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姜思学:《齐鲁纪行》(三)

【总第025801期】


曲阜仰圣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齐鲁之行是不能不朝拜孔子的!
孔子被称为“圣人”、“万世师表”,妇孺皆知,此外,还有“素王”之称。何谓“素王”?西晋时的玄学家郭象说:“有其道为天下所归,而无其爵者,所谓素王自贵也。”
曲阜是孔子的生处,从“吾少也贱”到后来的享誉千古,都和曲阜息息相关。
看来,“吾少也贱”并非坏事,正因为“少也贱”才“有志于学”,虽然晚了些,十五岁才开始,但十五年的恒心和毅力终于让孔子“三十而立”。此后的“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每隔十年上升一个层次,确为为学者的楷模!有些学人终其一生也难以达到“不惑”的境界,更别说“知天命”了。
曲阜胜迹分别为为孔府、孔庙、孔林。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自汉高祖刘邦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孙孔腾为奉祀君始,嗣后历代不断加封。宋仁宗在位时,采纳太常博士建议,封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诏文曰:
“孔子之后以爵号褒显,世世不绝,其来远矣。自汉元帝封为褒成君以奉其祀,至平帝时封为褒成侯,始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褒成,其国也;宣尼,其谥也;公侯,其爵也。后之孙虽更改不一,而不失其义。至唐开元中始追谥孔子为文宣而尊以王爵,封其嗣褒圣侯为文宣公。孔氏子孙去国号袭谥号,礼之失也盖自此始。朕稽考前训,博采群议,皆谓宜法汉之旧,革唐之失,稽古正名,于义为当。朕念先帝崇尚儒术,亲祠阙里,而始加至圣之号,务极尊显之意。肆朕纂临,继奉先志,尊儒重道,不敢失坠,而正其后裔嗣爵之号不其重欤!宜改至圣文宣王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
衍圣公的居处就是衍圣公府,是孔子嫡长孙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衍圣公府的大规模辟建始于宋仁宗时,但相比后来朱元璋的资助和扩建,似乎还差些。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一次赐给孔府两千大顷——60万亩田地,并敕令建筑新宅,且有权设置官署,足见朱元璋对孔子的崇敬。
有人说,朱元璋以一布衣而至皇帝,自觉没甚文化,于天子之身不符,所以借重孔圣人来为自己贴金。是以寻得朱熹是自己的同姓先人而对孔府优渥有加——这恐怕是低俗和浅见了!
朱元璋固然出身寒微,但十分注重学习和理解文化的要义,尤其是儒家文化。它曾感叹地说:“古先圣贤立言教后世,所存皆书而已。朕每观书,自觉有益。盖读书穷理,与日用事物之间自然见得道理分明。”即位之初,朱元璋便遣使臣到曲阜祭孔,并郑重谕诫使臣说:“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竝,有天下者莫不虔修祀事。朕为天下主,期大明教化以行先王之道,今即释奠成均,乃遣尔修祀事于阙里,尔其敬之。”
还有一事,也可说明朱元璋的崇文尚道,金陵宫殿落成后,朱元璋不尚雕梁画栋,却命侍臣将《大学衍义》大书于宫殿两庑之壁,并不无得意地说:“以此备朝夕观览,岂不胜丹青乎?”及至朱元璋的歌诗联语等,更是别有一番宏大的文化气象。
正是由于历代皇帝的不断加封、赏赐、推崇,孔府的建筑媲美皇宫不足,但被称为“天下第一家”,似乎一点也不为过。
驻足孔府门前,宏大气象不能不令人仰视——蓝底金字的匾额虽为严嵩所书,但“圣府”二字中规中矩,浑不似奸人的手笔。姑且不论道德,严嵩的才学实属一流,少年时,地方父母官曾口占一联:
关山千里,乡心一夜,雨丝丝;
严嵩随口应对:
帝阙九重,圣寿万年,天荡荡。
对得很是工整并暗寓王道。致仕后,为避朝臣弄权,曾一度称病隐居乡下,期间唱和前七子领袖人物李梦阳的诗作也完全是田园之风,诗曰:
地僻柴门堪系马,家贫蕉叶可供书。
莺花对酒三春暮,风雅闻音百代余。
书法和词章是最能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的,气禀所发,尽由一心,内阁首府徐阶和后七子领袖王世贞对严嵩的评价或有款曲,《明史》关于严嵩奸恶的记叙未必尽是事实。当然,这里没有为严嵩正名或翻案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大门两旁明柱上的对联确实不同凡响——
与国咸修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对联为纪晓岚所书,“富”字上边无头,“章”字一竖通天,暗寓“富贵无头”、“文章通天”之意。果然是才子手笔,匠心独运,笔意超群。
大门而后为“二门”,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的“圣人之门”竖匾,四对石鼓夹立四根圆柱,承托着上覆灰瓦,彩绘梁橼的门顶。正门左右各有腋门一座,耳房一间。在帝制终结之前,平时只走腋门,正门不开,以示庄严。
过了二门不是三门,而曰“重光门”,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而名。重光门平时不开,只在孔府大典、皇帝临幸或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才开。
过了重光门,才步入孔府厅堂。堂有三进,曰大堂、二堂、三堂。大堂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方。
二堂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两旁立有慈禧太后手书的“寿”字及“九桃图”、“松鹤图”等石碑。
二堂之后是三堂,三堂之后,才是孔府的内宅。有道禁门将内宅与外界相隔,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内。清朝皇帝特赐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三对兵器,由守门人持此立于门前,有不遵令擅入者——严惩不贷”。
孔府的后花园也是一个绝佳的去处。花园建在内宅后院,又名铁山园。花园由李东阳监工设计。李东阳身为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国史总裁,他为什么亲自设计呢?原来,李东阳的女儿嫁给了孔子六十二代孙衍圣公孔闻韶,做了一品公夫人,为了女儿,他才如此大卖力气。
