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重庆V“成都省”,比到怀疑人生余额不足 | 重庆印象20年(2)

重庆是我看着长大的。说这话的人,是你我中的任何一个,其实并不老迈,也不沧桑。差不多,一个80后就有资格说这话——直辖才不过20年嘛。

一个土著或移民10多年的外地人,都可以沾大重庆的光。

1

因为工作地点的缘故,观音桥是我们那帮进城青年的活动原点,我们见证了它从一个“大乡场”到全国著名步行街的蜕变,重庆的母城——渝中区及其地标解放碑,因此变得不那么“必然”。

如今,重庆主城的概念外延很广,在约会的话语里,在我们潜意识里,如果从北向核心区纵深推进,觉得进了红旗河沟—观音桥,才算真正进城。

尤其是渝北、北碚人,他们说“下班后我们进城”,可以肯定的是,他至少要去或路过观音桥,因此地铁3号线一旦进入红旗河沟,就挤得你可以不用抓吊手。

有个段子说,丰满的女子下了3号线,得去旁边的美容院恢复身形才好意思去上班。

2

从乡镇——县城到主城,道路越来越宽,车速越来越快,在视野里打开的是大桥、大江、高楼,方知大重庆之大。

直辖那阵,附近的几个县都做过并入大重庆的美梦。不知道其他来自川东的人,是否也与我有同感,潜意识里,也把自己的家乡当做大重庆的某个区县?

我并不认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的夜重庆有多美,如果你有经常穿越主城的经历,其实这部片子没有展现重庆最有魅力的一面。

可能是为了铺垫在错位情爱里的两对尴尬遭遇,片子里的夜景显得有些阴暗,极不透明,让我们看到的是,夜色掩护下一个模棱两可的重庆城。

当然,麻辣的、人文的,爬坡上坎的大重庆还是棱角分明的——大都市的繁华时尚已经差不多屏蔽了它的低矮、潮湿、老旧的B面,这是我喜欢重庆的最大理由。

3

如果重庆是小家碧玉或邻家小妹,成都应该是大家闺秀或老辣的少妇。

成都方言的温婉,最好听的我认为是女人,最有杀伤力的也是女人,你通宵麻将或干其他不方便如是报告的事,她不给你开门——“外面那么安逸莫回来噻……”,结果几个小时都进不了屋,她在里面还是那么温柔。

而重庆女人是这样的,一顿劈头盖脸的“毛耸”后,你一根烟还没有抽完,她就开门了……两分钟不到,隔壁老王提醒你们“夫妻吧还是要注意影响”,有娃儿在做作业呢。

看过重庆出版社出的一本书,漫画+调侃,自嘲与他嘲相结合,对比了重庆、成都,对比的元素有麻辣、美女、麻将、方言等等。

前些年,重庆、成都的互掐,在民间是一个很好玩的娱乐节目。某期《新周刊》的策划话题是:第四城。

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城市营销,让人印象深刻:话说,乘客听到麻将声,大家就知道,飞机即将降落第四城——成都了。

太夸张了!成麻即使放一个喇叭在旁边,也没有这么大声。其实,成都人没有这么不务正业——人家打场麻将生意就谈成了。

第四城是一个很“谦虚”的说法,意思是“自甘落后”做北上广的“小弟”。如今,一些权威的、自媒体的,都在将重庆列为北上广矩阵,大有第四城的气概。

其实,很久没有听到民间关于重庆、成都的互掐了。我猜吧,是两个城市的地位、影响力的此消彼长,重庆的一把手毕竟是副国级,再掐也没有意思了吧?

不说这个,单是近年来重庆GDP增速领跑全国,你还拿什么来掐呢?

4

直辖那会,重庆像某个家庭刚刚分家出来的长子,自立门户,有了自己的房子,媳妇也才刚刚过门,圈里是凑钱买来的条子猪儿,房子还没有装修,甚至院坝里杂草丛生,当然被“成都省”不放在眼里。

“成都省”的说法不是重庆人发明的,应该是四川地州市的人,眼看着成都N环N环地发展,自家的小城市却比县城大不了多少,内心的酸楚油然而生。

重庆脱出来,四川还是那么大,20多个地州市,天府之国那么丰润的地理、气候条件,谁不想去“成都省”啊?

某年,我在成都文殊院见几个老同事,一个朋友帮我抽了一个叫“妙红”的法号,觉得太女性化,至今不好意思提那事。当时,喝着茶,一个朋友讲了他的“传奇故事”——

他离开火红的媒体,做生意亏得一塌糊涂,房子卖了,妻离子散,身上只有10块钱,外地有人高薪请他,但他不愿意离开成都。

他吃完一锅水煮白菜后,立即给《知音》杂志编辑打电话说,他有一个很曲折的、很有卖点的题材,希望先付一半的稿费。当天,他就收到那笔稿费,从此开始了自由撰稿人、职业作家的生活。

讲这段往事的时候,这位60后仁兄有车有房了,旁边是他80后的老婆,笑起来腼腆得像他的女儿。

5

文殊院远没有龙泉驿那么鲜明、清新,富有田园的诗意,但阳光照进一个老院子的慵懒,真让人生活的斗志全无。

就那么喝着茶,或者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喝,就那么葛优躺着,听着一个人“翻天覆地”的故事,就可以坐到夜幕降临去逛府南河。

在重庆呆久了,离开几天就不是滋味,赶紧回来过瘾,用麻辣小面漱口,用火锅解渴。

在成都呆上几天,全身每个细胞就“失去战斗力”了,喝茶、打麻将会安逸到你怀疑人生。

在江北机场附近,每天早上,从地铁3号线下来,我必经几个小食店,里面便宜到怀疑人生,觉得自家的厨房是一个不需要的存在。

下班再路过的时候,这几家小食店竟然摇身一变是麻将馆,哗哗的声响,完全可以为飞机导航。

6

麻将、麻辣烫、麻辣美女,应该是重庆、成都的土特产。

某天,我约了一个老总在照母山脚下两江漫咖啡访谈。第一次去那里,周二上班时间,三层楼竟然座无虚席,完全是成都某个“专业茶楼”的氛围,恍若身在成都。

仿若某个单位的团购一样,叹为观止。看来,悠游地打麻将、散漫地喝茶,也不是成都的专利吧。

还是不要比了吧,再比,就没有多少人生用来怀疑了,不够啊,余额不足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