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全鉴》兼爱(上)

兼爱(上)——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则治,兼相恶则乱

【原文】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①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②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③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④,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注释】

①焉:乃。

②当:尝,尝试。

③盗:小偷。贼:强盗。

④家:指封地。

【译文】

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尝试考察混乱是从哪里产生的呢?是由人与人不相爱引起的。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的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而使自己得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而使自己得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而使自己得利,这就是所谓的混乱。反过来,即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的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而使自己得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而使自己得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由于不相爱引起的。即使在天底下做小偷和强盗的人,也是这样。小偷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强盗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由于不相爱引起的。以至于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都爱他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侵扰别人的封地以利他自己的封地;诸侯都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是从哪里产生的呢?都是由于不相爱引起的。

【原文】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①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注释】

①恶(wū):何。

②亡:通“无”。

【译文】

如果让天下人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小偷和强盗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去偷窃?看待别人的身体就像自己的一样,谁还会去害人?所以小偷和强盗都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就像自己的封地,谁还会去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还会去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如果让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封地与封地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得以治理了。

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彼此相亲相爱就会得到治理,相互憎恶则会变得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就是这个道理。

【解析】

《兼爱》分为上、中、下三篇,这是上篇,篇幅较短,但兼爱的主旨已表露无遗。兼爱是墨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墨子认为,不相爱是当时社会混乱最大的原因,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

那么怎么实现兼爱呢?墨子认为在任何事上,只要人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把别人的家当作自己的家,把别人的国家当作自己的国家,个人间就不会尔虞我诈,家族间就不会相互抢掠,国家间就不会相互攻伐。是故“天下兼相爱则治,兼相恶则乱”。

墨子以古圣先贤为例:昔者大禹苦百姓之苦而治水患;周文王推行老有所养,孤有所依,强不欺弱的思想;周武王安抚四方,扶助弱小,并祷告上天:百姓有罪,由我一人担当。这三大古圣先贤首先爱抚百姓,百姓安居乐业因而也爱戴君主。这就是墨子所提倡的“兼爱”。可见,兼爱的实现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的,即“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特别是周文王和周武王“虽有周亲,不若仁人”,“贵贤罚暴,勿有亲戚弟兄之所阿(阿即偏袒)”的任人唯贤的思想特别值得我们学习。那么有人质疑,兼爱照顾了别人的利益,这样是否有违孝道呢?墨子说,如果实行兼爱有利于别人的父母兄弟,别人实行兼爱也有利于你的父母兄弟。因而兼爱和孝道并不相背离。

对于兼爱思想的怀疑者和反对者,墨子反问,你愿意和一个兼爱相利的人为友还是和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为友?你愿意选择一个兼爱仁慈的国君还是一个自私残暴的国君?如果你愿意和兼爱相利的人为友,选择兼爱仁慈的人为君,你有什么理由不身体力行呢?对于兼爱思想是否可行的怀疑,墨子以晋文公喜好臣子穿破烂衣服,楚庄王喜欢细腰的人以及越王勾践训练战士的勇猛为例,证明只要君主努力推行,奖赏推行兼爱相利之人,惩罚损人利己之人。如果这样,就像火苗必然上蹿,水必然向下流一样,兼爱相利思想就必然广播四方而无可逆转。

墨子“兼相爱”思想是一种高标准的理想社会的道德观,在战国时期没被封建统治阶级采纳,是有原因的,因为它太理想化了,既不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特权思想的要求,也不符合当时广大社会成员普遍的思想觉悟水平,脱离了当时的经济基础和客观现实,幻想跨越阶级之间利益差别而实现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道德调和,这种道德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因此,“兼相爱”一直沉睡了两千多年。

(0)

相关推荐

  • 《兼爱》导学案

    <兼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 ...

  • 论语注解,第一六.二章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1):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2)十世希(3)不失(4)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5)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1

    [题解] 本文选自<墨子>.<墨子>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兼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墨子,名翟(dí),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 ...

  • 上同不下比,上之所是,皆是之,上之所非,皆非之,墨子尚同政策

    墨子假想:在人类刚刚诞生还没有政治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意见.所以,就导致了一个人有一种意见,十个人有十种意见,百人有百种意义,千人有千种意见.人越多意见也就越多.有不同的意见,就要导致分歧和矛 ...

  • 教案:兼爱

    *7     兼爱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本课中说理的方法和论证逻辑. 3.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

  •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墨儒两家思想,有一个相反观点

    小 播 读 书 /// 09/20 2020 兼相爱,交相利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兼爱>,"兼爱"分为上中下三篇,兼爱的思想是墨子和墨家思想的核心,兼爱就是崇尚无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3(完结篇)

    ③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ū]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 ...

  •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兼爱》实录(一)

    <兼爱>实录(一) 同学们好,从这一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墨子的代表作<兼爱>.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纷争,诸子百家纷纷给出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世之显学, ...

  • 《墨子全鉴》尚贤(上)

    尚贤(上)--尚贤乃为政之本,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 ...

  • 《墨子全鉴》尚同(上)

    尚同(上)--遵循上天的意志,不可独断专行,才能治理好天下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①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 ...

  • 《墨子全鉴》兼爱(中)

    兼爱(中)--对症下药,只有"兼相爱,交相利",社会才能安定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 ...

  • 《墨子全鉴》兼爱(下)

    兼爱(下)--古代贤王的治国之道,广大百姓的最大利益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 ...

  • 《墨子全鉴》非攻(上)

    非攻(上)--强权者不可打着"正义"的旗号四处掠夺 [原文]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 ...

  • 《墨子全鉴》节用(上)

    节用(上)--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不追求华美而只在乎实用 [原文]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 ...

  • 《墨子全鉴》天志(上)

    天志(上)--顺从天意的,就是仁义政治:违反天意的,就是暴力政治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若处家得罪于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 ...

  • 《墨子全鉴》非命(上)

    非命(上)--我命由我不由天,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①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 ...

  • 《墨子全鉴》亲士

    亲士--用贤亲士,才能成就霸业,治理好国家 [原文] 入国①而不存其士②,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