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荀子的“明分”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曾描述过“和谐”的社会蓝图。而在他们的具体施政策略中,先秦最后一位集大成的儒学大师荀子所提出的“明分”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
在荀子看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以“隆礼重法”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以乐来陶冶人们的情操,并按照社会层级、职业、能力等等的差异来分配财物,适度地满足社会中每个成员的物质需求,保证社会各阶层上下的协调一致。他把这种社会状态称之为“群居和一”。但要使这番美好的设想真正落实,则必须要突出“明分”之道。
何谓“明分”?简单地讲,就是社会上下各成员在工作上都要各尽其职,在财物的分配上,要按职位、才智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荀子如此看重“明分”之道,将其作为一个理想社会之所以可能的重要原则,大概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明分”可以使人贪欲的本性得到合理的控制。他在《性恶》篇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这是说,喜欢财利、忌妒、憎恨、贪图享乐是人天生就有的本性。如果对之不加节制,不但社会会陷入争抢掠夺、残杀陷害的困境,而且人们之间那些推辞谦让、诚信友爱等维持社会和谐的美德也会丧失。因而,必须要以“分”的精神对人的本性进行必要的规范与引导,以便给予贪欲适度的需求与合理的满足。
第二,“明分”可以最佳地处理贪欲与财物增长之间的关系。社会财物、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虽然适度的欲望会进一步刺激社会的发展,当欲望无限扩张时,社会财物、自然资源无法满足人的需求,社会就会出现“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的混乱局面。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分”的精神来引导欲望,使欲望与财物“两者相持而长”,既能使贪欲得到合理的满足,又能使社会得到发展。
第三,“明分”可以使权势、财物得到合理的分配。荀子说:“分均则不偏,势齐则不壹,众齐则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处国有制。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
在这里,荀子明确地指出,如果不对人的层级、权势、好恶进行“明分”,非但人们之间不能互相役使,而且“势不能容,物不能澹”,当权势和财物不能满足两人的同时需要时,社会也就陷入了争斗和混乱之中。由此可见,一个没有“明分”的社会不仅不会达到和平安定,而且还会产生种种的争斗和混乱。
那么,“明分”又是如何进行的呢?在荀子看来,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从人伦关系看,荀子说:“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荀子在这里指出确定贵贱、亲疏以及长幼之别,对于防止社会混乱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从官员的职位任用看,荀子认为应该“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其人载其事而各得其所宜,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诸侯,下贤使之为士大夫……”、“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即政府一定要根据官员的德行和能力的不同来安排岗位,使每个人都能得到与其才能相适合的职务。
有意思的是,荀子还说:“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这是指对官员还要进行年终考察以示赏罚。
再次,从人们的职务与责任看,荀子认为在一个理想的社会里,每个人的职务与责任是很明确的。他说:“掩地表亩,剌屮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守时力民,进事长功,和齐百姓,使人不偷,是将率之事也。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是天下之事也。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餧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这是指社会上下每个成员必须分工明确,责权清晰。只有充分体现这种“分”的精神,才会出现“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的合理社会现象,否则,社会就会陷入在位不谋其事,懒散推脱的混乱局面。由此可见,荀子所谓的“明分”,主要是对人的社会名分进行确定,然后按其所处位置、职业、能力、辈分的差异来决定相应的待遇和财物的分配。
应该说,在承认社会层级差异的存在和人的贪欲本性上,荀子比起先秦其他诸子的看法要现实、积极。事实上,只有充分体现“分”的精神,明确分工,落实职责,按部就班,各尽其能,才会出现社会上下各成员和睦相处,欲望与财物“两者相持而长”的理想效果。
相反,如果无“分”,人们就会随着“恶”的欲望为所欲为,最终导致内部争夺,彼此孤立,走向灭亡。
所以,荀子反复地指出:“将以明分达治而保万世也”、“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荀子生当全国统一前夕,他强调“明分”的重要作用的想法,是基于对人性和社会动乱根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先贤们“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的深入思考。
另外,社会已经历了550年的大调整,各种问题已充分凸现,比较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和对策。应该说,荀子的“明分”观实质上就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而开出的一剂良药。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

  • ​《本性欲望唯心论》

    <本性欲望唯心论> 狗毛虫股评: 2021.07.28周三/07:51 犸骝三:人类的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想达到某种目的的需求.人类的欲望是多样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构成一个复 ...

  •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二:评性恶论可怕吗?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二:评性恶论可怕吗? 作者:刘志轩 荀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人性恶观点的人. 荀子为什么主张人性恶呢?这是荀子研究人类社会的一个伟大发现. 荀子为了解开人类社会战乱不断之谜,回答如何实现 ...

  • “淫太过,必有祸”这3种欲望别太过,容易招祸端,得牢记心中

    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望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控制.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从人的角度讲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它是一切动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 ...

  • 儒家与道家的理想社会

    先秦的诸子百家学说,诞生于一场社会的大变革.知识的大爆炸当中. 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上到贵族下到平民都不知社会秩序应该如何重建,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一个混乱时期,于是,诸子百家都在自己的学说 ...

  • 读荀子感悟儒---浅议读书人

    本人愚钝用了五年多时间寻师求学,2020年元宵节前终于看完<荀子>全文,看完后感悟很深,心情非常沉重. 发现荀子涉及生活密不可分:谈到企业管理学更是实操性:做人完全是一部数据化分析读书人分 ...

  • 王士祯的“孤平说”浅议

    王士祯的"孤平说"浅议 --兼谈吴丈蜀.王步高对王士祯"凡平不可令单"的误解 邓旺林 王士祯 [1]是清代神韵诗派代表人物.在康熙年间曾一度主盟诗坛.据说王士祯 ...

  • 浅议煤化工建设工程的“三查五定”及装置首次开车注意事项

    摘 要:"三查五定"作为煤化工建设工程竣工投产期间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后续单体试车.联动试车及全面试生产影响很大,因此如何做好"三查五定"在煤化工新建工程.技改工 ...

  • 浅议表见证明的基本含义

    [J] . 王建林 ,吕旭 .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第005期 摘要:表见证明是整个证明法学领域最含混,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它以经验法则为核心和基础,但经验法则的 ...

  • 浅议湿热淤极案

    浅议湿热淤极案:陈博士按,今天一熟人介绍一搬运工人过来拿拿脉,患者湿热之极,平常很少见到:这个患者我有深刻印象,患者中等个头,头圆肩宽胸厚,肌肉发达,患者骨架颇大,面色红润:这是我对患者的第一印象,一 ...

  • 浅议闽南舞狮的民俗文化

    浅议闽南舞狮的民俗文化 蔡汉以 2021-05-10 闽南舞狮,这是我家乡福建第一古堡---平和县山格镇隆庆村蔡家堡,最常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为了收集资料,笔者采访过二位"舞狮队" ...

  • 舒甘来‖浅议代词的对仗

    浅析代词的对仗 舒甘来 在诗联创作中,名词和动词.形容词无疑是最重要的,但代词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其实,代词却能起到其它词难以起到的作用.它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越俎代庖,而有其特殊的功能. 代词,在现代 ...

  • 浅议数字化转型-我们是否认知准确?

    数字化转型已经热门了很多年了,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人们对于复杂问题却喜欢简单对待,对于牵扯到一个企业自身的战略转型的问题,人们在寻找简单快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买个平台.软件,然后搞些示范工程,甚至有 ...

  • 浅谈元青花瓷的分型和特点

    元青花是一种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再施以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青花瓷器的先河.蓝色的花纹与洁白的胎体交相映衬,浑然一体,宛若一幅雄奇瑰丽的水墨画.它上承宋瓷,下启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