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客家围--深渡水篇

离开司前镇,上了一小段高速,十公里后很快在深渡水出口出来。深渡水瑶族乡,是广东省七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也是韶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同时又是革命老区,距始兴县城约20公里。深渡水现在最出名的莫过于打造中的以清化河沿岸风景为主的生态旅游区。深渡水的围楼其实并不多,但是按计划,阿牛要在此向东转往罗坝镇,另一个围屋大户。当然了,牛哥也不能做嫌贫爱富之辈,深渡水的围屋也得介绍介绍...

接下来的其实是第二次去始兴补的课。

从高速深渡水出口出来,沿省道244往南开了约两公里,到达一个叫荔竹坝的自然村。以前查资料时写的是勒竹坝,然后地图上根本找不到。这次灵光一闪,居然联想到应该就是荔竹坝,所以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而来。
村口广场舞台写的是“坪田村百姓舞台”,这个坪田就是荔竹坝所属的行政村了。


路边看到“岭南米椎王”的牌子,往后山一探究竟。


知道这些木头搭架是干什么用途?看看上面长出什么东西了?木耳。哈哈,所以这是种植木耳的...


终于见到传说中的岭南米椎王。这情形真令人心疼啊...

据资料显示,岭南米椎王,树龄高达1000年,胸围8.8米,树高30米,冠幅39米,是迄今为止岭南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米椎树,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称其为“岭南第一大椎”。还有传说此树王为唐代名相张九龄所种。2017年,岭南米椎王与黄山迎客松等72株古树名木入选“中国最美树王”,足见其珍贵程度。可惜,由于虫害、气候变化等各种原因,曾经生机勃勃的米椎王健康恶化,并于今年3月为风雨所折断。现在看到树身挂着的许多袋子,就是拯救行动的一部分。


形状奇特的树根


网上找来的为数不多的米椎王昔日照片。


看完树王,开始进入正题。果然,从芭蕉林的缝隙中,找到荔竹坝第一座围楼,而且还是一座土砖的。


土围楼高三层,坐东朝西。面对着244省道,悬山顶;平面呈长方形,尺寸大约长6米,宽4米,高10米;四角皆做有扇形瞭望台。


瞭望台下面以厚木板为梁出挑。一二层开一字孔,三层开有小方窗。


大门没开,只能举高相机拍一张里面情况。大门采用花岗岩石做门框。


每层楼之间的土砖之间还夹有一层木板,不知是否有加固作用,还是单纯性的装饰。


底层以卵石砌筑。


由于采用的是土砖,所以出檐比普通房屋为大。毕竟土砖怕水啊...


来到广场边,见到一对残破的旗杆石。


后面就是这座“大夫第”建筑。大门还悬有“恩进士”牌匾,看来此屋出过人才。


中间是祠堂,门上挂有“名登天府”匾。


继续找寻,一番探头探脑,在一片乱屋之中再度命中目标。


拉近了,清晰看到一座歇山顶围楼。


中该围楼坐南朝北,长方形,尺寸大约为6米*4米,高10米。


围楼只在东北角和西南角设有扇形瞭望窗。


大门下方为红砂岩柱子,上部以青砖造成拱券门。上面有字匾,可惜字迹已模糊不清。


大家看看这个螺旋形砖叠涩,严丝合缝,这些砖结对是人手打磨出来的,才有如此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看到紧闭的门,本来相当失望,没想到居然是虚掩而已...


立面采用较小的围楼通常的格局,三开间,中间为公共通道,两侧为房间。

带扶手的楼梯可不多见...


