平米)等核心城市的,但人均收入水平远低于上述城市。
目前,欧洲二线城市房价是一线城市的40%到60%。中国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房价大体可以作类似的参照。随着国内二线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经济的增长,人口的聚集,需求会在未来逐步呈现出来。但眼下,这些重点二线城市均可以关注。以前国家是鼓励个人出去投资的。但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开始限制到香港买保险,限制海外刷卡,限制个人外币转账额度等。而且针对一部分热衷海外房产投资的人士,美国或者欧洲的房产都已经反弹到一定高位,个人出去其实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
现在已经失去了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最好时机,与其投资国外房产,不如着眼国内市场,比如有区位优势、有潜力的二线城市房产或是国内迅猛发展的资本市场。
● ● ● ● ● ●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132家上市房企合计营业收入为8780.5亿,而净利润只有687.8亿,平均利润率跌至7.8%。三季度营收收入相比二季度环比下调了34.5%,而净利润下调幅度则达到了63%。2016年上半年,130家房企的净利润率有8.15%,而即使在成交惨淡的2015年同期利润率也有10.1%。与此同时,前三季度沪深上市房企的平均负债率为77.5%,有四分之一的房企资产负债率超过80%红线。
近期根据公开的财务报表数据对比了一下1-9月份部分国内A股上市地产企业的销售额和净利润,当据此算出来利润率的时候,吓了一跳……
一半以上的房企利润率都已经跌破了10%,房地产行业的“暴利”正在逐渐缩水。上市房企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净利率等指标都在全面下滑。
与银行业相比,房地产的利润基本是九牛一毛
以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为例,万科的上半年利润只有53亿,在所有公布的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33,利润第一工商银行上半年的利润为1502亿!万科的半年利润只相当于工商银行一周的利润。
● ● ● ● ● ●
既然房地产的利润率已经这么低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说房地产是暴利行业?
其实说地产“赚钱”,主要和杠杆有关系,开发商初始投入的资金主要就是土地等前期成本,然后依靠房地产融资、总承包垫付工程款、快速开盘回款、延缓付款,在滚动开发中提高自有资金回报率,优秀的开发商会特别重视 ROE、IRR 和融资成本这三项指标,而绝大多数开发商在大项开支上都会使出各种拖延的手段,比如工程款、广告费等,这种苦乙方单位心里知道。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核心就是看ROE:净资产收益率,ROE,房地产发展前期基本是靠高毛利支撑高ROE,而后是由房地产高周转与相对高利润支撑的高ROE。那些利润到底去那了呢?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
净利润=营业利润减去所得税费用
营业成本包括:土地费用、建安成本、开发间接费、利息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先从最大的几个来说:
一、土地成本:
今年应该是史上地王最多的一年吧?自从实行招拍挂制度以来土地款是越来越高,另外,一线城市的土地成本占比通常高于二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有些项目的楼面地价占销售单价高达60%以上,很多“面粉比面包贵”,包括苏州、厦门、武汉、郑州,均出现了楼面价超过周边售价的情况。土地成本都是开发成本的大头。
从公布地价数据的万科和金地集团来看,拿地成本平均占营业成本4成左右,这一占比还在大幅上升,万科从38%上升至55%,金地集团从31%上升至65%。
开发商拿到的钱,一部分用于运营和还钱,一大部分都去买更贵的地了。
1999年-2015年,国有土地出让金从514亿增至3.25万亿,增长了63.3倍,占地方财政本级收入的比例从9.2%增加至39.2%。
二、建安成本:
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和配套设施费等,属于工程费用,虽然也是开发成本的主体之一,各个项目尤其选用的材料配制都不一样,建安成本差别也很大。建安成本一线标杆企业之间的差距不大,因为都是标准化的产品,尤其是碧桂园和恒大,建安控制的非常好,但是中小房企就不行了,频繁的设计变更和签证,没有规模谈判价格优势,,所以建安成本控制不好,一直在往上走且增幅较大。
另外就是售价提高后业主普遍对预期的产品品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前段闹的沸沸扬扬的郑州绿都业主维权事宜,业主详细的诉求包括景观不能低于600元/平米,公共走廊不能是白色涂料,必须使用瓷砖,大堂的一二层的外墙要使用石材。(在业主维权的面前,商业OR情怀,你会怎么做?)
三、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是另一个成本大头。房地产开发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加上这些年房企基本都是债养债模式,资金成本高无疑是房企的切肤之痛。金融机构的高利润仅工商银行2016年仅上半年净利润就高达1502亿元,“四大行”比房地产全行业几万家企业的净利润之和还要高。大型房企在香港或国内上市可以公开募集资金发行低息债券,平均利息成本在10%左右,而中小房企只能靠信托、银行开发贷、甚至是高利贷,年利息15算低的,2016年由于央行资金放水,融资成本低了一些,很多地王的背后都是大的金融机构。
四、税费:
税负高无疑是房价高、房企利润低的另一个原因。依照当前税制,涉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费有11种。这些税费包括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和契税等。这11种税费中,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房企的三大税种。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上市房企净纳税额与净利润之比为1.15:1。也就是说,房企每赚2.15元,就要被征收1.15元。
除了税,还有各种杂费,从买地到竣工交楼,再到给业主办理房产证,虽然每个城市情况不一,但也少则盖几十多个章,多则盖100多个章。当然了,几乎盖每个章,都要收费,收费最少的城市也有37种杂费,最多的有157种。
根据相关数据据统计,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的11种税费,约占房价的13%-15%;各类规费、杂费,约占房价的8%-12%——税费全部加起来,约占房价的20%-25%,有些三四线城市甚至高于25%。
5个房地产特有税种税收合计从2004年的1207亿元,飙升至2014年的1.38万亿,十年之间增长了11倍。
小结
当然,这些都是根据大型上市房企的公开数据,项目多、分布城市广,在今年一二线市场涨幅这么大的情况下,肯定会有盈利非常好的项目,不过存在很多好项目的利润冲抵了微利或亏损项目的情况,而对于一些中小房企借着十一之前快速去化肯定赚了不少,遗憾的是:地价上来了,政策也出来了,赚的这些钱再去买地,难!
你也许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