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人最缺的大智慧,史记里都有(20-45岁必看)

拉开差距的是人生关键几步

一辈子不长,关键的就那么几步。

18岁,要选什么专业?

20几岁,是留在大城市打拼,还是找一个安稳的人嫁了?

30多岁,是抓住事业上升期,还是辞职生二胎?

40多岁,是原地踏步,还是转换人生跑道去创业?

人生的关键时刻,你说纠结没有方向,在我看来,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12到18岁,我只用心做了这一件事

高考是人生最关键的一步,相信很少有人会质疑这句话。

考前100天,在大部分人的压力达到巅峰的时候,我为了放松心态,一般都在晚上滑冰、读名著、还刷遍了热播电视剧。直到现在,高三也还是我记忆中压力最小的一年。

能这样度过高中时代,其实最感谢的是我的外公。

外公是个“史学迷”。我12岁时,他就送了我一整套的《24史》作为生日礼物

此书共3229卷,约有4700万字,足足摆满了大半个书架。对于初中生来说,显得有些难了。好在老人不着急,让我由着性子读。

没想到,这套书跟我的人生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初中时,我的成绩并不好,一直被分在班级最后一排,老师的字一旦写得稍微小点,便完全看不到了。

坐在后排当然也有好处,就是读“闲书”没人管。对于一个不被重视的孩子,或许,读书是人生最好的安慰剂

翻看清史时,读到萨尔浒之战清太祖迎战明军之时,他说:“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无论敌方分几路进攻,只需集中兵力痛击其中一路,便能将敌军逐个击破,反败为胜。

我一下子被点醒,立即决定:

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长的语文上,做到第一名,再来攻克其他学科

当时班上有个学霸,作文次次拿司马迁举例子,但次次高分。一研究,无非是吃透了经典素材,一通百通。

我心里有了数:《史记》是文学高峰,与其花大量时间背范文、记素材,不如掌握《史记》里面的130个人物故事,轻松拿下作文不说,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水平也会大幅提升。

果然,我只花了3个月,语文成绩就跑到了班级第一名

接下来的一年多,我按照逐个击破的套路,把数学和英语也彻底学好之后,老师们才发现:李源这个家伙好像再也没出过班上前三名

高考时,凭借满分作文,我顺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高中时期

在我人生三个阶段,

读史都改变了我的命运

第二次是我在大学最苦闷的期间。

大三那年,我尝试给国内最知名的史学期刊《史学理论研究》投稿,没想到成为本科生在该期刊上的发文第1人,在学校和国内史学界引起了轰动。

开心没持续多久,我的人生第一次感到了极大的苦闷和彷徨。

我发现自己陷入了重复用功,很难再有突破。手中积累了一大摞的素材,但再也没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

有天我在图书馆胡乱翻书,无意中看到了一套《史记》,青年时代的回忆扑面而来。为什么不再把《史记》读一遍呢?或许它能帮我走出困顿。

这一次我选择了倒着翻《史记》,结果在倒数第一篇《货殖列传》就得到了启发。

大家都知道陶朱公范蠡富可敌国,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究竟是如何发家致富的。《货殖列传》就揭示出范蠡致富的核心逻辑:在行情惨淡的时候买入,在行情火爆的时候卖出。

乍一听我很不理解,正常人都追求止损,怎么会在惨淡的时候买入,火爆的时候卖出呢?后来我还跑去经济学系咨询了几位老师,原来这叫「价值投资」,是投资的要诀。

我仔细对照了下自己,原来我现在的困境,就是没有在最好的时候及时退出

我应该在发表完核心期刊后,尽快寻找新的价值洼地,而不是一直被存量的利益绑架。

想明白这一点,我果断选择离开大学,加入了刚刚创办不久的罗辑思维团队,开始新的人生阶段。

▲硕士时期

事实证明,我这一步走对了

多年的史学积累,在新领域碰撞出了新的火花。我策划的节目很快就一炮而响,《成大事者不纠结》被优酷高管全面力推,作为情商修炼的最佳范本。

《南明为什么扛不住》的处世心法,被一众企业家在很多公开场合分享……

不到三年,我就成了85后最贵的说书人

这是一年前还苦闷不已的我,想都不敢想的。

▲与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老师

《史记》里的成长心法,

对现代女性和学生党有什么用?

家中的长辈,常拿我读史的故事激励孩子。逢年过节,我免不了要被请去补课。

讲得次数多了,我想:既然孩子们需要,我何不开发个精读《史记》的课程呢?这样就不用反复讲了。

没想到精读《史记》的课程一推出,不仅是孩子,很多妈妈也迷上了

比如宝妈吴悦,儿子正在上初二,每次上历史课,老师都让背哪个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小伙子记性差,又嫌枯燥不愿背,成绩一直垫底。

其实这不应该怪孩子,是历史老师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

比起死记硬背,我更愿意去挖掘历史兴衰成败背后的道理,孩子理解了,记起来才事半功倍

小伙子一听不用背书,开始认真听我讲解《史记》,没想到越听越来劲,21天结束后,他说:以前,从不知道历史这么有趣

前段时间,吴悦还告诉我,孩子第一次考进年级前三历史成绩第一,作文被老师当成范文让全班学习。现在,孩子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还有位大学同学苏苏,因为总在做执行的工作,做事比较被动,对自己的职场缺少规划。很快,她就遇到了职场天花板,苦闷时,就读些女性修身养性的书。

