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乡村之隆坪13】人杰地灵的鳌源村
作者简介:
陈树人,1927年生于隆坪乡鳌源村,平川中学肄业,1949年随军往台,多次返乡探亲。十一岁起写日记,七十年不辍,著有《静思稗编》、《揽胜寻奇》、《返乡探亲》及散文等作品。作者本篇文章刊登于台北市兴国县同乡会主办的年度刊物《兴国文献》第19期(2006年刊)。
全套《兴国文献》(爱尚兴国收藏)
兴国县城出西门口,步行三十华里,跨越荷岭,直达隆坪,再西行十五华里,登上五百公尺君子岭,下了山便是鳌源村。
鳌源村风光
鳌源村在清代隶属清德乡鳌源保,位于秦娥山脚下,山向左右环抱,于山腰又分支十数座高低起伏,向下延伸的小山丘,而形成一开阔的高山村落;小山丘森林茂密,地下蕴藏着丰沛之山泉、涧水长流不息,从四方汇流注入鳌源溪,为清源河之源头。对外交通五条碎石所左砌梯道,一步一级,每当烈日当空,行人上下其间,无不气喘如牛,挥汗如雨,之后登上“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亩许隘口,在这里可远眺数十里外山岚景色,俯瞰山下村舍、农庄;隘口有长条麻石砌建之茶亭(有住家照顾),可遮阳避雨,客、商到此,可停步入内就座石磴休憩,自取免费供应的茶饮、挥扇、擦汗……俟恢复疲劳后,再循去路往目的地赶趱。
从村南秦娥山脉中央分支北下鹅形岗止,其右侧由高桥、水口双溪流入稼村溪,至鹅形岗出口与鳌源溪汇合,蜿蜒经寨下、教富注入清源河。稼村溪为鳌源村之分界点;溪之东、南为上鳌源村,有陈、王、胡、练、宋、谢、钟、刘、何九姓,陈家为大姓。溪之西、北为王、赵、陈、曾、胡……等姓,以王姓为首。上、下村三百数十余户,人口约一千四百人左右,聚族于山脚、平畴、山坡、山坑等向阳之处定居;上村地势较开广,石田圩为全村商业中心,三日一市,为山、农产品集散地,四方商贾云集,交易热络。下村李子坪牛肆,春、秋两季择日为市,在时农业社会,耕牛为农家生产得力助手,因此每届市日,牛贩牵牛进场,待价而沽,而外乡及领近村农,不约而至,熙熙攘攘,人潮穿梭于牛群间;或评头论脚,或摸头顶颈,看齿龄,如中意,双方袖手议价,成交与否“买卖不成仁义在”,仍拱拳含笑而别。下村之李子坪、高桥、宋屋水口各建有一座水力榨油工厂,为村人及邻村山农,碾制木梓(茶)油之作坊。
秦娥山高逾海拔八百公尺(见兴国文献九期),为隋末唐初孝女秦娥于白云峰攀葛得道成仙,之后,累现神迹,兴云布雨,解祸禳灾,四邑信众感念神恩,于峰顶建祠塑像祀奉,邑绅再表奏朝廷,唐时敕封“唐济元君”。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邑人王思轼任礼部左侍郎,出藩代祭,三度犯险,皆为秦娥仙女显圣化解,王左侍郎完成钦命返朝,奏闻于帝,因御封为“通天圣母”,每年八月初三,为仙女圣诞,邻近兴国、泰和、万安、赣州……等府县,善男信女,不远数百里跋涉,前往朝觐,十数日络绎不绝于途。
从鳌源村看秦娥山
村东君子岭山高海拔五百公尺,石岭矗立于一百五十公尺山腰;一面为林荫草茂之山坡,三面为黝黑色如覆桶的亿万吨巨石,远山近野皆为黄土层山林,仅此巨石独秀,其壮观奇景,令人惊叹造物之神奇。岭顶有三百年前古堡遗迹,石门犹在,石砌墙基清晰可见。山坡下建有秦娥仙女之妹秦玉娘娘庙;秦娥有胞妹二人,先后得道,皆企盼于海拔八百公尺之白云峰建庵参修,三人相约各挑百斤重担,由山脚起点,谁先登上山顶即为峰之主人;大姐秦娥选挑百斤铁块,二妹秦英选挑百斤灯草,三妹秦玉临时弃赛,愿就君子岭筑室潜修。秦娥、秦英姐妹俩登至山腰,忽狂风大作,秦英百斤灯草,受狂风阴力东旋西转,寸步难行,而大姐秦娥,百斤铁块,沉稳如泰山,无碍举步,一路捷足率先登上山顶。之后,信众为秦娥于峰顶,建祠塑像以祀,因易白云峰为秦娥山。
鳌源村之所以闻名遐迩除上述“地灵”环境外,而人杰有清一代亦颇负盛名;就财富言:大水坑有胡丰塅,上村有“木雕鲤鱼来下饭”的王十万(见兴国文献十八期),及当年童谣中的“于都有个'千尾刀’,兴国有个'过骨刀’”;这两把刀,都是逊清咸、同年间,叱咤商场的经营高手,皆拥有今日之亿万(十万两白银)财富,“过骨刀”是当时同业,对笔者高祖国彪公之谑称。国彪公陶朱营得法,其田庄、山棚遍及兴国、万安、泰和、赣州等府、县,以竹签为筹,以“千字文”编号,而商业以县城为基地,十余家分支机构,则分布于赣州府及江口圩,专营农产五谷杂粮、山产茶油、木材……之批发与零售,及钱庄之营,商场得意,日进万金,享誉四邑。
就功名(文官)言:则有堂高祖作霖、作舟、作龙同胞三兄弟同为邑庠生,乡试作霖、作舟高中举人,兄弟同科,时人传为佳话。之后,作霖公经会试、殿试高中进士,诰授正四品中宪大夫封阶,正六品加四级兵部主事,因轻微中风,寻辞官返乡,于县城潋江及文澜书院,讲学三十余年,作育英才,桃李满天下。其三世哲嗣(孙)锡封公省医专第一名毕业,医术精湛,抗战军兴,从军报国,出任军政部第十手术组长,在其手术刀下治愈无数三军将士,厥功至伟,抗战动复员返乡后,于县城曾家祠开设了兴国第一家私人医院——新兴医院,未几出长省立赣县医院,仁心仁术,活人无算,三十八年大陆时局逆转,锡封公不求闻达,远走他乡,一代名医,销声匿迹以终。
本文作者(左二)与妻儿、姨妹于台湾省日月潭文武庙牌楼前合影
走笔至此,该作“打住”,我是兴国人,说我家乡事,“鳌源老俵”扬名城乡,在老江西省地图上,兴国千万个村庄,仅有七、八个绘注图中,拜“人杰地灵”之赐,我鳌源正名其中,深感于有荣焉。
文/陈树人
摄影/黄贻辉
编辑/胡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