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易中天:读书,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央视网消息:(记者 孙晓媛)4月23日,开卷有益。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央视网记者专访知名学者、作家易中天,聊聊读书那些事儿。

央视网记者:人为什么要读书?

易中天:唯独人类才有文字,有文字才可能有书籍,所以,猫咪们宅在家里无所事事,就只能打呼噜,人却可以读书。当然,你也可以不读,但是多一个选项总是好的。书籍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读书也不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它的作用其实在于提升生活的品质和自己的品位。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不想要,也可以没有。

央视网记者:为什么再三强调“文字”?

易中天:因为文字是人类文化的标志。有了文字,人类就真正成为人而不再是动物。文字是有魅力的,尤其是汉字。汉字本身就有画面感和节奏感。

央视网记者:您比较喜欢读哪方面的书籍?

易中天:我主张读古人书,最好还是元代以前的。先秦两汉,唐诗宋词,择其经典读之,心可静,可净,且美。

央视网记者:多媒体时代,读书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

易中天:读书其实是一件奢侈的事,只不过无关乎经济条件,就看你有没有时间,想不想去读。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公共图书馆,据我所知服务还都很好。

央视网记者:如何看待网上碎片化阅读?

易中天:要想静下心来,最好还是读书。网上实在太吵了,信息多,碎片化,还一惊一乍的。读书却是一件安静的事。一卷在手,宠辱皆忘。疲劳、烦恼、纠结、苦闷,统统放在一边。当然,这本书得引人入胜才行。

央视网记者:在您看来,阅读之于个人的好处是什么?

易中天:读书的最大好处不是有用。想要有用,上网就行。网上就连怎么做菜都能教你,用不着买本菜谱来。事实是,阅读让人心静,也让人心净。再脏的事,变成文字就多少会干净一些。文字是有过滤器和净化器功能的。转换为文字以后,战争就不那么血腥,灾难就不那么恐怖,罪案也许会变成智力游戏。当然,作家的心要干净,诲淫诲盗不行。只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

央视网记者:“全民阅读”的时代是否已经到来?

易中天:实际上读书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全民阅读只是倡导,甚至理想。我们当然希望读书的人越多越好,但是在我看来,只有当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时,而且是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时,全民阅读的时代才会到来。在这里,重要的是人们都认为读书有意义也有意思。而且,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央视网记者:阅读在您的写作中有怎样的意义?

易中天:我最近在写《中华史》。可以说的是,读侦探小说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

央视网记者:您认为孩童时期应该读哪些书?

易中天:总体上说,儿童大约是碰运气,老人是看兴趣。儿童读书像是跟了旅游团,就看导游怎么样了,所以老师和家长很重要。一个小孩子,你让他去读黑格尔,他也读不了。

央视网记者:还能记得您小时候读过哪些书吗?

易中天:我自己小时候,基本上是属于放养的。父母亲对读书,只支持不干涉,所以小学时期就囫囵吞枣地把《水浒传》和《西游记》等等都读了,但《红楼梦》直到成年很久以后才读,原因是认为不好看。后来读了吓一跳:这么好?看来,青少年的阅读也许需要引导,但强迫没用。

央视网记者:人生最好的阅读时间是什么时候?

易中天:大学期间是最好的读书时间。大学生学习负担没有高中生重,又不像以后要为养家糊口而操劳,所以我特别主张大学生多读书。别的不说,以后哪有那么方便的图书馆!大学生读书也不要偏科,最好能够博览群书。这些书以后也许用不上,但里面的营养以后也很难补充了。

央视网记者:能否给中年人一些阅读建议?

易中天:成家立业是人生的一道坎,读书大约得靠见缝插针。我个人的建议是,一旦从柴米油盐脱身,就读点历史和哲学吧!人生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该给自己做个总结,再想想未来。不过还是要强调,读书是很个人的事情。不管谁的建议,都只能仅供参考。兴趣,也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来源:央视网新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