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丨这两天,有个官微狂刷了3224条微博
22日、23日,一个叫@平安正阳的政务微博狂刷了3224条微博,引发了网上热议。舆论围绕“狂刷”微博奇葩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考核任务”“硬性指标”等原因展开了针对性讨论,反映出当前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网络政务平台绩效考核在落实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跟踪该舆情网上反馈发现,部分网民认为,上级硬性考核指标是造成该奇葩现象的主要原因,主张尽快废止;部分网民认为,微博管理员“盲目应付”心理严重,应当立即撤换;还有网民认为,“狂刷”微博现象背后可能还存在“审核把关不严”“微博管理缺失”“重视程度不够”等意识问题。
近年来,政府单位逐步加大了网络政务平台建设,“考核细则”“绩效标准”这类工作量化考核规范日益成为评定下级工作情况落实的重要依据,但受“人员配备”“重视不一”“应付心态”等客观因素影响,下级单位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此类“突击发帖”“密集评论”和“无脑转发”,尤其是政务微博,问题较为突出,已经发生多起类似舆情,内中原由值得进一步分析和关注。
个人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重微信轻微博”的现状折射出较为严重的“唯上”思维。个人分析认为,当前网络政务平台建设“重微信、轻微博”问题突出,不少单位的政务微博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发”“为了考核而转发”。集中表现为以下三大共性特点:一是在某个时间段内密集发帖。较多集中于上午上班、中午饭点、下午上班、下午下班四个时间段;二是无原创、多转发。且较多以转发上级考核单位的政务微博为主,加注“好”“赞”这类极度肯定的正面语气词,有的甚至不加以任何评论,显示为“转发微博”;三是对网民提问疑问“充耳不闻”,“自嗨”问题突出。自顾自发布所谓“动态信息”,且内容主要以各类会议、领导调研为主。应付心理可见一斑。而反观微信平台建设,则要“用心”很多,无论是从内容、版面和选题,都要远远超过微博建设,研判可能与大多数领导“只看微信,不看微博”的网络阅读习惯有关,这里面的“唯上”思维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二是不少单位不能正确理解考核初衷造成落实偏离。分析认为,@平安正阳没能正确理解上级部门设立政务微博考核的初衷和目的,导致工作落实流于形式,进而引发负面舆情,造成社会负面影响。而从该政务微博两日连刷3224条微博的“极度不正常”情况分析,还可能存在故意发大量微博“反向对抗”上级考核的不满心理,这种“隐性对抗”的基层心态需要引起注意。建议上级部门在制定和下发考核标准时,要与下级被考核单位进行充分且有效的沟通,帮助更加正确地理解和认识设立考核的目的和初衷,达成一致的工作共识,最大限度避免基层单位因不能正确理解考核而出现这类“反向黑”“隐性对抗”的现象,反而给整个系统的舆论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
三是舆论质疑考核的误区需要后续跟进引导和化解。持续跟踪网民观点发现,已有网民以@平安正阳恶意刷博为由对各系统内进行的微博量化考核表达了不满,在网上形成了一股质疑量化考核的声音。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些误解误区,需要相关部门后期加以澄清和引导,否则容易造成话题偏离,反而落入负面议题陷阱。以此案为例,@平安正阳恶意刷微博的原因主要还是微博管理员在理解和落实考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非考核本身存在问题,这是两个独立的讨论事件,不能以此来否定彼,这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加以针对性引导,帮助舆论更加准确地理解舆情反映出的问题。
当前网上形势纷繁复杂,微博已成为负面舆情引爆、发酵的主要平台,舆论话题对抗性争论性很强,网上话语权争夺异常激烈,如果我们的政务微博建设不能“用心”“上心”,一旦失去这个阵地,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然,许多基层单位政务微博工作也同样面临着“一人身兼数职”“无法专岗专用”等客观问题,的确存在工作难点。因此,个人提出如下工作建议:一是巧用微博定时功能,对一些无时效性的政务信息提前定时发布,最大限度避免“短时密集发帖”“瞬时集中评论”等类似问题;二是巧妙结合其他工作,建立信息员工作群,同步分享一些工作照片,利用微博讲述身边工作瞬间;三是定期梳理网民评论问题,利用政务微博集中答疑解惑和有效科普。
两日狂刷3224条微博的奇葩行为背后原因需要值得引起警示,一旦这种错误持续不断,损伤的又岂止是某个部门的公信力!
一杯咖啡,一堂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