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旅社&四马路花魁之首会乐里
福州路颇有古旧气息。马路不算宽,两侧的房子还有少许保留了早前的样式。
上海人家的老弄堂,就在一个个绿色门牌后边藏着。福州路379弄50号江苏旅社,建于1911年。
百年旅馆静静地伫立在福州路一个角落里。破旧杂乱的外表下掩藏不住细节的雕梁画栋,美如画。当年初吴氏建造旅馆时本来设想六层,因做工考究,无奈中途没有钱了只好造了两层楼房。
原先每个天井的四周有玻璃门包围,门板上雕刻着戏文。
今天你站在如何一个角度,都会因为体量太大无法看清整幢建筑。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10平方米,围合的九宫格形状以5条走廊分开,6个天井采光分别对应着九宫格的后六个格位。
衰败后,中百公司接管了旅社成为职工宿舍。传说第一排朝南有独立阳台的宿舍给职级较高的人住,普通职工住后几排的房子。最奢侈的莫过于当年旅馆里的塔台听戏,大天井四面都能看到的舞台,邀请沪剧名角演出十分热闹。
如果我们对以前的旅社没有太多概念的话,图1照片青莲阁或许能解读从前:
清同治三年筑全程抵泥城浜(今西藏中路),后命名为福州路,俗称四马路。
19世纪末,福州路及其附近,报馆、书局、笔墨文具店集中。戏园、电影、茶园书场、游乐场、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密布,专业戏班演出频繁,文化街已初露端倪。酒肆、旅馆等服务业聚集,洋行、药铺、百货、照相、钟表行、拍卖行、烟号、茶食等商业初具规模,商市繁荣,形成申城最早的现代热闹大街之一。
三层茶楼青莲阁,供人品茗吸烟外,茶楼的招牌项目则是集游艺、杂耍、唱曲和摊贩于一体的小型游乐场,有西洋景、哈哈镜、打弹、棋牌、珍禽异兽、高矮畸形人等。
如果你现在行走在福州路上,是看不见江苏旅社的。
具体走法是:
从文化商厦旁边的弄堂进去,转过两个弯穿过一排老式居民区,会发现一处青砖清水墙、门边繁复的西式石雕在不经意间显现出它的悠久历史。
图片2上的文字为原先50号72家房客的八卦(小克勒供图)。
当年的英租界里大马路是一个象征,不可发展红粉业。四马路文人多来自全国各地,很多没有带家眷,旅社个别房间为红粉之地还是有可能的。
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传说八卦我都相信。信的理由是:
四马路的花魁之首,会乐里在哪里?
道光初年,清兵营老城厢里老西门一带和沉香阁东朱家庄,初步形成了红粉笙歌之地。19世纪40年代妓院向城外扩展由于四马路商业繁荣,文人密集戏院比比皆是,红粉业也就向这里挺进。
1861年秦淮河的娼妓逃到上海,正遇四马路夜市兴旺,她们就落户在这里,四马路除了商业、文化,又多了一个第三产业。畸形的发展使这条马路白天人头济济,晚上灯红酒绿,繁荣的程度一时间胜过了英大马路南京路。
四马路和汉口路之间会乐里在云南中路与泥城浜西藏中路中间。光绪三十年南浔地产商刘某高价买下,旧房拆掉翻建成老式里弄房子,取名为会乐里(老会乐里)。
1912年泥城浜填平成为了虞冾卿路,现在的西藏路,这一带成为了黄金地段。刘某又将老房子翻新,建成了成批的石库门新里,主弄堂就是后来的福州路726弄,左右横弄各有三到四个,共28幢规模很大,这就是新会乐里。
后面还有皇后大戏院和一品香大旅社。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书寓”、“长三堂子”、“幺二堂子”相继在这里落户。在册妓院151家,妓女587人以长三堂子居多。
红粉区,渐成形成气候原住民纷纷逃离。老上海有一句口头禅;会乐里野鸡窝,最终形成了清一色的红粉街。
抗战时期这一带几乎28幢房屋都开设了妓院。抗战后劫收大员一下飞机就钻进了会乐里,表面上歌舞升平,往往掩盖不住欢场内的悲惨、黑暗、欲海横流的魍魉世界。
解放后大批市民分配进了会乐里,居民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原来的会乐里已经荡然无存,被来福士广场所代替。
书寓:
最高档,一般不超过二十岁。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人们称她们为女教书,也有叫先生的,卖艺不卖身。
据记载有一位文人去书寓见了女先生,出一首七言绝律。女先生走到桌前捻起毛笔,一首字迹飘逸的对诗已在纸上,文人摸出了十两银票后又求曲一首。女先生从墙上取下琵琶一曲终了,房里鸦雀无声。文人又摸出了十两银票。老鸨上来问是否要摆酒(花酒)十两;发叶子(纸牌)、赌马吊(麻将)一局十二两。
吓得文人吐了舌头,赶紧一逃了事。当然老鸨不会让客人过夜的,因为这样才能赚更多的钱。
长三堂子:
意思是陪酒、说话、陪坐、宿夜都是三个银洋,但也不一定,好的也有费用很高的,她们都有挂牌,有固定的地方,这在会乐里占了大部分。
幺二堂子:
“幺”上海话读“要”,就是一的意思。“幺二堂子”就是只要一到二元银洋,但是也有定居,不像野鸡在马路上游荡。
妓院是旧社会的糟粕,今天的记录是为了不忘记魔都马路存在过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