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光年间砖窑烧制出来的古建青砖

据说,出岸村烧制青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甚至更早。早在2012年, 出岸古建青砖制作技艺就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要说出岸村大家可能不熟悉,要说雄安白洋淀、世界五百强企业华北石油想必知道的人就多了。出岸村位于雄安白洋淀千里堤的南端,距离白洋淀十几分钟的车程;距离华北石油总部所在地任丘只有二十里许。

出岸立村500余年,村南的地表上有一种土,村里人称之为红黏土,含有丰富的铝硅酸矿物质,经长期风化,具有极强的粘性,是烧制砖瓦的上佳材料,因此,村里以烧制砖瓦著称,早年间,无数的大车小辆齐聚与此,上好的砖瓦搬出来装上车,或顺着千里堤送到白洋淀码头,或走古驿道,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北京、天津、保定……

出岸村村南有两孔砖窑,初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仍在使用。

道光年间的砖窑

民国时期,出岸砖窑停火,大批工匠流落民间,青砖制作工艺也暂时湮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岸村人谋划着重新开炉烧砖,带头人是王立山。

王立山,1958年出生于出岸四村,祖上精通制砖手艺,保存了手工制砖的整套流程,记录了每一道工序和方法,传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六代。他从小耳濡目染,了解祖辈制砖的艰辛,也深知祖传制砖工艺的宝贵,因此,他迎难而上,注册成立了任丘市出岸镇古建砖厂,带领同伴修复了道光古窑,延请村南大王各庄制砖老师傅杨金榜坐镇,开始了技术攻关。“功夫练到家才行。起初俺按照传统工艺一步步摸索,手举着几十斤大铁棍不停地夯泥,夯完后继续摔坯子,摔一下跪下把二十几斤的坯子再捡起来,接连十几次,膝盖破了,胳膊肘打不了弯。"说起当年的情景,王立山记忆犹新。

经过一遍又一遍论证,一次又一次试验,1986年3月,成功烧制了第一窑古建青砖。

不久,王立山在京的亲戚传来一则消息:故宫需要一批古建青砖。他大喜过望,背起一块100多斤的方砖,风尘仆仆进了京。到达故宫博物院的时候,天色已经向晚,故宫的工作人员用锤子使劲在方砖上敲打了几下,只听发出铮铮的声音,方砖丝毫无损,工作人员点头首肯。于是,第一批出岸青砖大大方方送进了故宫博物院。

王立山和他的团队复原了青砖传统工艺,烧制过程,纯手工操作, 生产周期往往长达2—3年,前后十几道工序:

取土:选取优质红黏土,摊在空场上凉晒,再翻搅、再晾晒,循环往复,须历经“三伏两夏”,去除泥土中的暴质,增加柔性,而后过筛子备用。

和泥:使用中性水打浆、和泥,采用物理方法将泥料和稀和透,早年间人们用牛踏踩泥料,现在改用人工,手持铁棍抽打泥料,反复三遍以上,把泥料和熟。

制坯老人

制坯:制作砖坯的模具,系用硬木做成的方形框子,操作时,将框子正面放置,填熟泥料于框中,双手按压泥料,使边角充盈,再用铁线泥弓刮平表面,然后将模具翻扣在地,砖坯即成型,这个过程俗称“扣坯子”,熟练工匠一天可制作一至两千块。

制瓦的模具称作瓦坯桷,杉木制成,圆柱形,操作时填入泥料,推动旋转,称为“转瓦”,一个瓦坯桷打开出瓦四片,手艺好的工匠一天可制作两千片。

扣好的砖坯三四天后,用木板将坯面压平、压实,从地上扒起,就地花式码放,坯与坯之间留缝隙,保持通风,坯摞上覆盖草帘、或者苇箔,防小雨、防暴晒,自然阴干半个月以上,砖坯才能干透,其间要多次翻摞,使每一块砖坯的每一个侧面均匀地阴干。

装窑:出岸青砖窑,高7米,内径6米,无顶,可砖、瓦混烧,一次烧制青砖约5万块;窑内空间呈圆形,上下小,中间大,形似“罐子”;窑基础、窑门、炉膛、烟囱、窑外层用熟砖浆砌,其余部位用砖坯浆砌;外层表面用泥土堆积覆盖,厚度约3米,用以保温以及防止漏水、漏气。

装窑

码坯运入砖窑,按照“中密边稀”的原则,随炉膛形状直码,底层脚砖用熟砖,防止受潮软脚倒窑;码窑过程中遇有不平之处,用软细黄土填平,防止砖坯倾斜倒窑;炉膛头(即栏火砖头)须码好连接码头砖,炉膛的三面,用双排人字花架接连各排砖码头,各排之间用五块砖交错连接,相互顶靠加固,直至同样形式码到窑顶后,取土封顶。

焙烧

焙烧:焙烧是青砖制作的关键环节,如果掌握不好,就会出现火候不足、半生半熟、半青半红,甚至发生倒窑事故。早年烧窑,主要燃料是农作物秸秆,夹杂锯末、毛柴、杂草等,现在用烟煤,焙烧过程分三个阶段:烘窑、发大火、烧后火,有经验的焙烧工,通过观察烟囱冒烟的颜色轻重,不断调整烟囱的抽力,适时、适当地供氧,合理掌握火情,其技术工艺之中的奥妙,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一般地,完成焙烧过程,需要20天左右。

闷浸:当地俗称“窨水”,焙烧之后,如果采用自然冷却的方法,出窑的砖呈红色,如果冷却过程中加水闷浸,出窑的砖呈青色,相比于红砖,青砖有耐酸碱、经久耐用的特点,故民间有“红砖千千年,青砖万万年”的说法。

焙烧停火,先用砂浆密封窑门、腰门、烟囱口等部位,防止漏气,窑顶加水,通过封顶的土层深入窑内,其间不能断水,闷浸六至七天即可出窑。

烧制

出窑后的青砖还要经过严格挑选。"或三五而选一,或数十而选一,必面背四旁,色泽青蓝,无燥纹坠角,叩之声震而清者,乃为入格。"

出岸青砖色泽青蓝、温润,表面平滑,四角平直,质地细腻,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抗高压、高温、低温,耐磨、耐腐蚀,不褪色,无论外观还是性能,都达到了古建青砖的技术标准。不久,出岸青砖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指定修缮用砖。

1994年,王立山在原有两孔道光窑的基础上,增建两孔新窑,扩充了生产规模,产品涵盖古砖瓦、琉璃制品、古建筑雕刻三个系列,单项产品有墙砖、铺地砖、板瓦、筒瓦、滴水、勾头、猫头等七十多种,体积最大的砖1200厘米见方,厚12厘米,重达500多斤。先后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长城、天坛、北海、普渡寺、黄寺、广济寺、东便门遗址城墙、天津小站袁世凯练兵园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作了数百万块各种型号的古建青砖。

201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先生,专程来到出岸村,视察砖厂后,欣然命笔,手书“山不在高”四个大字,赠送王立山。

到2018年,砖厂占地面积170余亩,砖窑4座,晾晒棚14座,年产古建青砖80余万块,产值2000余万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