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雷春翔:《铁锅炖》
【总第010502期】
在场文学,文学在生活的现场和心灵的现场
------肖复兴
《铁锅炖》
文/雷春翔
进入冬季,屋外滴水成冰,寒气逼人。此时,热气腾腾的吃上一顿“铁锅炖”,可以说是很惬意的事情了。
吃“铁锅炖”,人不用多,五六人即可,大家围坐在铁锅前,灶台下木火熊熊,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爆裂响声,锅内炖上一锅排骨、酸菜、土豆和冻豆腐,锅两边贴着一圈金黄的玉米面大饼子,再来上两盘炸花生和炝土豆丝,或辣椒酱、小拌菜,基本上就全齐了。锅里菜炖好的时候,贴在两边的大饼子也自然成熟了。
掀开锅盖,热气腾腾,浓郁的香味让人食欲大开。这时服务员会端上一小碗“三沫”(切好的葱花、香菜和姜沫),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放少量的“三沫”在身前的碗内,用自助钢勺将锅内翻滚的热汤舀入碗中,喝上一口鲜美无比……
在主人的热情招呼下,众人畅谈这,一边喝汤,一边进行大快朵颐。一会儿的功夫,在热锅的烘烤下,细小的汗珠就从脸上轻轻滚落。这么好的菜,这么火热的场面,怎能缺少酒呢。来瓶60度“北大荒”白酒,满满倒上。那热气腾腾的菜,火辣辣的酒,处处都显现出东北汉子的豪爽和热情。
说道“铁锅炖”,就不能不说说它的锅贴玉米面大饼子,它很容易让人想起六七十年代用以果腹的大饼子,长大后就很少吃到了,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一次星期天到大街上溜达,看到街上有卖烤玉米面大饼子的,香甜的味道飘出好远,忍不住买上一个,一边走一边吃,甜甜的,还略带着玉米的清香,既解了馋,又能勾起很多美好的回忆。而这里的大饼子要小的很多,只有小碗口大小,一个个紧紧地贴在锅边,一小部分已被汤汁所浸泡,所以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它既是主食,也是菜的一部分,就连平时不爱吃粗粮的孩子们,此时也要忍不住吃上一个。
如今,在北方“铁锅炖”已经发展出了很多的种类,有排骨锅、鱼锅、鸡锅、鹅锅,还有狗肉锅等等,前几天,一位朋友从广州回场探亲,他已经是多年没回来了。想一想,上饭店也就是那些菜,大家早就吃够了,在外漂泊多年的人,其实最想吃的就是家乡菜的味道。
所以我们两家人来到“铁锅炖”,要了一个鱼锅,一条三四斤的大鲤鱼被切成几段放入锅中,配有冻豆腐、粉条、茄子、晒土豆片等,虽然没有在大饭店气派,却让远方的朋友感受到家乡的味道,他说:“好久没有吃到这样的菜了,这就是我想吃的。”几个人一边吃,一边谈着家乡的变化,朋友也被深深地感染,不住地频频举杯,满眼都是家的亲情。
在北方,屋外零下二十几度,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冰天雪地,屋内围着铁锅坐上一圈,热气腾腾,满屋飘香,很容易让人想起过去的大灶台,大土炕,还有那一排排垂在房檐下的冰溜子。而此时,少了几分腼腆,多了几分豪爽,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要的就是这种氛围。铁锅炖它已不在是单单的一种吃法,一品菜系,而且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东北文化,就如同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杀猪菜和江水炖江鱼一样,成了黑龙江的代名词,处处洋溢着黑土地的气息,也处处充满着家的味道。
注: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雷春翔,1972年5月出生,本科学历,先后在云山农场广播电视局、农场工会和基层管理区工作,热爱文字,喜欢写作和摄影,愿做一名生活的记录者。先后在《星星诗刊》、《党的生活》、《黑龙江经济报》《黑龙江科技报》和《北大荒日报》等报纸和刊物,发表大量新闻和文学作品。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本期编辑:明华微 信 号:shaiwangnv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