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五九,农村俗语“五九一天晴,天旱到清明”啥意思?有道理吗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今天已经是五九的第一天。五九是数九寒冬的第5个九天,在农村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数九童谣,根据童谣中所说,五九时天气就应该变得暖和起来,河边的柳树已经有了发芽的迹象。在农村中关于数九的俗语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说到的俗语“五九一天晴,天旱到清明”,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老话有没有道理呢?

数九又叫做冬九九,是民间一种计算寒天到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数九从冬至节气开始,每九天为一个单位,第一个九天为一九,第二个九天为二九,以此类推,一直到九九结束。虽然数九方法从什么时候开始并没有确切的资料,但是每年冬天的气候就像数九所说的那样,从冬至后天气由开始变冷到最冷,然后气温开始回升,天气也变得越来越暖和。根据数九童谣中所说,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冷的阶段,但是一到了五九,天气就会变得暖和起来,所以在数九童谣中才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说法。五九后地温逐渐升高,天气变得越来越暖和,农民又要准备开始新一年的耕作,所以五九对于农民来说,还是新一年劳作的开始。

五九一天晴,天旱到清明的意思是,若是在五九这一天是晴天的话,那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降雨都会很少,这种天气状态会一直持续到清明节气前后。那么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现在农业种植技术越来越高,农耕设备也越来越完善,农民耕作也变得十分简单,但是在过去农民却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年景,农作物的长势好,收成也会很高,相反在降雨过少或过多的年景时,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收成也会大大减少。北方的春季降水偏少,所以在北方还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但是农民在耕作时却又离不开的降水,所以人们便从多年的劳作经验中发现,若在五九这一天是晴天的话,当年春天的降水会很少,农民要提早做好抗旱准备,当五九这一天是阴天或有降水时,整个春季的降水会很频繁,在雨水的滋润下,农民可以更好的耕作。

在农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五九后来自西伯利亚的冷气流就会变得不再活跃,我国大部分地区将会受到偏南风的影响,随着偏南风的频繁来袭,降雨也会逐渐变得频繁起来。若是在五九时天气依然以晴朗为主,说明五九后我国会依然受西伯利亚冷气流的影响,降水会很少,但是在五九时就已经出现了降雨天气的话,那么说明能带来降雨的偏南风已经开始影响我国,未来的降雨会很频繁,从而人们便总结出了“五九一天晴,天旱到清明”的说法。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明显,而农村中关于农耕的农谚是老农们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总结而来,所以并不适宜全国所有地区,这句“五九一天晴,天旱到清明”俗语是我国华北地区的农谚。你们那里有这种说法吗?欢迎大家回复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