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秋季腹泻小议
近日忙于私事,好久没在爱爱发帖了,今日得闲,与众爱友一起来讨论一下小儿秋季腹泻的中医治疗:
小儿秋季腹泻集中发生在8月中旬到11月中旬三个月,9月为高峰。临床多见起病急骤,病起当日就可排出大量水样或蛋花样大便,治疗颇为棘手,稍有延误,则变证从丛生。临证用药贵乎辨证论治,知常达变,不失良机,方可奏效。
一、究病源,二寒相得湿气盛
不论何种腹泻,其病理变化主要在于脾胃失调。小儿秋季腹泻也是如此。本病性质,临床所见属热者少,属寒居多。盖仲秋季节,昼热夜凉,小儿起居不慎,感受寒凉,“寒邪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泻肠痛”(《素问。举痛论》)
另外,夏暑季节,气候酷热,小儿乳食不知自节,贪凉饮冷寒积于中,伤及脾阳;小儿脾常不足,脾虚脏寒,温运力差复受外寒,则运化失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內阻,清浊不分,合污杂下,发生泄泻。从临床看,本病的大便性质为水样,无臭岁味,辫证为寒也符合《內经》:诸病水掖,澄澈清冷,皆属于寒“的论述。而且本病出现阳气衰惫,阴液枯竭的危证远比其它一般的腹泻快的多,也足以说明本病是以脾虚脏寒为本。由此可见,本病在外为寒邪所伤,在內则为脾虚脏寒,前者为标,后者为本,二寒相得,脾运失常,湿浊內生,下泊肠道而发病。《证治准绳》:七月立秋后吐泻,身温,脏腑中三分热七分冷也。也是这个意思。
二、慎消导,扶脾利湿敛肝急
一般腹泻,初治常配以消导。盖当今小儿,膏梁厚味,內多有积,消导每获良效。始遇本病,见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也佐以消导,结果事与愿违,才知此不为过食不消,实乃阳虚无力温眴腐熟之故,“脾阳不伤不泻”也。再用消导,克伐脾气,更伤脾阳,一伤再伤,所以徒劳无益。《证治准绳》云:凡吐泻,五月內九分下而一分补,八月內九分补而一分下。
既以脾虚为本治疗应主以扶脾,君选炒白术,味甘苦而气温,入脾胃,甘温益脾胃之阳气,苦温燥脾胃之寒湿。若患儿伴见四肢欠温,精神不佳时,可合炮姜,苦温而涩,温中助阳且能涩肠止泻。炮姜用量应权衡轻重,恰到好处。也有一些病例,投温补后腹泻反增,此并非药不对证,是因得温则寒凝得行,得补则阳气得伸故也。再服定当显效。
利湿在本病的治疗上处于辅助地位,为治标之法。大量水泻,在温阳补脾助运的基础上。利小便之药权宜用之分离阴阳,使水入膀胱,浊走大肠,所以利小便而实大便之谓也。临床常选车前子一味以利水道而分清浊。该病以温补为前提,利湿药不可药多量重。《景岳全书》有言:盖虚寒之泻,本非水有余,实因火不足,本非水不利,实因气不行。夫病不因水而利则亡阴,泻由火虚而利复伤气,倘不察其所病之本,则未有不愈利愈虚而速其危者矣。
脾土已虚,土不培木,易致肝气横逆,肝木侮土则脾越虚,脾虚则易生风。故治疗时常用少量白芍,柔肝敛肝,缓肝之急,以防微杜渐,免生慢惊。再配炙甘草小量,取酸甘化阴,也寓“滋水涵木”之意。所以我常选“温脾止泻”汤(炒白术,云苓,炮姜,车前子,炒白芍,炙甘草,黄连)为基础方化裁,每获良效。
三、作“慢惊”,温阳益气养阴施
慢惊的形成,可由本病失治误治所致。此时不仅脾阳重伤,且有不同程度的胃阴耗损。脾阳本虚,散精无力,加之水津不布,津液乏源,脾无精可散,阳明燥土得不到阴津濡润而脾阳胃阴皆伤,脾虚肝旺,土虚木贼就会引起虚风內动,慢惊成矣。治疗当以温阳益气为主,辅以养阴息风。多用理中汤合生脉散加钩藤。并注意保暖,以助阳气恢复。切不可用镇惊去风之剂,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待损及肾阴肾阳时,其证危矣。故“虚者补之”是慢惊风的治疗原则。临证当详审阳伤阴亏之轻重,合理处方用药,才有稃鼓之效。但也须明辨虚中夹实者,防止“误补益疾”之弊。
白术散 好文章。
几点看法供参考:
1、小儿用药尽量避免黄连之类苦味之品,以免难以喂服;
2、既然是秋季腹泻,说明是时行病,病因本于脾虚基础上外感湿邪,既为外感,酢加数味疏表升阳的紫苏藿香炒葛根,内外合治,当可见效更好;
3、现在计划生育,且多数人口袋有几个钱,治病都求快速,倘若用药一两天不能迅速见效,多弃药不用,转而输液或转求他医。故温阳虽曰治本,倘不能速效,不能建功唉。
赵氏中医 多谢白术散老师的指导,我今后在临床会好好考虑你的建议,让它更好地指导我的临床。我在临床上重法而不重方,这是我的缺点与不足,以后还要加强学习,努力把疗效提高。