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纸媒(1)新媒体取代纸媒,不是淘汰而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有次聚会,席上有资深画家、作家、媒体人、文化工作者。有一位画家,退休前是某地党委的研究室主任,堪称“一支笔”。他说,如今只有有三个人在看报纸:被采访人、记者、编辑。此话一出即引来众人大笑。
我旁边一位资深媒体人立即表示不服。他举例说,有次某记者报道一个项目时,项目的名字有一个错别字,很多读者拨打报社新闻热线提出异议。
画家老兄说的的确不对,即使只是针对某个报道,也肯定不止三个人在看,因为还有校对、部门主任、值班总编呢。
有的媒体还有“一读”,即印前审读,即使开机印刷了,他老人家发现了问题,也可以叫每小时印刷数万份的流水线暂停。此处不细说。
除了“一读”,这些基本常识,画家老兄怎么可能不知道?不过,他的调侃也道出了纸媒的一些心酸。
最近一两年,部分纸媒休刊、停刊,甚至永远告别媒体市场。今天,本人读了数十家纸媒的新年献词、改版致辞,这些是媒体最有才华的写手炮制的,可谓力透纸背,在纸媒昔日洛阳纸贵的背影里,而今字里行间流露了纸媒人的诸多自勉、共勉、无奈。
的确,唱空纸媒的一直是纸媒人自己,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依然抱着“不转型是死,转型是找死”的思维等死;二是纸媒人纷纷逃离。
10多年前,在纸媒的黄金时代,大学生到报社实习,不但没有收入,还有报社要收他们的实习费呢。怎不叫人有江河日下的感叹!
作者:兰在南方,业余作者。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编前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