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学大师”俞樾的隶书
众所周知,自清代以来篆隶书法开始了中兴之路,并在金农、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人的带领发展下,迅速进入了第二次艺术高峰。篆隶书法自秦汉以后,逐渐陷入沉寂状态(只在唐代闪现了短暂的光芒),楷行草书开始长期占据书坛的主流,直到清代民国以来,篆隶书法才再次得以受的书家的青睐。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清代以来出土的金石碑碣越来越多,为文人接触金石文字的机会提供了客观条件;其次,是在楷行草书经过历代的发展,法度形制已完全成熟,对书家而言已很难再有突破。
另外“馆阁体”的盛行已使书法艺术的发展面临窒息的地步;最后则是自康乾以来“文字狱”越发严重,文人书家不得不主动寻找新的方向,将目光看向金石碑学。所以临近危机的清代书坛,同时也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清代书法中兴篆隶书是主力,尤其是隶书,金石味、书卷气皆浓郁,书家亦多是学者、官员,如伊秉绶、桂馥、邓石如、俞樾等。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著名朴学大师俞樾的书法作品。俞樾的隶书写得古朴典雅,既有血肉又有筋骨,铁凿铜铸、凛然可见秦汉风度。另外,章太炎、吴昌硕都曾是其弟子。
被誉为“最后一代朴学大师”的俞樾,除了书法他还在经学、古文字学等方面成就颇丰,甚至他还对武侠小说有着不小贡献。可能有人不清楚,但是“狸猫换太子”这个词一定不少人知道,这便是《七侠五义》小说的第一章内容,后经俞樾删改,更名为《三侠五义》,方火遍大江南北!
接下来一起欣赏俞樾的书法作品——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省德清县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