二层。


看到这条楼梯的踏板了吗?中部做成圆弧形,增加了梯板可踩的面积,十分科学,爬起来十分舒服。


三楼,也就是顶层。


正面的观察窗可以看到广场舞台和古香樟树。


这个扇形瞭望台就让我大开眼界了,有木板铺成的平台,就像时下流行的飘窗一样,极富创意。


看完了荔竹坝双围,沿244省道往北进发。

这是刚下深渡水高速口的位置,很快就在路边见到这座小围楼。按地图所示,这里应该叫黄坭田。


其实,接下来大家就会看到,始兴很多所谓的客家围就是这副模样。从某种比较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这些并不能称之为围楼;准确点的说法,叫炮楼、碉楼或许来得更合适,因为它们并没有“围”,都是单独一栋、共用一个屋顶。这一栋围屋呈平面长方形,三层,楼高在10米左右;上部采用的是一个歇山顶,东北角有一个两面凸出的瞭望楼。


转拉近了看,瞭望楼下方是以砖叠涩螺旋形出挑,十分别致巧妙。瞭望楼宽面上开有十字观察孔。


侧面看,瞭望楼窄面开有两个长条观察孔,唯一的门开在围楼西侧。

瞭望楼整座围楼几乎都是以卵石灰浆砌筑,只有大门、瞭望楼和部分观察窗周边使用砖块砌筑。
大门是一个转拱券门,厚度不大,感觉防御的意愿并没十分强烈。


进去可见结构相对简单,每层楼面分三开间,左右为房间,中间就像一个公共区间,上下楼的木梯就设置在这里。由于破损严重,已经不适合登楼,只得作罢。


下一步要到坪田村,找寻第一次没有找到的一座围屋。

说来也是神奇,不知道是因为之前累积了经验,还是因为这次天气条件变好的缘故,或许兼而有之?总之,在车上已经发现清化河对岸(西岸)坪田村里巍峨高耸的围楼。这里离深渡水高速出口也就一华里路的距离,但是有一点一定要记住:要先过河。


一路朝着目标前进,远远就看到村口茂盛的古榕树。


一路的土砖房屋,未来即将全部拆除。


这是一幢长方形土砖围屋。


但目标就在隔壁--天保孔固围,第一眼的感受还是相当震撼的。

天保孔固围,位于坪田村西侧山坡边,坐北朝南,由谢姓先人建于清代。前后为两坡硬山顶,中间以坡屋顶相连,构成一个长方形“口”字形围楼。楼高四层,面阔18米,进深19米,高达14米。该围楼依着山坡而建,底层以卵石砌筑,转角处以大块红色砂岩加固,上面三层皆为青砖;除了第四层开有红色山岩的长方形窗洞,下面三层皆主要开一字窗,外观显得宏伟大气、壁垒森严。

上部居然没有做角楼,有点意思。


雄伟的围屋正面。


这个大门就显得与众不同了:采用大块红色砂岩堆砌成拱券门,上面有红砂岩精雕出的三楼牌坊式门罩。

两边雕刻麒麟灵芝图案。

中间字匾以罕见的双勾手法刻“天保孔固”四字,雕工精湛、字体刚劲有力。字匾上方刻龙头与福禄寿三星,下方则饰以仙草。


红色砂岩砌筑的门洞,厚达1.5米,坚固耐用。


门后由卵石基上架石条制成底层楼梯。


中间是一个天井,尺寸大约4米*3.5米。天井四角各有一根红砂岩石柱支撑木走廊。


二至四层皆有木质走马廊,挑梁与柱子的连接结实美观。


上二楼。部分楼板已经腐烂,当时正在修缮中。


从三楼可见四层中间正对大门为一明间,从其屋顶梁架构造与木雕来看,应该为祠堂所在。


四层楼梯已损毁,只得就此打住。


最后来一个井底观天。


围楼侧面。


最后,上到村子高处,再看一次这美丽的天保孔固围。古香樟树很好地体现了古村的底蕴。

接着是横岭村。

一路上又有几公里如此路面。后来我才知道,吐槽广东省道路状况的远不止我一个。原来,在广大骑友之中,广东省道244线曾经被很多人评为风景最佳的骑行道路。风景当然还是那独好的风景,但是骑行嘛,恐怕屁屁要遭大殃了...

