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鲦煮鲜汤
我认识的鱼,白鲦最便宜。
白鲦也是家乡的鱼种中,唯一用方言称呼的。我们家乡称呼其为“参子”,它究竟是哪个字,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有段时间我误以为是“鲹子鱼”,查阅资料后发现不是一个品种。
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鱼,可见它的价值。
池塘、河沟、水坑之内,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好像都有白鲦鱼。我一直不知道鱼种来自哪儿?
白鲦鱼肉少刺多,尤其是家门口池塘里的白鲦鱼,最大的好像也就十公分,大多数时候,乡人都不爱吃它。
不说别的,仅清理内脏这一项就非常麻烦,哪怕最小的鲫鱼,都可以拿刀剖开肚子,以便掏出里面的东西,可白鲦鱼身体单薄,一刀下去,差不多就切碎了。一般的情况下,白鲦鱼都是用指甲在肚子上沿掐一下,然后将内脏从破口处挤出来。假如挤不好,将鱼胆挤破了,回头一锅鱼可能都是苦的。
白鲦鱼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估计这是有水的地方就有白鲦鱼的原因。春天一到,池塘边,柳树下的水面上,成群结队的白鲦鱼张着嘴,大人说,那是白鲦鱼在喝夜里天上下的露水。
那时候的白鲦鱼好像非常清醒和警觉,稍有响动,它们集体地一扑弄,就在水面上消失了,很快又在另外一个地方成群地出来。
白鲦鱼周身遍布细碎的白鳞,阳光照到,白光闪闪,就在白鲦扑弄的那一瞬间,恰好阳光照进水里,水下会银光闪耀。太阳直射水面,白鲦鱼就沉入水底。资料上说,白鲦鱼在浅水面游荡的时间是4-10月,随后就到深水区猫冬。
白鲦鱼特别不容易存活,离开水面,十分钟就死了。白鲦鱼也不耐储存,常温下放半天,肚子就烂了。
家乡白鲦鱼太多,且个头小和肉少的缘故,家乡人不爱吃它,夹起一条鱼,先咬下背脊上的肉,然后就是在嘴里嗦上几口,最后差不多都是连肉带刺地吐出来。大多数时候,白鲦鱼都是熬汤冻鱼冻,白鲦鱼的鱼冻比其他鱼做的更加鲜美,估计这是白鲦鱼唯一的长处。
小时候,我在池塘里钓过白鲦鱼。钓白鲦鱼是最简单的,几乎不要用专业的钓具,一根竹竿上绑一根线,鱼钩直接用简单的钩子,有人用缝衣服的针完成钩状也可以,鱼线上有2-3节鹅毛杆做的浮子,就可以去钓白鲦了。
钓白鲦不用打窝,也不用专门的饵料,绿头苍蝇或者青菜上的虫子就是最好的。将饵料挂在钩子上,用杆子将线扔到白鲦鱼游动的地方,轻轻地拖动钩子,引诱白鲦鱼上钩。白鲦鱼很傻,见到眼前晃动的食物,基本是大口咬钩吞咽,感觉鱼线被拉紧了,一定是鱼上钩了,快速地拖回来,钩子上一定有一条活蹦乱跳的白鲦。
白鲦还可以用丝网,一种像羽毛球网一样的渔具,放到水里形成一张网,在网的两边敲打水面,鱼儿吓得在水里乱串,经过网的时候,鱼头过去了,鱼身可能就卡在网上,网线如丝,鱼不会后退,左右摆动身体就会越缠越结实。
离开家乡之后,很多年都没见过白鲦鱼,也许因为这种鱼太便宜了,且不易储存,市场上都不愿意卖的缘故吧。
直到我去江苏出差,在无锡我吃到了清蒸白鲦鱼,后来在北京吃到湖北丹江口水库捞的翘嘴鲌,我才知道,当年我们吃的白鲦鱼太不上档次了,因为它根本没有长成,也许我们家乡的水养不大成熟的白鲦鱼。
白鲦鱼生长速度很慢,能长到一条可以长到一张盘子那么大,不知道要多少年的时间,清蒸半条翘嘴鲌就可以当成一道美食,这样的白鲦鱼绝对是美食中的极品,可惜,我们家乡的水都养不了这么大的白鲦鱼。
后来,我知道,不是市场上不愿意卖白鲦鱼,而是由于水质的污染,白鲦鱼非常娇嫩,在被污染的水质中根本无法生存。别看小时候,烂泥浆的水里都有白鲦鱼,因为那是自然状态下的水,这样的水跟工业污染后的水完全不同。
江苏的白鲦鱼贵,那是因为鱼出自于太湖里一段水质非常清洁的区域;湖北的翘嘴鲌稀罕,那是因为丹江口水库几乎没有任何污染。
对于白鲦鱼,我似乎多了一层理解。
它不易存活,那说明它生命是娇贵的,它不易储存,说明它必须要保持鲜美的状态,鲜美始终是短暂的。我突然回味家乡白鲦里熬出来的鲜汤了,那样的汤汁是真正的来自大自然的鲜味。个体弱小的白鲦鱼,虽然廉价到不足以上市,但它的生命也非常的精贵。这样的精贵生命才能熬制出那鲜美绝伦的汤,我是这么想的。
家乡有句俗语,一条鱼都可以煮一碗鲜汤呢!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