花园占地10余亩。其中有山、水、林、桥以及花坞、水榭、喷泉,还有水中石岛、乘凉花厅、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书屋等。园内还有一株近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生一株槐树,因此又名“五柏抱槐”,曾有诗赞曰:
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
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
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
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
孔庙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如果溯源的话,孔庙始于孔子死后的第二年,也即公元前478年。孔子弟子们将其生前的“故所居堂”也即居处立为庙,并“岁时奉祀”。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等。其后,历代王朝不断加以扩建,终至今日规模。
孔庙前的第一个石坊叫“金声玉振坊”。“金声玉振”何意也?拜谒孔庙后方才知晓:
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原来是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谓金声,表示开始,以击磐谓玉振,表示乐曲结束。从始至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坊”。
“金声玉振坊”位于“仰圣门”内,坊高5.6米,宽14米,四柱三间。“金声玉振”四个大字,是明朝著名书法家胡缵宗所书。
坊后有桥,桥下有水,是为泮水。桥后东西各有一幢石碑,立于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八字,人称“下马碑”。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落轿,以示尊敬,就连皇帝祭祀孔子也要下辇而行。
由“金声玉振坊”继续前行,是棂星门。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
棂星门后是圣时门、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等。
“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这一记载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因为此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除地为坛,环植以杏”。“杏坛”二字为篆字,乃党怀英所书。另有“杏坛赞碑”,出自乾隆御笔,阳面碑刻曰:
忆昔缁帏, 诗书授受。与有荣焉,轶桃轹柳。
博厚高明, 亦曰悠久。万世受治,杏林何有。
阴面碑刻曰:
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
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落款——乾隆丙子御题。
游完孔庙,我们一行便前往孔林。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于泗水之阳,也即泗水河的北岸。所以葬于此处,因为孔子常在泗上讲学授徒,因此,“泗上”也被指称学术之乡。 
孔子的后人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的古树已逾十万余株。子贡被孔子誉为胡琏之器,为孔子守孝六年。子贡亲手栽种的楷树,于清初和清末两次毁于雷火,只存树干。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曾有一首五律诗慨叹子贡手植的楷树:
不辨何年植,残碑留至今。
共看独树影,犹见古人心。
阅历风霜尽,苍茫天地阴。
经过筑室处,千载一沾襟。
孔子墓位于孔林的中心位置,此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墓周环以红色墙垣,周长里许。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边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
孔鲤平庸,但孔鲤的儿子孔伋也即子思则非常优秀,子思是孟子的学生,《中庸》一书即为子思所著。孔鲤虽然平庸,但有一句话却广为流传,并颇有趣味:
汝子不如吾子;
汝父不如吾父。
这是孔鲤分别回答孔子和子思责难他时的反诘语。子思说他不行时,他回答“汝父不如吾父”,意思就是:我虽然不行,但你的父亲却不如我的父亲;孔子说他不行时,他回答“汝子不如吾子”,意思就是:我虽然不行,但你的儿子却不如我的儿子。以此看来,孔鲤还是很智慧的。
关于孔子的墓葬,民间有很多传说:孔氏一门及其学说所以历数千年而不衰,且世代荣华,和孔子的墓葬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孔子七十三岁那年,曾倚门而歌:“太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之后便领着七十二弟子去勘选墓地。孔子认为墓地风水直接关系到后代的兴衰,所以不辞劳累,最终选定曲阜城北的泗水河畔少昊陵傍,圈地数顷为墓地。
墓地山环水抱——泗水从曲阜的西北流入,经右侧环绕而行,流向东南与沂水汇合共同注入微山湖。符合古代风水的“水之来者曰天门,水之去者曰地户,天门宜开,地户宜闭”的风水格局。
马鬣封和“携子抱孙”也是风水学中的上上葬法。《礼记·檀弓上》记载了孔子对马鬣封葬法的首肯:“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马鬣封之谓也。”于是,孔子墓的“马鬣封”葬法,成为封建社会一种特殊尊贵的墓葬形式,影响很广。
“携子抱孙”则有“怀子抱孙,世代出功勋”,“子在父怀,富贵永远来”的风水谚语。
更为传奇的是,占地千亩的孔林却连一只乌鸦和一条蛇都没有,孔庙虽然乌鸦成群,地上却没有乌鸦的粪便。对于这一现象,各种各样的解释,显然都不足凭信。
曲阜仰圣,确让我们增广了很多见闻,纸上得来和亲历躬行实在迥然不同,朋友们,读万卷书,还行万里路吧!



作者简介

姜思学:一九六二年生人,黑龙江省哲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学科带头人。现供职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讲哲学,哲学史,周易概论等课程。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华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