我实在看不下去,就花了一个下午给苏苏讲《史记》里的职场生存之道:“与其给自己熬鸡汤,不如去听点历史,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

原本苏苏觉得历史离自己很遥远,帝王将相、尔虞我诈……完全提不起兴趣。

但听了之后发现,那些历史人物,就像自己身边的亲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同行,自己的领导……千百年来,人性的弱点是不变的。那些历史人物,为人处事的“心法”,一点也不过时,自己也能学得会、用得上。

听完21天的《史记》后,苏苏告诉我:她不再像以前一样常陷入小情绪的纠结中,而是学会了抓大放小,跟领导沟通时,她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用利益说服,让领导刮目相看。

不仅如此,她还主动规划了自己的成长路线,被提拔为重要项目的负责人

10万学员好评、超过1000个小时打磨考证,终于在2018年的开学季,我带着21天《史记》精读班,在十点课堂与你们相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这一次,每天20分钟,我将用21天的时间,手把手带你读透《史记》,掌握130个《史记》人物的处事心法;

同时,我还会将自己的精读方法倾囊相授,让你读过的书真正能化为己用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堂精致音频课

1个受用终身的精读方法

21天读书大咖带你读透《史记》

可反复收听,终身学习实践

只要99元!!!

就可能掌握130个成长心法

收获最宝贵的人生经验

(0)

相关推荐

  • 跟李源老师读《史记》

    李源老师重点讲了精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读书之前,先查作者. 通过查找作者信息,找到作者的核心论点,可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提高读书效率. 老师还推荐了几个平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实现以上需求:知乎.豆 ...

  • 要做世上的“光”更要做世上的“盐”

    能有一种充实而光辉的"完成感" ◎唐小兵(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2021级的新同学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同学们交流谈心,谈谈如何丰盛而又有意义地度过大学时代. 台 ...

  • 苏苏|孩子,你欠老师一声“对不起”

    孩子,你欠老师一声"对不起" 作者:苏苏 孩子,你来到学校,老师跟你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熟悉到熟悉,慢慢地,你就走进了老师的心里,成了老师在乎的孩子. 为你做了再多的事,为你花费再 ...

  • 史命  坚强  追求——有感司马迁写《史记》

    众所周知,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称为中国史学之父,并获"世界历史之父"誉称.他倾注生命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列为"二十 ...

  • 【读史以明智】

    [读史以明智] 司马光的大作<资治通鉴>是继司马迁<史记>后中国历史学上又一部史学著作.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王朝都很重视历史,尤其在唐代开始史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开始对皇帝的言 ...

  • 司马迁对中国史学作出了哪些贡献?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据说,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董仲舒和孔安国学习.20岁时,他从 ...

  • 10年历史名师:52万字《史记》到底该怎么读?

    昭明老师专访 1 问:老师,想请问下您怎么看待<史记>这本书在中国的地位呢? 昭明:<史记>和<资治通鉴>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部历史学著作了,<史记&g ...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备考——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史记的成书 (一)家族之使命 司马迁出身于一个"世典周史"的史官家庭.<太史公自序>: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 ...

  • 国学经典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文精选名句50句带译文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与后来的<汉书 ...

  • 史记里有两个秦帝国

    扁舟秦汉系列之秦帝国的灭亡(二十一) 以前读<史记>的时候,总有种说不出的困惑,因为史记里秦帝国相关传记和刘邦.项羽.萧何等楚汉之际大佬的传记,内容往往过于割裂. 和秦帝国有关的记载,给人 ...

  • 读史记·史记里的时间要怎么算?

    读史记总有一种感觉,就是时间有点乱.这种乱不是体现在某一个本纪或者世家里,而是查阅相关资料时,出现在同一个国家不同国君的年代衔接上,或者某些事件上. 举个例子. 史记秦本纪里写秦献公二十四年卒,也就是 ...

  • 中国夫妻最缺什么?(几乎家家都缺!)

    一.缺亲昵  中国夫妻大多羞涩,觉得亲昵是黏糊的表现.但研究显示,拥抱.亲吻等表达亲昵的动作,是婚姻的必需品.韩国爱妻家协会就发起过一个拥抱妻子计划,要求丈夫每天给妻子几个拥抱,包括每天出门时的常规拥 ...

  • 人生最缺的大智慧,这里面都有,成年人一定要懂!

    拉开差距的是人生关键几步 一辈子不长,关键的就那么几步. 18岁,要选什么专业? 20几岁,是留在大城市打拼,还是找一个安稳的人成家? 30多岁,是抓住事业上升期,还是其中一人辞职养育二胎? 40多岁 ...

  • 滑稽多辩的乱世贤臣,司马迁都在史记里夸他

    大家好,我是王公侯,这是"有趣历史人物"第4篇文章. 这篇先聊<史记●滑稽列传>记载的第一个人"淳于髡",本来咱们是写俳优的有趣的事的,而淳于髡却不 ...

  • 《史记》记载老子160多岁,是真的吗?他的历史谜团不止如此

    艺述史官方原创 之前和大家聊了聊老子<道德经>中的养生方法,有的朋友就私信和我讨论,老子是真的活了一百六十岁吗?这现实吗?那不如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关于老子的记载,要追溯到< ...

  • 中国人最缺的大智慧,哲学1000年前就讲透了(25-50岁必看)

    文章来自@喜马拉雅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提问: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焦虑. 是啊,"焦虑"简直贯穿了我们人生大部分的时光: 20多岁时,对现状不满但又不知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