横岭村同样是一个大的行政村,寻找围楼,最终还是要靠眼睛和鼻子。

就像这个一闪而过的镜头,我,没有错过...(当然这是第二次经过的事了)

这一个村子,没有留下什么关于名字的线索,只得在地图上定一个位--横岭村黄龙山段。

一进村就见到这样一个残围,卵石造的。

只剩下一层残墙,和略显寒碜的拱门。

但令人称奇的是,门匾居然保存下来了--“奕世鸿基”,至少身世还是清楚的呀...

里面又是养鸡场。

继续往里,就见到一座保存甚好的四层围楼。

扇形耳楼。

耳楼边有伸出的石槽,排水用的。

来到正面,拱门上方的红石牌匾刻有“保障峙储”,很有安全感的名字。始兴的客家围大都取有寓意吉祥、平安的名字,也充分体现客家人传统耕读文化影响下的崇文风气。

保障峙储围,建于民国年间,座东北朝西南,楼高四层,面阔15米,进深14米,高约13米;四面坡屋顶,仅在西角顶部做一扇形耳楼;一二层卵石砌筑,三四层改为青砖。

楼门以花岗岩和红石混合砌筑,厚度超过一米。可惜楼门紧锁。

只能从门缝中窥得一点内幕。

大门入内,左侧有楼梯;中间天井,四周以青砖砌成柱子,作为一层跑马廊的支撑;上面部分就采用木柱。窗户还可以看到雕花,保存相当不错。


同样,仅在四层开有方形窗洞,下面三层只开较小的一字形、十字形、铜钱形的观察孔。


继续前行。大约三公里后到达横岭村凉口塅。以下是第一次来始兴的所见了。

路边很显眼的位置,立马见到凉口塅凉口围。

先让昂小胖与围楼来个亲密接触。

凉口围坐西朝东,楼高四层,高约12米,长宽均约为15米,建于清代。东侧两个角有瞭望楼两座,高度是4.5层,上部为硬山式坡屋顶,比主楼高出一米。同样,除了转角、瞭望楼和观察窗由青砖砌成,其余几乎全部是卵石灰浆砌筑。


围屋仅开一门,位于围楼东侧。花岗岩石块砌筑成拱券门,高约2米,厚达1.5米。

米色石灰岩字匾依稀可见“奠安磐石”四字。


屋顶已经塌方。从残留的墙壁可以推断,此围内部是一个回字形结构,每层楼设有木制走马廊,中间为一方形天井。

斗形窗

这里可以望见瞭望楼高出的半层。

最后这张是为了方便记忆的。地图上是凉口塅,实际写的却是“良口”。这也是出门时经常找不到地方的缘故,平时自驾就需要长点心了。

当时没找到良塘围。经过问询当地居民,再次开车往回走了几百米回到省道244横岭村良塘段。

原来此围离路稍远,加上有些房屋遮挡,在车上不太容易发现。

良塘围,建于民国年间,坐东北向西南,高四层约12米,平面呈正方形,边长9米;两面坡硬山顶,屋顶前后两边有护墙。正面两个墙角上部设有瞭望楼,砖叠涩出挑。

屋顶出檐也采用砖叠涩,十分美妙。

围屋正面各种形状的观察孔。


围屋后面。中上部设有一个突出的小碉楼。

小碉楼三面皆有观察孔,下面貌似以砖砌伸臂梁式承重,其实这个装饰作用更大一点。真正承重的还是红色砂岩做的石梁。


大门为红砂岩制拱券门,上有字匾刻“永泰安居”四字。中间的五角星应该是革命年代留下的印记。

碰巧有一只美丽的蓝蜻蜓停驻门框,与岩石的天然色彩相映成趣。

里面构造简单,三面房间,中间为公共通道,设木质楼梯。如此杂乱,我也就没再上去了。必须指出的一点是,始兴县所谓的“有村必有围”,很多围平时并不是主要日常生活场所,而是遇到匪患时的紧急避难、防御的场所。像良塘村一样,村子小,人口少,能建起这么一座小围楼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已经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再回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